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身份人格到伦理人格--论个人法律人格基础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作为最初的身份人格基础的氏族血缘从人类进化的历史考察,最初的阶段,人类并没有与其他存在(生物性的存在,甚至是非生物性的存在)相区分,因为这时的人类尚缺乏发现、甄别自身与他物区别的能力,进而人类在这种物我一体的状态下,适用着统一的自然法。[1]在这样的混沌状态中,也是没有区分“法律人格”的必要和可能的。只有当人类度过最后冰期,基于人特有的大脑能力,不仅与其他生物得以区分,同时不同的人群也被区分之后,关于法律上人格的区分才显现出其必要性。在那个可能是原罪由来的时期[2],出于生存的需要(但并不以此为限),人类超量捕杀… 相似文献
2.
3.
从位格伦理的视角分析,人类基因表彰了一个潜在的具有完全道德意义和法律权利的具体位格,因此成为位格人的自然基础并具有尊严价值.在主体客体化的背景下,在现有法学理论和法律技术框架下,可以把人类基因法律地位归于特殊人格财产.但不能忘记人类基因的首要属性是人格,其次才是其物化后适用不可让渡规则的财产属性.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对企业主体法律人格确认的问题研究,主张法律人格是前提,它决定了企业主体享有权利的范围,即权利能力,并且得出如果法律赋予某类企业以独立的法律人格,使之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将会增强其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伦理和伦理的法律是法律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法律的伦理,研究法律蕴涵的伦理精神及对法律的伦理评判;关于伦理的法律,探讨内含伦理精神的法律的伦理功能、伦理关怀和作用方式,并以此来整合社会大众的德性。伦理精神向法律实体化的转化应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道教伦理对促进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起着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对道教典籍的解读和现代诠释,阐述道教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确立和完善现代人格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道教伦理对促进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起着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对道教典籍的解读和现代诠释,阐述道教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确立和完善现代人格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律行为制度欲发挥规范效力 ,必须具备伦理上的正当性 ,即必须符合正义性的要求。法律行为所能实现的正义只是现代制度伦理或规则伦理中的交换正义与纯粹的程序正义 ,而非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归属正义与结果正义等类型。在判断交易主体所实施的法律行为是否正义时 ,亦即一方的给付与另一方的对待给付是否具有等值性时 ,原则上应当采纳主观价值标准 ,而非劳动价值论这一客观价值标准。通过主观价值标准来判断法律行为是否正义 ,其实也就是将自由意志作为判断法律行为是否正义的标准 ,自治性基本上就能够满足法律行为伦理性的要求。从原则上来说 ,一项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而达成的交易就是公正的交易 ,国家不应对之再作出干预 相似文献
11.
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伦理价值思维等综合素质,以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司法界道德风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角度,阐发了在法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植根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诉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13.
间谍罪犯罪主体的人格缺陷研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
犯罪是行为人的人格缺陷与特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其中,人格缺陷起重要作用。间谍罪犯罪主体的人格缺陷表现为:自控力差,追求一时享乐;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投机主义,漠视法律规范;怨恨、心中烦恼多,且迁怒于国家和社会;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对于该类犯罪已犯者来说,需要利用劳动、监狱教育和心理治疗来加以矫正;对于潜在者来说,需要通过加大法制宣传、心理疏导、价值培育等措施,预防其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14.
潘晓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39-41
死者无人格权,但死者具有人格利益。为了维护社会利益和善良风俗,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也达成了共识。完善死者人格利益应在保护范围、行使主体、法律责任、免责事由及保护期限等方面给予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15.
16.
部门法哲学引论——属性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文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作为现代法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法哲学是法哲学的延伸。因其自身的法哲学属性,它的反思性研究必须运用法哲学的理论框架,采用法哲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以期消解法哲学与法律学之间的人为障碍,消除法哲学与法律学互相脱节的现象,推动法哲学与法律学的密切结合。在方法论上,部门法哲学可运用语义分析法克服定义方法的局限性,消除学术争论中语义混乱的问题;价值分析法以克服工具主义、技术主义及教条主义造成的弊端;进而以反思方法发现部门法学原理和部门法原则的“前提性”问题,不断创新法学理论,更新法律思维,引导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7.
欧洲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学者过去普遍使用的与法律意识有关的概念是KOL。欧洲长期不使用法律意识的英文概念“Legal Consciousness”。欧洲的法律意识概念,第一次由奥地利学者埃利希于1912年提出。埃利希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问题的体验,这种体验由社会现实所决定。法律意识在意识本质上是人们自己具有的关于法律的思想,与正式的法律无关。法律被认为是因变量,法律意识研究关注人们自己具有的法律思想与期望。美国学者把法律意识中的法作为自变量,认为法的变化决定了其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培育健全人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而最基础的工作是培 育健全人格。把培育健全人格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要 求。人格培育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遗产,又要借鉴西方人格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非法人团体民事主体地位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人团体广泛参与着民事活动,它有着不同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特征,而且它的法律特征和现状完全符合确立民事主体的相关要件和标准,我国民法应该打破传统的民事主体二元结构,赋予其民事权利能力,使其成为我国第三类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20.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学科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该学科的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方法论的更新。发生学研究方法最初是研究生物遗传问题的一种方法,后来该方法被引入到对人类思想、制度的产生历史的研究中来,今天该方法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中国法制史学科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必要引入该方法,而且也具备了引入该方法的条件。法发生学的引入对于中国法制史学以及其他部门法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