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怡宁 《天府新论》2006,(Z1):28-29
农村文化建设创新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农村文化创新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许宁  李景光 《理论界》2007,(11):12-13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辽宁省农村的实际出发,认识、的目标。而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农村的重要保证。只有遵循农村文化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沙喜才 《中文信息》2013,(9):174-175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不但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更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更要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把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视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乡村精神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和新的乡村文化.所以,它不仅是民族的、地域的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话与互融,是乡土文化内涵的重构与创新,而且也是"人的建设"和乡村文化生态的建设,是乡村精神与乡村文化价值观的重构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试论农村文化建设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先进文化能力,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和重要课题。面对农村文化事业相对滞后、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文化队伍素质偏低等实际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在观念、体制、队伍、活动、资源开发等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加大管理力度,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取得更大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主要采取了理论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进行历史分析。并确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模式的选择标准,从基础设施的性质、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公平性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资模式。最后,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资模式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文化建设政府的投入和推动固然重要,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还是在于通过政府的推动,调动其发展的内在积极性。当前农村文化的内部发展动力还没有完全理顺,外部条件和环境还相对欠缺,政府在必要投入的前提下,通过理顺机制,激发农村文化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8.
周新德 《云梦学刊》2007,28(6):67-69
广大农村地区如何选择本地的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主要有特色产业型模式、工业型模式、第三产业型模式、城郊经济型模式、商贸流通型模式、生态型模式等。各地在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选择上一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不要“一刀切”;二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攀比;三要分阶段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四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文化建设 ,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基础工程。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农村文化建设既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 ,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加快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做到“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二是要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三是要积极开拓、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四是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 ;五是要积极培养农村文化工作骨干队伍 ;六是要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环境 ;七是要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农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光年 《南方论刊》2012,(12):89-90
县级图书馆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改善农民落后的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农村文化的建设,因此,充分的发挥县级图书馆的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目前的文化建设的状况,然后阐述了县级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县级图书馆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发展为我国农村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先进的农村文化,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空难和问题。各级政府及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在党中央新农村建设意见的指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搞好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文章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做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以来,农村的发展陷入了"环境恶化、荒芜化、空心化、文化断层化"的困境,农村有沦落成为"记忆中的故园"的危险,其本质是传统文明、乡村文化的迷失。必须在重新认识并弄清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实现这样的文化等这些根本性问题的前提下寻回"故园"。即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农民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构农村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农村文化生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文化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只有站在农村文化生态系统的角度去建设农村文化,我们才不会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顾此失彼,才能明确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建设农村文化生态系统需要协调好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农民私性文化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继承与创新、农村文化生态系统建设内部各体制机制等主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强集镇建设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实行城乡互动 ,是全面繁荣贵州农村经济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和民族地区走小康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不是喜"新"弃"旧",而是在建设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融合。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建设既是农民文化心理的需要,也是保持整个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需要。当前,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出现了深重的危机:传统文化存续困难、建设堪忧、种类减少。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弘扬文化生态特色、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强化文化生态意识是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灵魂,农村文化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传承和体现农村民族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淳朴厚道的乡风民情、待人处事的礼仪习俗、特色各异的民族服装等等,构成了该县农村传统民族文化的整体。近年来,该县农村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重点,突出民族特色,较好地传承和体现了民族文化,不断提高了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为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应优先解决“三保”问题,积极构建以“三支柱、多层次”为模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障制度,使“农保”与“城保”协调发展,相互对接,为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需要。对于绥化市存在的部分基层乡镇政府不重视文化建设、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缺乏、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较少以及"送"文化的力度较弱等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应通过积极发挥政府主导职能、搭建农村群众文化设施与活动平台、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保障体系、整合所有资源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等措施来促进绥化市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使绥化市的农村群众文化更加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山市农村个案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 ,也存在不少值得深入反省的深层次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观念的变化 ,制度的制约 ,也有村民文化消费的当下性和文化建设的前瞻性之间的内在冲突等。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策规范 ,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大众化方向 ;二是优势整合 ,有效开发各种文化资源 ;三是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四是深化改革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五是集思广益 ,实现文化工作的创造性转换。在具体的文化建设工作中 ,应加强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和地方文化共同发展 ,培养村民对现代家庭和社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试论转型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芳 《兰州学刊》2004,(5):213-214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内核。转型期农村社区的重建和发展 ,彰显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问题。本文就社区文化建设兴起的背景、转型期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现状进行初步探讨 ,并提出构建农村社区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