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窗外,一株百合花在欢唱。小伙子都林在灯下编箩筐。忽然,灯芯里开出一朵大红花。百合花不见了,灯花里却走出了一位美丽的姑娘……象一股甘美的清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灯花》的故事就在苗族人民中间流传。然而,谁也不曾料到,这古老的故事竟会滋润了一位日本妇女那枯萎的心田,使她重新鼓起了生命之帆——一个幸福的家庭崩毁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向她召唤:活着还有什么乐趣?离开吧,这苦难的人间! 这是1974年。二十八岁的北岛岁枝,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狠心的丈夫背弃了她。此时,她对生活的向往,对丈夫的情意,对孩子的疼爱,都随着甜蜜的梦一个个幻灭  相似文献   

2.
怎么也没想到,就在我打算把那束已近尾声的鲜花扔掉的时候,发现了新的生命迹象。在那枝渐枯的百合花上顶着一苞花蕾,在众多已谢的花朵中挺立着,像一个歌手,等待着时机一展歌喉;也像一位舞者,祈盼着大幕拉开,上演一场精彩的独舞。  相似文献   

3.
<正>怎么也没想到,就在我打算把那束已近尾声的鲜花扔掉的时候,发现了新的生命迹象。在那枝渐枯的百合花上顶着一苞花蕾,在众多已谢的花朵中挺立着,像一个歌手,等待着时机一展歌喉;也像一位舞者,祈盼着大幕拉开,上演一场精彩的独舞。  相似文献   

4.
·花·三个维吾尔女子有一个名叫‘花”古今中外的妇女都有以花命名的习惯,如:汉族妇女的梅、兰、菊、莲,俄罗斯妇女的“丽力亚”(百合花),法国、英国妇女的“露丝”(玫瑰花)等。相比之下,维吾尔妇女人名中,“花”及带“花”字的名字显得尤其繁多。除了“尼鲁帕...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是传递信息、增进友谊的"桥梁"。除了"有声语言",人类还创造了一些"以物喻情"、"以势传意"的"无声语言",以辅助语言不同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或借以表达"难以启齿"的某种感情,许多"无声语言"妙趣横生。其妙就"妙在不言中"。花语花是美好的象征,人们赋予花以象征意义来表达人的某种感情和愿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语"。玫瑰象征爱情,花语为"我真心爱你":百合花象征团结友好,花语为"百年好合";康乃馨象征母爱,花语为"健康长寿";牡丹象征荣华,花语为"花开富贵";桃花象征发达,花语为"宏图大展";太阳花象征光明,花语为"欣欣向荣";萱草象征忘忧;花语为"勿忘我"等等。但要注意一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问我,在你接触众多的歌唱演员中,谁最富有魄力?我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一腾格尔。在没见到腾格尔之前,我见过他的照片,听过他演唱的歌。他留着大胡须,显得很潇洒,十足的艺术家风度。他的歌声像内蒙古大草原一样粗犷、豪放。然而,在我见到他后,发现生活中的腾格尔和舞台上的腾格尔几乎判若两人。他温和善良,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他是我所接触的歌星中,最有深度,最有内涵,最富有人情味,最富有才华的人。因为是第一次见面,他不像对亲密朋友一样对我谈他的苦衷,我当然也不便多问。可是,在与他同团的演员曲比阿乌那里,略微知道了他的一点情况。这位心直口快美丽的彝族姑娘很为他鸣不平,说他如何不被  相似文献   

7.
让心到达     
在那儿,在那个眼睛无法达到的地方,一颗急切惶恐的心正在等待您的安慰。他期盼着对您诉说他的思念与苦闷,他贪恋您给他母爱的温暖。他不想回去,因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微笑的您像小时候一样抚摩他的头说:"我的满崽最听话哒咧!"  相似文献   

8.
阿拉坦巴根,是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的第一代蒙古族炼钢工人。在他有生以来的43年中,多半时问是在炼钢的平炉边度过的。他早就是炉长了,人们却不叫他的职称,都亲切地喊他巴根。在巴根长年被炉火熏烤的脸膛上,常常浮现着沉思的神色。他平时不喜欢多说话,总是把热情隐藏在心灵的深处。只有等到炼钢时,他的热情才进发出来。他灵活机敏,  相似文献   

9.
易丹 《民族论坛》2014,(5):38-39
正2006年的盛夏,除开世界杯,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此刻,一个小伙子正对着人生迷惘。他被父母带到了湘西境内的某座古镇去旅行。然而,他的心很乱,他说这个地方他只会来这一次。2011年,5年后的机缘巧合让他再次来到了这座古镇,而且竟然一留就是10个月。在每一个无雨的黄昏,他总是孤独地在漫漫长堤上踱步,他说他养的狗与他并不亲近,而平静的  相似文献   

10.
吴畏 《民族论坛》2013,(7):53-54
正刘大炮,本名刘贡鑫。当刘大炮作为凤凰蓝印花布这一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带着他的印染手艺走出了湖南,现在正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因为,在凤凰这个民风淳朴的古城里,大家都叫他刘大炮。"大炮"这个外号的起源,不是因为他的长相,虽然他牛高马大;更不是因为他参加过什么战役当过炮兵,虽然他出生在解放前。那为什么叫他"大炮"呢?因为他是一个倔脾气,直肠子的极品染匠。他喜欢实话实说,直来直去,从而成了家喻户晓的刘大炮。  相似文献   

11.
白鸟芳郎     
那是在他即将出发赴欧、美访问的前夕,正当行色匆匆之际,抽出宝贵的时间接见了我。虽然他的研究工作极端纷繁,但是他还是亳不厌烦地接受了担任日本民族学振兴会理事长等学术界的重要职务。他对任何一件细微的事情都毫不忽略,细心认真地妥善处理。他的态度亲切和蔼,平易近人。当我问到他为什么喜爱民族学这一学科时,他说:“我成为民族学者,并没有很长的历史。我在维也纳大学正式学习民族学基础课时,已经年过四十,在  相似文献   

12.
在边远的新晃侗乡,有这么一位老人,当你和他谈起民族古籍,他如数家珍;讲起民族文化,他津津乐道;说起民俗民风,他VI若悬河;提起民间文学,他信手拈来;唱起侗歌,他如痴如醉,他就是现年82岁的禾滩中学退休教师张家桢。  相似文献   

13.
警察多占     
多占的一生被形形色色的故事充盈着,他所亲历的故事丰富了他的心灵,也让他见证了自己家乡的发展。乍见多占,警察这一职业带给他的严肃在他脸上显露无遗,然而职业造就的性格毕竟是难以压住天性,养育他的土地将快乐的天性赋予了他。现在的多占在日喀则昂仁县担任县公安局局长一职。多年在基层工作使多占有了许多别人难以经历的故事,我却对他谈到的一个十多年前的小案子感触颇深。1993年在距离昂仁县两百多公里外的安雄乡发生了一件盗窃案。时值冬季,天气酷寒,接到报案后,多占二话没说,就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案发现场了。当时前往安雄乡的路早…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2月6日,原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中将在成都逝世,终年84岁。遵照他生前多次表示的遗愿,1986年5月15日,将他的骨灰空运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安葬在他亲手开垦的苹果园.当年他率十八军进藏时,数他年龄最大,资历最老,在西藏高原整整12年,辛勤工作,积劳成疾,眼底出血,后又因患心脏病和动脉硬化等高山不适应症。党中央才调他回北京工作.他和张国华军长在西藏积极倡导“长期建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教授为了重建他一生"志在富民"的学科,躬身来到"陇中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来到黄河上游,来到丝绸之路民族走廊的"小民族"中间。他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伊始,又及时提出"西部大开发中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问题……。他想到,他说到,他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他重建着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学科。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身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且85岁高龄的吴大猷应邀来北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的学生、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陪着他,摆脱记者的“围追堵截”来到天坛公园。当他站在回音壁一侧,将耳朵贴在回音壁边沿,从回音壁另一侧传来李政道教授的轻唤:吴先生,听到了吗? 听到了,听到了!吴大猷欣喜地回应着。他的眼里噙满泪水,他的神情专注而又有些恍惚。时光不能倒流,但白发如雪的吴大猷却仿佛回到了从前。他听到的何止是自己所钟爱的弟子的声音,许多相隔已久的亲朋好友的声音分明如潮水般涌近!仿佛,他的爱妻阮冠世的轻柔细语,也飘过胡同小巷,飘过琉璃瓦顶,飘过森森古柏,在他耳畔,不,在他心里停留……  相似文献   

17.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的事业是高尚的。泰戈尔的名言是这样的。他——邓祥品,一个普普通通的湖南农民的儿子,青海甘德草原上一条山沟里临时聘用的乡商店营业员,做的便是叶的事业。我在甘德草原上,无意中听人们谈起他,言语中充满了赞许和敬意。好象当地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做的那一桩桩细小的事情,让人听着觉得温暖。他今年27岁,汉族,生在湖南省边境一个小山村里。来甘德之前的日子他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他做过很多美妙的梦,可从来没想过要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条小山沟里迫寻他的梦。  相似文献   

18.
“他者”和“自我”截然二元视角下生产的经典民族志在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思潮中饱受批评。当人类学进入认识论危机时,众多学者通过转变文本组织形式与突出研究者主体的方式来呈现他者,但这些尝试在传统二元主义的认识论下并未成功。作为文化人类学的认识对象,对他者的关注和阐释贯穿着民族学发展的全阶段。而在目前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对于他者的研究在突破二元主义的基础上进入对存在的关注层面,民族志由描述“既定他者”向探讨“成为他者”的过程转变。因此梳理民族学研究对象——“他者”的制造过程、对“他者”研究的视角变化能够让我们在理解民族学学科本身时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19.
他不是一个伟人,可世界上却有千千万万的人都熟悉他的音容笑貌。他不是一个学者,可他精通商品学,懂得心理学,能用十种外语售货,熟知许多国家的风俗习惯。他没有企业家的桂冠,可是他却能把企业内一个数十人的班组管理得井然不紊,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可他每天都在播撒友谊的种子……他就是回族人民的好儿子、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友谊商店珠宝馆的闪崇光同志。  相似文献   

20.
冯智 《中国藏学》2016,(1):115-116
正王尧先生走了,这是藏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但是他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和王尧先生是师生关系,他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我是他的学生。他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