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突控制和冲突化解是社会冲突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赖并相互补充。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冲突管理是以冲突控制为主导并辅之以冲突化解。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冲突能量和管理难度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冲突控制成本上升、成效下降,而冲突化解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应当加强冲突化解能力建设,弥补冲突控制留下的管理真空,提高冲突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信息快速更新传播、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导致的不确定性,对网络社会的深刻变化缺乏清楚认识、片面追求确定性而滋生的人为不确定性,以及两种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人为不确定性同信息与技术导致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冲突,滋生了社会风险,冲击了社会秩序,因此是更严重的不确定性。应当清楚认识植根于信息本质和信息技术运用的不确定性,克服单纯追求确定性的“固化了”的人为不确定性,在知识、权力和目标的重新建构中,寻求网络社会的动态的新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变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引起社会成员的思想活动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使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呈现空前复杂的状态.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增强其影响力、凝聚力以及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竟争力,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青年群体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未来走向。进入新世纪以来,多种社会思潮在国内的蔓延与渗透呈现日趋明显的态势,这一局面会对青年群体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构成某种程度的消解和侵蚀,进而危及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群体精神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就目前而言,国内学界对于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的研究尚未展开,进行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多元化的边缘意识形态和权威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整合是文化现代化的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它必将经历一个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扬弃与整合过程中实现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不断扬弃与整合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内容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其中前者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我国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后者则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国际环境变化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它在我国社会意识领域处于从属地位。正确辨析二者关系对于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全球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异彩纷呈的边缘意识形态。在我国,边缘意识形态的存在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既有积极推动的正效应,也有消解削弱的负效应。国家软实力的打造离不开边缘意识形态的多样与争鸣,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整合,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整合边缘意识形态,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影响力的现状.要正确看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严重冲击.巩固和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必须在泛化和淡化之间把握好度.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影响力的逻辑进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进一步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开放性,进一步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力凝聚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大力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说服力;加强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不断提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探讨意识形态的概念开始,指出当前流行的意识形态概念存在界定不清,难以应用的问题,并在事实与价值的视角下重新解析了意识形态概念,指出意识形态应定义为有关权力关系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探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分析了流行的"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含的不同的事实成分和价值成分,并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主流意识形态如何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加强全媒体建设是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全媒体的即时传播和指数传播,能够满足大众接受信息的周期性需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辐射范围,但其独白式、片段化、多元化叙事也侵蚀着话语的安全性、整体性与权威性。全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有其自身特质和内在逻辑,话语内容的准备与扩散生成解释传播力,话语意义的编码与解码生成权威公信力,话语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表达生成批判引领力。实践中应不断凝聚话语主体作用力,扩大话语内容传播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效果评估力。  相似文献   

13.
论消费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主义,是指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也在不发达国家发现的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意识形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传入我国,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消费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化解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论和谐社会建构与主流意识形态样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和多元精神图景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围绕和谐社会建构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实平台,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样式转型,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也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消解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因此,应正确区分和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论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功能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功能集中表现在 :优化社会控制目标、凝聚人心和规范社会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罗国杰伦理思想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罗国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以高度的使命感将伦理学学科的建设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伦理学学科,夯实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道德基础;密切联系现实,推动实践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的发展,扩大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多层次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实施分类多层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强化中国共产党、稳固中国共青团、推进工农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育传播中国声音的意识形态队伍,是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大学生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解构和重构,其目的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整合,即达到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但不能忽视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两者应该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并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