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保障西北民族地区农牧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举措。以青海为例,西北民族地区基于民族性、欠发达性等区域特征,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提出完善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2.
建设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每种模式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当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在服务对象界定、养老服务质量、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养老服务标准化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必须创新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培育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招公投、奖励补贴等方式,发挥社会组织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是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社会流动的政治文化变迁后果,指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流动对流动者个体和流出地群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评价等既有正向后果,亦有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形成公民政治文化将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自然环境、制度性因素、当地的贫困文化和整体较低的农民素质等都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贫困有深远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制度性因素是造成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变迁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突出的社会特征,对我国西北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分别分析农村社会变迁对西北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特征、消费主体、消费需求和非正式组织影响基础上,提出西北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社会化过程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态势与阶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在农村社会日益开放、流动,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正逐步打破传统封闭的发展模式,其人员构成、职业分布、家庭结构等方方面面都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在当前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建设呈现组织发展与治理结构多样与"异化"共存、基层社会管理村民自治与民生服务共赢、服务体系及其方式便捷性与信息化兼具、农村社区文化多元化与现代性伴生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村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民自治条件下,一些农村封建迷信大有抬头蔓延的趋势,农村封建迷信泛滥的原因有历史的遗留、农村基层组织权威的下降、经济分散化、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封建迷信泛滥给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造成严重的危害.治理农村封建迷信现象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崔树义  田杨  朱珑 《东岳论丛》2023,(1):81-89+192
农村互助养老是指政府倡导下的,以老年人群体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和情感交流为基础,以乡土社会内部资源动员、整合和赋能为核心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活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可以充分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社会成员参与养老服务,实现“互助—自助”,将“有所养”与“有所为”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如文化传统的嬗变、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以及维持“互助”关系的限制性条件等。基于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提出厘清互助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异同、把刚需问题排在第一位、加强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劳—养”结合的互助模式、强化和完善家庭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独具特色的西北农村传统体育文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阐明农村体育文化与文化大繁荣内在关联、综述西北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困境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保护机制、基层管理、特色项目、文体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西北农村体育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人口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工作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建设人口文化的浓厚氛围。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研究人口文化建设时,选择河北省人口参数进行人口文化建设实证研究与分析。当前河北的人口文化建设模式还存在问题,这项工程在农村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和困境。因而,符合河北农村地区人口文化建设要求的科学道路,是一条包含了主流新型人口文化、民族人口文化和传统地域性人口文化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互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当下农村的公共空间被压缩,文化建设被边缘化,导致农民会共文化生活呈委缩之势."文化下乡"政策实戏体现的是嵌入式的发展理念和简单的"送文化"行动逻辑,即农村社会需要由政府自上而下的"送文化"方式来解决文化匮乏的现实困境.这种理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及农民在建设乡村文化方面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乡村社会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乡村戏剧的演出构建了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应以牛哥戏在桂东南农村地区的繁荣为契机,推动广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源式发展"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国农村的区域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条件、社会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国农村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差异较大 ,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区域文化。中国农村区域文化建设 ,既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般要求 ,反映和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又要立足本地实际 ,发挥本土优势 ,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   一、区域文化与中国区域文化的历史形成和发展  所谓区域文化 ,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中青年向城市迁徙等社会环境变革,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农村养老难题更加凸显。应对农村养老困境,新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涌现。基于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了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敬老院、邻里相助等7种模式的特征,发现新模式需求是地方政府自我实现、社会自我创新、中央倡导支持等综合驱动的结果。其更高程度的政府补贴支持、基层管理自治、服务地点集中等创新演变特征,是和低收入、有村委会组织、居住分散等实际乡村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中国农村养老服务有很大潜力,国家应进一步推进土地确权,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自我探索与实践及在此基础上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这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社会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心,然而新农村建设却忽视了乡村的传统民间文化.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认为祖辈流传的民间文化对农民的生活依然有价值、有意义.乡村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建构社区和谐的重要文化行为,也是人们强调地方文化认同的表达方式.传统文化的生存主要依靠民间的努力和策略.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的忽视,乡村文化乃至少数民族文化都被边缘化.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尊重、保护并支持植根于历史的传统民间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新农村、新文化、新建设三个方面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作了一个界定,接着以经济条件状况的实际差异情况描述了经济条件较好、一般、较差三类农村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思想认识、经费投入、管理体制、城乡差距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循环效应等方面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要求政府方面要科学监管,社会方面要积极协助,农村方面要主动应对,从而齐心协力地共同建设新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并没有及时跟进,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仍然偏低,农村传统乡规民约和伦理习俗逐渐边缘化,农民精神生活相对缺乏,泛娱乐化、荒漠化趋势明显,部分地区农村信教人数增加、封建迷信抬头。基层农村公共文化生活面临的困境,既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有关,也有农村公共空间萎缩、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客观原因,还有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投入力度不够、"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想蔓延等主观原因。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创新农村义务教育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培养农村公共人物,重构农村公共生活场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5,(6):102-106
宗族组织于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地区广泛复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在传统社会时期为保障族人生活及地区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当代宗族组织自身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保障性功能发挥更无从谈起。故以其保障功能为出发点,总结发展问题,探析发挥路径,使其在新时期拥有更多参与感与正面作用,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由政府主导、社会和市场参与而形成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资融资体系、供给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总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意识形态灌输模式"到改革开放后"部门供给模式"的变迁,而这两种模式现在都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成为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其中,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民间组织、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志愿服务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文化,对建国以来志愿行为文化萌芽期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证性的分析,对志愿行为文化高速发展期的起步探索、组织推动、规范发展、社会体系四个阶段的历史演进模式予以梳理,分析其阶段性的发展特点,从传统伦理文化传承、非营利性组织发展、公民社会构建与社会治理、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等角度审视志愿行为文化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20.
白海若 《理论界》2008,(2):165-166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主要分析说明了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的现代传承情况,论证了孝文化在当代农村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重点论述了孝文化的现代传承对当今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有利于农村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解决目前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