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路径依赖理论超越了传统的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强调历史的作用,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新古典范式的巨大冲击。文章提出了"路径偶然"的假设和利用"嵌入性理论"对"路径依赖"理论中的路径形成给予诠释,力求使"路径依赖"理论成为更具现实性、解释力的理论。同时,"路径偶然"假设和"嵌入性理论"也为"路径依赖"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启示性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接力技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接力技术的假设前提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挡力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所遵循“接”、“作”和“交”的原则,重点分析了该技术背后隐含的一些假设前提,并对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接力技术以承认项目中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和管理中存在着惯性为前提,得出接力技术关于生产作业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生产效率理论。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及其理论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经济人假设的含义及现代扩展,然后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逻辑合理性和现实经验基础,最后讨论了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与经济理论适用范围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结论是:经济人假设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行为特征的合理抽象,经济理论的解释范围由经济人假设以及其它前提假设共同给定。  相似文献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以预算硬约束和市场有效为前提的货币需求与相关经济变量的关系,实际上,在存在信贷软约束的体制下,传统货币数量模型所提供的理论货币数量与实际货币量的差额很大程度上是受不良贷款的规模影响;在对我国不良贷款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不良贷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扩展函数,可为宏观经济总量的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这一对语法范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将来时标记和情态都属于非现实的语法范畴,因而在汉语史上都有当作非真实条件句标记的用法,而且将来时标记和情态都是在假设的句法环境中完成转换的。表示确定义的副词是现实性的语法范畴,主要表示对客观存在的事实陈述,但是在假设的句法环境中仍然发展出了假设标记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和经济利益的客观性质作为假设前提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以人的主观行为作为假设前提的。假设前提的不同,导致了对制度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界定。对两种假设前提的比较研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7.
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要是从经济领域的平等问题出发来考察政治平等问题的。马克思将平等放置在社会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认为平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描述和理想追求。柯亨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境出发,在语境展开、思想前提、分析方法等方面对马克思的平等观进行批评,强调平等的规范性、现实性。柯亨与马克思的平等观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体现在理论前提、话语背景、研究方法等方面。在具体内容上,他们对平等与其他价值和原则的关系、自我所有与私有的理解等方面存在差异。柯亨与马克思的平等观都存在合理性和局限。分析与比较马克思和柯亨的平等观,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经济学方法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国际政治理论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沃尔兹在构建理论时,在批判继承古典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取了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的方法论的长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受到了斯密"看不见的手"、魁奈"抽象、简化"以及弗里德曼"假设无所谓真实"等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其成为高度简约、精炼的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9.
心理现实性:生成语法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生成语法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取向与心理现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前提假设下的,然而由于现实中存在垄断等形式的市场不完善现象,从而使贸易模式和贸易政策发生了转变。文章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了当存在中间投入品垄断扭曲的条件下,本国进口中间投入品并向第三国出口最终品时,本国的最优贸易政策选择。 研究表明,本国的贸易政策应根据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弹性而作出调整,进口关税与出口补贴政策可以相互替代,同时在制订贸易政策时应与产业政策相结合,以使本国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刑事诉讼法中一般使用的两种原则“有罪假定”和“无罪推定”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经济学原理分别对比其各自的利弊。有罪假定作为历史的产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大于利。无罪推定从法律上讲是历史的进步、文明的表现,但是,从经济学上看,并不能准确的衡量在此原则下的成本与收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未成年人运动伤害事故时,教育机构和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在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两种归责原则下的博弈行为选择,可以判断出过错责任原则对教育机构、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行为进行调整则更有利于社会福利。过错推定原则降低了案件的归责成本,减少了因果关系认定的成本,减少了弱者的举证成本。依据未成年人的年龄、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幼儿园、中小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在运动伤害事故中的侵权责任分别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推定原则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两大法系犯罪构成具有推定功能,由于推定同时也是一个诉讼法概念,因而使犯罪构成具有诉讼功能,其不仅决定着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而且决定着证明标准的选择。我国犯罪构成源自前苏联,前苏联在改造大陆法系犯罪成立体系时,在内容上抛弃了违法性要件,并在结构上破坏了其层次性,导致该体系推定机能的丧失。为此,需要恢复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推定机能,以实现对刑事诉讼证明问题的指导,从而恢复犯罪构成体系的诉讼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Hotelling线性城市模型,以双寡头序贯进入为分析背景,模型化了品牌忠诚影响产品差异化的两种方式:造成转换成本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分析转换成本这一传统因素时,通过引入广告投入将转换成本内生化,放松了以往固定转换成本的假设。品牌忠诚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这种方式不常被注意到,在此也创造性地对其加以模型化。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 ,按有无法律上的规定推定可以分为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实际上 ,事实推定作为一种事实认定的方法 ,同法律推定作为一种推定有着一些深层次的不同 ,并非只是有无法律规定的问题。为此建议用大陆法系上的“表见证明”的概念来取代“事实推定”,并认为表见证明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推定 ,只是证明方法的一种。还初步就表见证明的前提、依据以及对其的限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过错推定责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错推定责任应否作为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在侵权法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错推定责任是不是过错责任的一种形态;二是过错推定责任应否作为独立的侵权归责原则.文章通过分析认为,过错推定责任并非过错责任的特殊形态,而应当是一项独立的侵权法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对推定的研究缺乏深入,理论和实务上存在着将推定的适用范围不当扩大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刑事诉讼中尤其突出。然而,刑事诉讼"公权行使"的性质,决定了推定在刑事诉讼中应慎重适用。刑事诉讼中法律推定的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事实推定则应禁止适用。刑事推定的程序效力在于缓解证明困难和推进证明过程,实体效力在于增加证明对象和对证明责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刑事推定是在部分案件事实不能证明的情况下,依据逻辑关系或者司法理性,确定案件待证事实的过程。推定不是证明,但是,它是以控方的证明和辩方的证伪为基础的。从本质上看,推定不仅是一种逻辑思维过程,还是逻辑思维与司法理性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原则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被普遍赋予的含义是将判决之前的被指控人设定为无罪之人,此为保护性的暂时的实体设定,不存在反驳问题。贝卡利亚首倡的并非无罪推定原则,只是对有罪推定的否定。作为证明责任规范的无罪推定不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普遍含义。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部分地源于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中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之义既非无罪推定,亦非禁止有罪推定,只是禁止在判决之前对被指控人的犯罪作肯定判断。在法治原则下无罪推定不是必须的法律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20.
无罪推定与诉诸无知论证的论证形式虽然相同,但实质却有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诉诸无知论证转移了举证责任,无罪推定并未转移举证责任;(2)诉诸无知论证中的立论主体和评判主体相同,无罪推定过程中的立论主体和评判主体并不相同。正是基于这些根本差异,本文认为,无罪推定不同于诉诸无知论证,无罪推定的逻辑本质并不是“诉诸无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