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据文献记载,在西周、春秋时代,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当时军队的编制、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等都依战车而制定。因此,考核先秦的战车制度,对于了解研究实行过车战这一历史时期的战争特点、战争方式、军事学和军事史等方面是重要的关节。  相似文献   

2.
商代的军事祭祀类型众多,仪式繁复,贯穿于战争始末。商代军事祭祀活动已由较早的图腾崇拜发展到祖先崇拜,并把祖先神作为主要的祭祀对象,以此,对祖先神的祭祀贯穿于战争的各个时期,而上帝和自然神,并没有成为军祭的对象。商人对于神灵的崇拜以及军祭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都说明商代战争是深具宗教意义的战争,神灵在军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韦占彬 《河北学刊》2008,28(2):89-92
从明正统年间开始,明朝统治集团中屡屡有人倡议以车战抵御蒙古骑兵的入侵。在这一背景下,车战理论逐渐形成。同时,在明朝北部边防中,车战御敌的战例也频频出现,其中不乏成功者。但从整个边防角度来说,车战作用又十分有限,其理论意义远远大于实践价值。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明朝统治集团对车战未能形成共识,同时御敌于境外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战车设计的缺陷也导致了车战未能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铜时代,特别是夏商时期近些年来考古发现的资料已很丰富,所以,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讲述的内容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不过,商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那一时期仍未被考古学完全证实。这个时期即所谓“大空”或“大缺口”,直至今日尚未被一处单纯的考古遗址所证实。因此,在我们对商代青铜器时期的认识中,它就算是最后的领域之一,对此,我们只能用假定、推理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钱币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的海贝应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真正把中国钱币外型统一成为"外圆内方"鲜明民族特点的是秦王朝,此后两千余年来中国钱币就一直沿着这一定制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秀萍 《殷都学刊》2014,(2):119-122
商代青铜器物种类多、用途广,乐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门类,是商代“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宫廷宴会、军队作战以及各类宗教活动中使用。通过对考古出土商代青铜乐器相关材料的搜集和梳理,可以看到,商代的青铜乐器主要有铃、铙、铸、铜鼓四个大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山西以及长江流域的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7.
《小雅·六月》写周宣王时期北伐缓狁之事,诗末提及厚赏吉甫的燕礼。西周晚期的獬狁以战车为主要作战装备,不是骑马作战的纯游牧民族。狐狁主要活动范围为渭河上游、泾河上游及北洛河上游地区。考虑到山川形势和猥狁的战车装备,沿泾河谷地至渭河平原是獗狁入侵西周的主要路线,西周的追击和反击也主要沿此线进。泾河上游临近渭河平原,西周军队防御距离短,难度大,因此周宣王厚礼领军战胜猿狁的吉甫。《小雅·六月》中的燕礼是周军获胜、獯狁攻势消弭、外患缓解的反映。然而由于周宣王拓展防御纵深努力的失败,西北方向地缘环境一直未得到改观,军事威胁也未有效解决,这为后来西周的灭亡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英史料记载,鸦片战争时期,侵华英军使用了卡龙舰炮对清军作战.此类火炮重量轻,机动性好,杀伤力大,具有近距离作战的优良性能.中国境内目前遗留有一些英军卡龙舰炮,经过实测,形制、尺寸与文献记载相符,其设计较合理.卡龙舰炮适合了英海军"舷炮线式齐射"战术近距离作战的需要,在中英鸦片战争中,其威力得到充分发挥,是英军在战争中取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西南青铜文化中,呈柳叶形剑身的青铜剑是使用最普遍的青铜兵器,迄今在中国西南古蜀文明区发现的柳叶形青铜剑,年代既早,数量亦多,分布也很集中.商代晚期,柳叶形青铜剑主要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商周之际和西周时代向北发展到陕西南部,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陆续而且呈连续性地向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及四川西南地区和云南、贵州等西南夷地区辐射.柳叶形青铜剑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纪的近东文明区,这种剑型由西亚、中亚,从伊朗通过厄尔布士山脉与苏莱曼山脉之间的地带进入南亚印度地区,再从印度地区辗转传入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10.
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从无到有、从稚嫩渐进于成熟,并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军事伦理文化的勃发而初具规模,思想内涵由单薄渐至丰厚。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战争频繁剧烈,据记载,除夏朝建立过程中的战争外,当时大规模的战争有:夏后抒征东夷的扩张战争。,商汤灭夏战争,商王朝征讨蓝夷的战争,商武了征伐四方的战争,商谋辛、康了征羌、危战争,周武王灭商战争,以及酉周对四方的战争等。频繁的军事斗争,为军事爱国主义思…  相似文献   

11.
战争法是人类在长期的战争中形成的对交战双方都有着较大约束力的"游戏规则"。战争法对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有着一系列的限制;战争中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应与预期的、具体的和直接军事利益成比例,禁止损害过分的攻击;战争中要区分平民和作战人员,区分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只有军事目标才可以作为军事攻击的对象,不得"滥杀无辜";战争中交战国不能以"军事必要"为借口,不遵守战争法。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正确战略决策和战略指挥,对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又源于他战略思维特别是战略创造性思维的正确.毛泽东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战略目标、任务与实践发展相统一,战争发展的变化性与作战方法守常运用相结合,历史经验一般性与现实实践的求异性相适应等问题的正确解决上,而这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马、牛耕的兴起在什么时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中期以后,奴隶社会内部正逐步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上,使用大牲畜马、牛的增多,也是变化之一。商代曾用马、牛来犁地耕种。甲骨文中有等字,象马、牛拉犁,破田起土,以种植庄稼。但是由于奴隶制的存在和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这种方式并不能推广。这时主要却是使用犬这种畜力来进行耕种。甲骨文中有,象双犬拉耒形,字读若协。反映这是商代井田上使用畜力耕作的主要方式。周代沿袭了这一耕作方式,但逐步增加一犬,成三犬拉耒,如,反映到了周代在井田上加大了畜力,以求进一步深耕,增加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战争史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兵器象坦克那样给战争格局(主要是陆战)带来如此重大变化。从1916年9月15日坦克象初生的婴儿,摇摇摆摆来到松姆河战场到1940年5月13日德国的古德里安率庞大的坦克师在色当一举突破缪斯河防线,促成了英法联军的总崩溃。至此,以坦克为主的崭新的作战方式——机械化战争在理论和实践上宣告成熟。通过考察机械化战争诞生过程中那些重要环节和经典性战例,我们将会发现在那些地方无不闪烁着富有创造性思想之光,以及对传统观念的否定,特别是对机械化战争经典性战例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一种崭新的军事观念对指导战争实践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兼容性特征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收并蓄 ,融汇百家 ,是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特征影响了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孕育了湖南历代精英 ,对湖南的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湖湘兼容性文化特征的形成1 .先楚时期的战争征伐与文化融合。夏商西周三代 ,在湖南称为先楚时代。湖南先楚时代的居民是荆蛮、越人、濮人三大部落集团和部族。先楚时代的湖南居民创造了颇有特色的土著文化 ,如越文化 ,就是特色鲜明的土著文化。近年在衡阳、祁东、资兴出土的土墓葬罕见礼器而多兵器和云雷纹、菱形雷纹等大量几何印纹陶以及独特的墓葬形式 ,都说明了古越文化迥别于中原文化而具…  相似文献   

16.
晋军“崇卒之阵”释义陈建樑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春秋战国,固然为战乱纷仍、诸侯力征的年代,可是从战争发展的模式看来,春秋与战国的战争方式实际上是有差别的,除战后规模越加庞大以外,其最大的不同,当是步兵地位的兴起。综观春秋242年之中,列国交兵多以车战为主...  相似文献   

17.
论夏商时期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一种居安思危意识,它产生于夏商时期.夏商时期的忧患意识有种种表现,并且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原始性,它对其后历代的忧患意识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文博  陈功 《南方论刊》2010,(10):72-73
诸军种联合作战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它始于战争之前并贯穿于战争的整个过程,对于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国内外、军内外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趋势不可阻挡,由机械化联合作战向信息化联合作战是潮流所致。只有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用信息化的思维去研究战争、指导战争,以达到既定的作战目的,才能在未来的联合作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使我军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将殷墟甲骨文、晚商铜器铭文中的"(族)"与殷墟出土的两座"(族)"铭铜器进行综合研究,可知"(族)"在商代是一个较重要的族氏,生活于武丁至帝辛时期.该族氏的族长或重要人物,世代出任武职,在殷王朝的对外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的官箴文献主要是以箴文的形式存在。夏商两代特别是商代已有不少箴文面世,这是无可置疑的,公认属于"无可怀疑的殷商遗文"的《尚书.盘庚》所载"小人之攸箴"就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殷商时期的一部官箴文献。如果说周初的《虞人之箴》是"官箴王阙"即臣诫君的代表作,那么稍后的《大正箴》则开启了先秦官箴文献中君诫臣的先河,而《耄箴》、《勤箴》这两篇分属春秋早中期的箴文的存在更是无可辩驳地证明,进入春秋时期之后,君诫臣已成为官箴创作的常见现象。官箴文献的规诫主客体从单向的臣诫君朝着双向的君臣互诫的转变滥觞于西周早期,完成于春秋早中期,故而传统所谓君诫臣之箴产生于春秋之后、秦汉以后、唐代、宋代等等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