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晚清到五四,多元现代性逐渐定于一尊。五四文学大多从启蒙现代性出发,将城市视为与新文化对立的旧文化环境,与乡村无异。20年代末期,现代性又呈多元状态。左翼与海派从城市现代性出发,前者表现上海城市的殖民性与无产阶级政治,后者进行对于上海日常消费角度的西方性想象。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建构需要我们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寻求确定的研究起点。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和历史起点:一方面,由现代性催生的现代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场域,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性的准备;另一方面,现代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现代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问题意识萌生的源泉,也是学科构建、理论运思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文学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点.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中国的城市文学研究是局限在现代性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思路也让城市文学研究日趋陷入自我禁锢的思维陷阱.现代性是当下城市想象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但是它不能涵盖城市文学的所有文化属性.囚禁在现代性下的城市文学已经造成了城市想象的断裂与同质化和人与城市的不相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性下的城市文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是当前人们描绘探讨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范畴,而现代城市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赖以存在的重要社会基础。从马克思主义视域出发,城市作为经济集合体、人的集合体和建筑的集合体,其现代性呈现出二歧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商业化进程中,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与焦虑的核心范式.人们对空间的立场关涉到人类生存、生命的质量及地球的未来.空间不仅困扰当代社会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现代社会对城市空间的关注与焦虑,是基于空间的现代性特征与人们对当下的生活体验.从城市商业空间视角,来阐释当代人对城市空间的立场与体验,探究空间商业伦理规约,为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一种新思维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吉登斯把现代性看作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认为我们今天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仍然处于现代性阶段。全球化与现代性的关联是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球化与现代性的扩张相互作用,导致了风险危机、道德危机、生存性焦虑和生态危机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当代政治发展理论,经历了从“政治系统”到“找回国家”、从“单一现代性”到“多元现代性”、从“宪法工程学”到“民主社会学”的理论转向。为了给非西方国家“接榫、吸纳、转化乃至超越”西方现代性提供充分的想象和探索空间,应秉持一种兼具整全性和规范性的多元现代性论说——其中,整全性和规范性分别确保了多元现代性的民族性特色和现代性底色。与此相适应的“民主社会学”主张:把政治秩序的社会情境依赖与社会共识基础结合起来,把握现代政治秩序的建构;把民主秩序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文化条件相结合,把握现代民主秩序的运行。由此,现代政治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建设、民主建构、社会正义和社会团结等四大基本议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政治衰退的现代性困境,文章研究了阿伦特对社会领域的批评思想,对社会领域兴起所产生的消极政治后果作出了重要补充和完善。文章通过对社会领域政治危害的系统研究发现,阿伦特所作的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划分是她进行现代性批判的重要框架,也是我们理解政治现代性的重要理论工具。社会领域入侵政治领域,将私人领域家务管理的必然性带入自由的政治领域,继而引起了市民的兴起、公民的衰亡以及政治在人类活动中地位的衰退。面对社会领域对政治和人造成的侵蚀,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公共政治对人生意义实现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城市诗 ,是 2 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沫若的《女神》及稍后的其他诗歌创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 ,可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在这一系列诗作中 ,他由重视情感的表现 ,到重视感觉发掘 ,特别是重视新的感觉和经验的开掘 ,重视用“近代人的脑筋”对新的感觉与经验的发现与捕捉 ,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学上的突进。其“雏形”期城市诗的价值在于 ,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感觉与现代性审美转变的信息 ,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诗实现自身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城市诗 ,是 2 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沫若的《女神》及稍后的其他诗歌创作 ,在这方面的实践 ,可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在这一系列诗作中 ,他由重视情感的表现 ,到重视感觉发掘 ,特别是重视新的感觉和经验的开掘 ,重视用“近代人的脑筋”对新的感觉与经验的发现与捕捉 ,从而实现了诗歌美学上的突进。其“雏形”期城市诗的价值在于 ,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感觉与现代性审美转变的信息 ,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诗实现自身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压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其所呈现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共识性的创新取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又身处于复杂境遇之中,呈现出在要素、结构、机制、过程上的复杂多向性。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在此种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需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社会与教育现实,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方向,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思维,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策略,以主动精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发生的社会变化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城市变化是这种深刻变化的一个集中表现。城市修建和扩建是古代社会经常进行的国家工程。从唐初到北宋初以都城为主的中心城市修建扩建的阶段性,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东南移过程中城市建造的对应,南北地区城市的不同特点,以及当时人透漏出的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有关城市发展的新信息等等,都向我们展示了城市历史发展和演变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城市政治和治理的文献中,对城市权力及其结构的研究颇为丰富,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与流派.从精英论到多元论,从增长机器论到城市体制论、城市治理论,再到描述城市中权力冲突的城市社会运动,都对城市权力结构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且深刻的描述.在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发现在关于城市政治逻辑方面,还出现了像性别视角、女性主义、媒介论、新地方主义、文化资本等新元素,这些新元素是对城市中权力结构景象更深入、全面的展现,也是对城市权力掌握者、城市权力获取途径以及城市权力运作的机制与结果等问题的进一步阐述.西方城市研究中的新议题和新视角,将使中国城市治理的研究呈现出新面貌,给中国未来城市治理问题带来新的思考,为实践层面的城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政治逻辑:国外城市权力结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及权力结构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研究的大问题.从精英论、多元论到增长机器论、城市体制论,再到治理与伙伴制,乃至城市社会运动,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城市权力结构研究的不同流派,并分析了其理论内涵与传承关系,同时提出了目前中国城市政治与行政学研究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现代性以及现代性政治的批判与重构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旨趣。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社会的压迫存在于一切日常生活领域,现代性政治在理性政治、宏观政治、总体性政治的形式下实现了对人的全面桎梏,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应关涉所有的日常生活关系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身体等。在一切皆是政治的口号下,后现代主义以微观政治、非理性政治、多元政治、差异政治等对抗现代性政治,提出了文本政治、解构政治、幽灵政治、欲望政治、游牧政治、异教主义政治等政治的新形式,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解构策略,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政治内涵的传统视野。对后现代政治观的批判借鉴对于透析西方政治实践、反思现代西方政治理念无疑有着一定的意义,后现代政治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围绕国家、政府、政党等展开,从理论而言是对现代性政治理论狭隘性的补充与超越;就实践而论,后现代政治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政治策略的运用是后现代主义是对压迫型、奴役性的现实政治的抵抗与反叛。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它的意义不仅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大学还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我们因为认识大学而了解城市.大学还通过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城市财富.大学还是城市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有利于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城市探源     
本文从语源角度探讨城市的本质。在西方语言中,城市的语源来自古印欧语根kei,表示栖息之地,并由此引伸出故乡、家庭、关爱等意象,其基本意象为“坐”。在原型心理学看来,城市是大母神的象征,大母神既有故乡、家庭、关爱等意味,也是政治统治、社会稳定的基础。古埃及大母神伊西斯的名字正暗含着政治统治的“坐”。城市之“坐”的深层意蕴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有内在联系。因此,城市的本质反映了人的存在本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是贯穿于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在自我意识、理性批判、自由行动、个人主义等方面得到充分展现。日趋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在探讨中形成的规范框架体现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多元文化和进步观念之中。力图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主义是现代性发展的极端形式,它对现代性的后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基于文化视角的多元现代性阐释是我们正确理解现代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指向与特征,现代化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选择,现代化进程是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化相伴生的。政治参与既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是影响社会稳定与秩序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性视阈下,从社会转型、阶层分化组合的历史进程中,审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愿景、现状和逻辑选择,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人权出发,强调城市权利就是强调城市中人的权利。应该明确的是,城市权利的形成既有历史的纵向演变过程,也有横向的分布格局;既有宏观的政治学背景,也有微观的经济学和法学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权利与自由、正义密切相连;从表现上看,城市权利表现为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等诸多内容;从逻辑上看,城市权利表现为自然权利之上的公民权利的实现过程。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资本与政治的联合作用形成了一定的权利差距,如果任由这样的差距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就难以为继,因此中国城市政治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实现权利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