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使俄美关系得到加强 ,伊拉克战争又使两国间的利益摩擦加剧 ,从而表明 ,建立在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俄美关系既有其相容并得到加强的一面 ,也存在着许多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改变了中亚传统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将对包括俄美关系在内的周边大国关系及地区安全产生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 ;中国应该同步加强与俄美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扩大自身对外交往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柳丰华 《北方论丛》2021,(4):26-34,166
2019年8月美俄两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开始公开研发陆基中短程导弹.俄美重启中导竞争,将会刺激俄美在反导和其他战略军备领域的竞赛,侵蚀全球战略稳定,破坏亚洲和欧洲地区战略稳定,从而对中国战略安全构成威胁.俄美短期内在中导和反导领域展开竞争,中长期内可能寻求政治解决中导竞争问题.美国将在关岛和日本等亚太盟国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以中导制衡中国导弹,谋求对华军事优势.中国的应对方略包括:不参加新的《中导条约》谈判;本着"少而精,够威慑"的原则,提升中国核武器的质量,确保核威慑的可靠性;一旦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中国将被迫采取反制措施,以导弹反制美国中导,等等.  相似文献   

3.
俾斯麦的外交活动中有一众说纷纭的现象,是他在德俄关系上的活动及言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一直在延续,也一直有争议.俾斯麦之所以奉行东和俄国的外交政策,是把德俄关系看成俾斯麦主张的德国积聚力量和保障安全的生命线.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违背这一思想的致命后果,从反面印证了他的远见.通过评析俾斯麦所主张的对俄外交政策,意在从俾斯麦的外交操作中,搜求相似环境条件下的国家在外交战略选择中的共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中极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本文认为正常而稳定发展俄美关系是伊拉克战争后两国的主要走势,其主要原因是俄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只是局部的,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俄美关系正常而稳定的发展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也将主要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0,(2):153-160
中国文学在20世纪汇入世界文学发展的大潮,其理论主张和艺术创作都体现了中外文化交融中的世界性意识,外国文学的输入与影响是20世纪中国文学得以生成乃至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多元的外来影响中,20世纪中国文学又特别受益于俄苏文学。蒋光慈在对俄苏文学作品与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中,在留学苏联三年对俄国文学与社会运动的体验了解中,找到了文学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借鉴原料,从而在俄苏文学的影响下,开启了对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和普罗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在华俄侨文学是俄侨创作的文学,是用俄语写成的文学,它属于俄国文学;同时,它产生于中国,其中很多以中国的事物为题材,又属于中国文学.总之,它以卓越的成就和双重身份,理应得到中俄两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行为,核心要素是把微观心理融入宏观国际关系中,三个层面是个体心理、国家心理和国际心理。国际关系心理学语境下的俄印关系,表现为:俄印相互借重、制衡来自西方压力;大国心理根深蒂固,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把国家安全作为与民族、国家紧密相关的主题。21世纪初国际背景下的俄印关系则体现为:政治与外交高层互访频繁;经济与核能大型合作;军事技术分享深入对东亚、南亚地区乃至国际政治与安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未提出快速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未提出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的主张.1918年4月,他也未提出这类思想,不仅未要求立即消灭资本主义,而且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可是在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三大"期间,他提出了"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论断,似乎提出了快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这样人们在认识上就难以理顺十月革命时期至1918年4月列宁思想的发展线索.列宁在全俄苏维埃"三大"期间提出的若干论断,似乎成为理顺这一时期列宁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障碍.本文就正确理解全俄苏维埃"三大"文献的精神,排除人们认识上的障碍,阐述了一系列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周扬文艺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文论界是从俄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带有鲜明的苏联特点;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对俄苏文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经常性地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周扬的文论实践证明,只有摆脱苏联文论影响,从中国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中汲取营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才能一步步地建立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泛民族主义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出现。泛民族主义在东欧斯拉夫地区,形成了泛斯拉夫主义。在19世纪中期以后,为沙皇俄国实行大民族利己主义的工具。泛斯拉夫主义的本质与性状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大民族与小民族的利己主义,在这场战争中可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接受俄苏文论有时是通过日文等来接受的,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俄苏文论的日文译本转译成中文,二是通过翻译日本研究俄苏文论的论著来接受俄苏文论。总体来看,中国通过日本来接受俄苏文论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上半期,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无产阶级文论。因为时代条件、地理位置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接受俄苏文论的日本路径,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家们独特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关注侧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很长时期内中国文学与文化生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俄美两国渐行渐远,总体关系不仅呈现冷淡的局面,甚至还出现恶化的趋势.俄美关系的这种演变客观上有利于中亚局势的稳定:一是俄罗斯率领中亚各国反击"颜色革命"且取得一定成效;二是俄美关系的冷却、恶化促使俄罗斯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协作,更加倚重"上海合作组织",推动了中业地区安全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与沙皇俄国围绕着对近东地区的争夺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报纸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配合政府极力煽动民众的反俄情绪,制造对俄战争舆论,《泰晤士报》等报纸还通过战地记者发回的报道将英国军方在组织、管理的混乱和战术上的失当展现在了公众面前,从而对英国政府和军方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这不仅提高了报界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也使报界对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得以极大提高。但同时,英国报界对舆论的控制也引起了政府的警惕,从而促成了英国战时出版审查制度的出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 50年来的苏 (俄 )中关系进行了回顾;对苏俄几任领导作了评价;论述了八九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苏联 (俄罗斯 )改革的看法和研究;中国哲学界对苏联 (俄罗斯 )哲学的研究以及哈尔滨俄国侨民的宗教生活和生活境况,反映出一个俄罗斯学者对俄中关系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回顾了俄美关系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和前景。文章认为,俄十年改革为俄美新关系打下了国内基础,而俄美两国战略利益的相互需要为俄美新关系奠定了国际基础。尽管俄美关系存在着种种障碍,但前景看好。俄美新关系及其发展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中上叶中国对俄苏文论的总体接受情况来看,中国在接受俄苏文论的过程中虽然有关怀现实、反思现实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其基本特征是接受者从自身现实语境、主观倾向与文化传统出发去接受俄苏文论,所带来的主导倾向是文学的意识形态化与工具化.跨文化理论如译介学、误读理论与接受学充分褒扬接受者的改写、误读与变异所带来的意义与价值,但从中国接受外来文化与文学的这个案例来看,这样的态度似乎有失全面与客观.  相似文献   

17.
赵永伦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64-168
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英俄两个殖民强国不断侵略西藏,挑拨西藏地方与清廷的关系,企图否定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阴谋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出现了危机.清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并进行了艰难的斗争.其中,清政府反对英俄分裂西藏的斗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对于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防止西藏地方从中国分裂出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此中因由,乃是由于清廷推行压制政策而非疏导,这直接导致民间对政府的期望失落,催化革命;再就是清廷未能充分借助改良派等社会资源,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了对立的革命派;此外,革命派的宣传组织活动,导致拒俄运动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转化,清末非理性社会氛围也借此形成.总之,在应对拒俄运动问题上,清政府无论是政策取舍,还是资源借助,都存在问题,再加上革命派的组织宣传,以至爱国风潮转趋反清.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9.
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大华 《文史哲》2005,75(2):118-126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不予深究,简单否定。然而,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事实上,出于维护东北主权、联日拒俄的考虑,在战争中,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日军提供了帮助或便利,全国舆论更是袒日拒俄不加掩饰。同时,日俄两国也并未尊重清政府的中立,破坏中立的举动屡见不鲜。可见,对于中日俄这三国来说,所谓对中立的“恪守”和“尊重”主要是一种煞有介事的姿态,以避免战争的扩大化,这也折射出当时英美等列强的意图和复杂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五卅运动及其所昭示之大变局,直接导致"联俄与仇俄"之争。国内局势之无序及反帝爱国运动之勃兴,促成醒狮派异军突起,国家主义亦大行其道,并成为论争中之最强音和主旋律。研究系、无政府主义者、国民党右翼知识分子及相当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对俄问题上与醒狮派逐渐合流,趋向国家主义立场。包括亲俄派在内的所有论者,均承认苏俄推行世界革命有其自利之目的,绝大部分认为它有帝国主义之可能。此点又成为否定世界主义,提倡国家主义之现实依据。除醒狮派以极右、无政府主义派以极左之面目指苏俄为中国之敌外,一般知识界在列强与苏俄之两相比较中,仍以苏俄"比较的是我们的朋友"。绝大部分反对对俄采用"亲善主义",而赞同施用"外交政策";然反对"亲善主义",不必意味排斥联俄。称北方知识界整体转向"仇俄",并不符合实际。从五四时期之"友俄"、"亲俄"狂飙,到五卅时期反思并否定"亲善主义"以及"联某国"之思维,莫斯科之对华外交及对五卅运动之态度,实为北方知识界之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