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的正式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彝族地区固有正式法律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是一个不对称的互动过程。在中央王朝对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的统治不断深入的同时,彝族地区基层社会特殊的纠纷解决机制也增加了中央统治者对彝族地区的治理经验,丰富了中华法系,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法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宁欣  张天虹 《河北学刊》2003,23(4):164-168
中央官学正式建制始于汉武帝创立太学 ,此后历朝继续扩充和不断完善 ,逐渐形成多学科、多层级、建制完备的中央官学体系。中央官学适应不同时期政治和文化统治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这些调整与变化不仅反映了教育体制和文化学术思想的变化 ,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化与社会阶层的流动轨迹。本文主要勾勒了汉唐时期中央官学招收对象的变化 ,论述了官学由贵族等级制向平民普及性的转变 ,它是中古时期社会变化和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商部是清末新政期间成立的一个新式中央机构.它的诞生是晚清政府应对社会危机的举措之一.商部的设立标志着在中央管理体制内部专门管理工商经济的机构的专门化,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不久,在中央机构改革中,商部被改组为农工商部,其地位、职责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部的改组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探究其根本原因,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更多的则是政治因素角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永全 《理论界》2009,(1):193-194
西欧主权国家的形成历程,包括中央化和世俗化双重历史运动.中央化,即在具有明晰边界的疆域之内,消除社会内部权力的分散化和地方化,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统摄整个社会、统一而集中的中央权力的过程.这是争取对内主权的过程.世俗化,即打破笼罩整个西欧社会的教会权力的束缚,将教会影响排斥于世俗政府之外的过程.这是争取对外主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 ,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新时期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仍需进一步调适。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和角色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 ,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机制 ,加强法制化建设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 ,保持中央与地方关系良性动态平衡 ,对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政府职能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央和地方的职能与权限的划分 ,法学界讨论较少 ,我国的立法也非常滞后 ,中央和地方职权重叠的现象相当严重。文章对中央和地方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的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的划分作了深入论述 ,并最后提出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公共财政的建立是一个渐进过程 ;财权应适度集中 ,事权适度下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中央权威观王先俊从宏观理论体系看,邓小平的中央权威观是他社会发展理论的一部分。它侧重研究的是处于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组织和指挥“中心”位置的领导集团和领导机关的权威问题。其结论是:中央必须有权威,广大地方和个人必须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一中央要有权...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在新形势下促进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由于没有能正确理解和领会中央意图,由于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以及执政能力不适应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祟,不少地方社会管理和创新建设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些情况可以归纳为十"重"十"轻"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申学锋 《河北学刊》2002,22(5):141-145
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演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政治、军事等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的转变也是重要因素。清代财政先是中央过分集权,后是地方过度分权,二者均为时势之必然产物,又对财政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下简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稳定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稳定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稳定的思想。研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稳定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  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以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在古代社会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难题一直没能解决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古代中国的分分合合与朝代的更替。新中国建立以来 ,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 ,加上“由于有了民族区域自治和民主的政权组织方式 ,及由于有了民主共和而与传统的中央集权有本质区别”[1]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下来 ,但中央与地方利益摩擦仍然不断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难题还是没能彻底解决。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我国的中…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包括两个部分,即政治利益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中央与地方作为一个系统,其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永恒的,也是统一的,同时,只要有中央与地方出对存在,就会存在中央与地方各自的利益关系。因此,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是明显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在不同的体制下具体协调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社会资源主要由强权政治支配的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由行政性中央、上级命令与地方、下级服从的“行政关系”,或主要由这种“行政关系”来协调;在社会资源主要由平等交换的市场支配的体制厂,中央与…  相似文献   

13.
曹正汉 《社会科学》2022,(8):76-85+132
在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上,西方传统重权力横向分立,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分立;中国传统重中央、地方、社会三者关系。此种中国传统之形成,与历史上早期中国的规模就已非常巨大有关;因国家规模巨大,在治理上不得不分出中央、地方与社会三个层面,因而不得不重中央、地方、社会三者关系。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治理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处理和协调中央、地方与社会关系,应对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与这种治理传统相对应,中国治理研究也有一种理论视角,就是以中央、地方与社会关系为理论分析的主线,发展解释理论或提出国家体制改革方案。这种理论视角已成为中国治理研究的一种思想传统,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理论流派,从历史上一直延续到当代。  相似文献   

14.
对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不具备再分配功能的养老金计划模式,它适应了新加坡在经济起飞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特点,不仅实现了社会保障的目的,而且为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是东亚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成功的特例与典范。但是该制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难以达到社会共济的目的;低薪雇员的保障水平较低,影响社会公平;缴费率较高,企业负担重,不利于市场竞争等。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进行利弊分析,借鉴其成功之处,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晓燕 《兰州学刊》2007,(10):45-48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两者的结构及其关联态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在建国之初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1978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行政性分权的战略使地方分权成为事实,但是由于转轨经济和传统集权式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当前的非规范性地方分权的局面,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合理划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假定地方政府是"仁慈型"政府的前提下,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皇权统治中,中央政府通过激励机制使多任务代理下的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的指令行事,使其从"社会合意"型政府向"中央合意型"政府转变,成为中央保证江山长治久安、谋求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工具。并分析了在皇权统治下,地方公共品供给不足、乱收费等现象产生的内生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是近年来中央倡导的重要举措,云南迪庆藏区的和谐稳定建设从经济建设与社会保障、政治民主与纠纷解决、宗教繁荣与法治推进等方面推进,凸显了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治国良好互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结构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与地方政府都是不同层次利益的代表者 ,两者之间往往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现代社会中 ,两者的这种利益冲突更显明朗化和复杂化 ,因此 ,迫切需要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结构 ,寻求两者之间的利益均衡点 ,以此来共同增进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论述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主要精神的基础上,介绍了西藏第四次座谈会召开后中央关怀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187项和180项工程,以及对西藏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金融与投资、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央权威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威原则简单说就是服从的原则,是令行禁止的原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原则。中央权威在经济管理中表现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本文拟就邓小平中央权威思想的一个侧面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中央权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经历了从古典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古典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是经济运行完全靠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市场是社会资源的唯一配置者。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运行不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依靠政府的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