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乐 《兰州学刊》2014,(5):1-5,15
近年来诸多道德争议事件及其引发的焦虑情绪,源于生活世界变迁中道德行为情境的变化;植根于血缘乡土社会的情感记忆与道德期待,面临陌生世界与商业社会的行为情境,产生了系列的道德与情感落差,导致了道德焦虑体验的形成,引发了负面评价与消极暗示。深入分析道德焦虑心理的形成机制,对人们理性地看待道德争议事件,预防相关情绪与心理机制的负面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福一致——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路径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从"德"与"福"相关联的角度探索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可行路径.之所以认为"德福一致"作为一种机制是道德建设的必然路径,是因为道德建设受人的本性所制约,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的.马克思就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所以社会进程一再表明,什么时候德福一致,什么时候社会道德建设就发展良好,反之亦然.同时道德建设还受经济体制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利益问题更重视了,所以"德"、"福"是否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关系道德建设的成败.考察我国社会转型期严重道德失范现象,"德""福"背离是重要原因,创建支持"德福一致"的社会大环境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的必然选择,而保证公正社会制度规范的有效供给则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从苏格拉底之死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善,为人们构建了理性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然而,他本人却受到"不敬城邦诸神而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指控,并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世俗伦理和主体道德两种精神力量及正义的冲突。从苏格拉底的死可以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关系及其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公正是指个人或组织履行道德时得到他人和社会给予的与其道德上付出相适宜的善意对待和回报,它主要涉及道德活动中给予与回报、付出与补偿之间的对等与平衡问题。与法律公正、分配公正等相比,道德公正有着自己的性质与特点,它主要依据的是道德上"以善报善"的公正原则。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时发生一些道德不公现象,包括"做好事反遭陷害""英雄流血又流泪""道德意义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等。道德不公,一方面,会降低人们履行道德的热情,导致道德冷漠;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一些人掩盖其不道德行为的幌子,即通过制造道德不公假象来隐瞒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维护道德公正,要对道德行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嘉奖;对道德履行中导致的损失进行补偿;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削弱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导致各个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道德缺失"等现象。摆脱当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必须重构中国当代道德价值观念。本文选取当代道德价值观念中的道德基点、道德主题、道德旨归等几方面的内容来分析,从而达到重建现阶段道德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郭喨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0):30-36
"道德运气"是与道德事件相关的、超出行动者认知和控制的因素。笔者所做的实验报告以"懒惰的约翰"为基础,考察"道德运气"的构成、特征,以及与"道德事件"的相互关系,构造"约翰没有救人"(A)、"约翰没有救人且鲨鱼存在"(B)和"约翰没有救人且鲨鱼存在,但鲨鱼并不吃人"(C)等三种情境,进行总量为218个被试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实证结果在定性的层面肯定"懈怠的责任"之存在,在定量的层面否定原来"责任的大小"与"懈怠的程度"之间线性的关系。对比公众在判断三种情境中约翰所需负责任的大小,可以看出,(1)道德事实总是具体的,不存在"A—A’—A’’……—An’"这样的道德事件序列,只存在"A—B—C—……—N"这样的道德事件序列;(2)"道德运气"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以一种"预置"的方式介入道德事件,道德运气与道德事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与道德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馨 《人文杂志》2005,(2):154-156
公正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 ,社会公正已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心理、进而对社会整体道德状况产生作用的重要社会因素。社会公正是个体道德心理产生的社会根基和外部原因 ,是影响群体道德心理的决定性因素 ,道德心理对社会公正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道德心理的积极与消极主要取决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和评价。在我国现阶段 ,努力提高社会公正水平是促进人们良好道德心理的基本途径 ,也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为此 ,既要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创造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 ,又要协调好人与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 ,并加强公正及道德心理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道德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否满足主体(人或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的一种关系状态。它具有鲜明的属人性、主体性,体现着主体自身的尺度。道德价值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包括手段价值,也包括目的价值。道德不仅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承担着规范、约束、塑造和引导社会、人生之重任,而且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度量衡",表征着一个社会、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和程度。道德具有实践品格,道德价值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服务"功能,使二者实现和谐和统一;特别是如何成人成己,创造性地提升自我,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们道德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于法制监管和社会公德的缺失,以及学校德育的错位和人的异化.缓解现代人的道德焦虑,必须实现社会、学校、家庭和道德主体的多方联动,健全法律制度,弘扬社会公德,加强舆论导向,完善学校德育,传承家庭美德,提高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0.
按滕尼斯的理解,共同体不仅意味着一群人共同生活,而且意味着这群人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精神共同体是共同体的类型之一,道德共同体也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类似于滕尼斯所言的共同体,毛泽东时代的共同体则是"国家主义"的共同体。重构新的社会共同体,尤其是道德共同体,是当前我国社会现实提出的客观要求。当代我国社会道德共同体的特征是:道德人格的平等性、道德信仰的共同性、道德文化的继承性、道德价值的共识性、道德情感的依恋性、道德与幸福的统一性。建构道德共同体的策略主要应包括:建构利益认同机制,夯实道德共同体的利益基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权力阶层的"道德领导力"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发挥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作用,提升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感和道德自治能力;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以提高共同体成员的"文明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道德是一种以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生活方式多元化和自主化相协调为目的,以健全法制为保障,来约束和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当代中国,传统道德已经打破,现代道德还没有建成,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道德陷入困境。具体说来,造成现代道德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合理内核"隐退,导致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文化基础;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社会基础;三是法制体系不健全,导致现代道德缺失相应的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语境下,人们总在道德焦虑中面临深刻的道德困惑。“委屈奖”是道德宽容还是道德妥协,“次道德”是道德还是不道德,“见义巧为”是道德应然还是道德功利?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论争、解读与再思考中进行。只有增强道德自信,提高道德自觉,才能走向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坚持对道德现象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批驳阶级社会中道德的意识形态特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道德基础,相反,它内含一套对道德实质、道德价值、道德生成发展的客观基础等进行科学解答的严整理论体系。道德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得以存在的基石,实现了道德生成发展的历史性与稳定性、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无产阶级利益与人类"共同之善"的结合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根源所在。由于误解道德生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解放在道德评价中的方位而形成的"机械决定论"与"集体功利论",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认知的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14.
檀传杰 《学术界》2008,(2):145-150
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研究的是社会结构中各要素如何通过担当社会道德的供给、论证、推行、养护等工作,而使社会道德呈现为如此的状貌.以往的道德研究忽视了这一问题.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的凸现,首先是道德研究的思想道路转换--即从注重"形上路向"、"理想类型方法"、"观念视域"到注重"生活路向"、"历史方法"、"结构视域"的转换--之必然结果.同时,社会道德担当在道德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事实性存在,为其在道德研究中的理论存在提供了现实根基.这一问题的提出,或可使道德研究获得一种新的立场和理解框架.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一种新的道德形态,是道德的组成部分。网络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自主性、自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道德素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德素质探微陈文江道德素质是人们选择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内在因素,也是道德行为主体参与社会道德活动的能力基础。揭示人的道德素质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道德作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之特殊方法的基本内涵。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个人的自我修养提供一条新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道德建设的困惑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转轨,我国社会道德状况大有进步,但其"滑坡"又是十分严重的.表现为:道德理想淡漠、道德准则失范、道德评价错位、道德心态畸形、道德教育失误等.其原因是:道德变换显双重走向,价值尺度转换含双重效应,社会利益调整人格形象呈多重性,道德教育严重失误.为此提出主要综合治理的设想,即:在经济体制转轨中强化约束机制、对思想文化和人生价值领域加强引导、对传统道德予以批判和继承、道德教育工作须深化高效.  相似文献   

18.
"勇"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作为自然德性的勇述说的是个体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特质以及行为方式,它是道德中立的;在注入"知""义"等内涵后,它才成为一种真正的道德德性;它不仅是一种特定的道德德性或德目,而且是人们由之成就各种道德德性,趋向理想人格的道德意志品质,是道德勇气。"勇"对个体和国家的福祉、个体道德发展,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至关重要,在核心德目的确立和德育活动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定的生产及经济关系必然要求一定的道德及规范。市场经济使中国的传统道德面临极大挑战,传统道德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脆弱性。然而如果我们认真估价当前市场经济的道德图景,却并不全是道德的绝望,一些新的道德行为在被认真地经营着,如慈善捐赠、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文化差异宽容等等,标志着市场经济下全新道德形式的生成。这些新道德形式给人的启示是:规避限制人权的道德命令,尊重人们对道德选择性的要求,给"无痛道德"以存在的合理性。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能体现权威的新道德体系?至少要做到三点:承认并正视道德回报;以法的形式使道德变轻松;道德情感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20.
刘隽 《江汉论坛》2012,(5):95-98
"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伦理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现代社会的结构转型和知识论范式的转变给当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应当"问题的研究逐步摆脱了早期教条式的二分关系,倾向于构建二者相互联系、彼此融合的方案。当前主要的三种研究路径,分别从语言分析、道德客观性建构与道德事实论证的角度,展示了伦理学在道德语言、论识论以及道德的客观性基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