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一般都以儒、道、法等各家作为代表,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更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部分。至于说到兵学文化,许多人虽不否认它的杰出贡献,但常常又同儒、道、法各家分开;有时甚至被作为异端来对待。这一观察,全然抹杀了中国兵学与儒、道、法各家互补和互利的关系,也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兼容性格。中国古代学者们已经看到这种认识上的缺失。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蛰说过一句极深刻的话:“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经》合而为一,以教大下万世也。”《七书》指《武经七书》,《六书》指六部儒家经典)这种见地,产生于中国封…  相似文献   

2.
何翀,原名汉冲,字其鸾,自号丹山居士,又号烟桥老人、七十二峰山(老)人,广东佛山南海镇涌堡烟桥乡人,清嘉庆十四年生,生活于1809-1884年间(一说1807-1883年,此处据家谱"光绪十年闰五月卒,年七十有六"),传世作品中有晚至1884年之作. 据《(宣统)南海县志》卷21载,何翀年幼时"家贫,年十二始入塾,读书九阅月,即辞家至会城学画纱灯.性灵敏,承师指授,自有妙悟.时画师有善画美人称苏美人者过,见其落笔飞动,立视久之,因赞其笔法超妙,惜以所学屈其才,属令从学,转告其师,师许之.  相似文献   

3.
(一)《老子》一书是由《道》和《德》篇所组成,后世因之称为《道德经》,"道"、"德"是《老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但是《老子》中所谓的"道"、"德"与传统观念的道德是截然不同的,童书业在《先秦七子思想研究》中说:"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乃是一般所说的'道德'的反面".此语道出了老之之所谓"道"、"德"的特质.在《老子》学说中提出"天法道",因此"天之道"乃是"道"的表现,而与"天之道"相对立的,则有所谓"人之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认为,这"人之道"就是《老子》当时"一般所说"的"道","天之道"则是它的反  相似文献   

4.
《宋会要辑稿》是大晟府研究最为可靠的原始史料,但错误亦较繁夥。如其《乐》三之二六、二七、二八及邓洵武《诸生习乐乞行按试奏》后两道诏书中的“大观二年”当为“政和三年”,《乐》三之二五、二六中的“崇宁五年”当为“大观三年”,《乐》四之一中的“大观六年”当为“政和六年”,《食货》四三之一二中的“宣和七年”当为“政和七年”。  相似文献   

5.
松年、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锒蓝旗人。姓鄂觉特氏,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六月廿九日(见《奉直同乡齿录》)。其祖上系驻防天津的八旗四翼蒙古人。幼年入八旗“官塾”读书,在三十二岁那年才正式拜当时名画家如山(字冠九、满族)为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他是否应过举,抑或是“捐纳”得官,现不可考。据《榆园画志》中说他“曾官汶上知县”,《八旗画征录》则说他“官游山左,曾任范县知县”,而《奉直同乡齿录》说他“清光绪间以知县来山东候补,曾睾单县”。《八旗画征录》又说他“不阿权贵,不久罢官,流寓济南,以书画自娱”。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殁于济南,享年七十岁(《奉直同乡齿录》作享年七十五岁,恐误)。六十一岁(光绪丁酉年即公元1897年)脱稿所著《颐园论画》一书,多甘苦有得之言。  相似文献   

6.
道教全真龙门派开山祖师丘处机在金泰和年间,结集了他主要于"硒溪六年、龙门七载"和山东等地咏道畅怀作品,真实地反映他在此间修真悟道,隐居和传道演教的生活及感受,本文试从该诗集中丰富的道学思想,虚静、清淡、冲和的美学追求和文学艺术上独特的风格及承上启下的价值作分析,力求从全真道见素抱朴的道风、真功真行的教诣和随方设教的演教等方面中获得对当代全真道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清朝以前湖北、湖南同为一个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如,在元代设有湖广行省;明朝继承前制,设有湖广布政使司;直至清代才将湖广布政使司分为湖北、湖南两省.但是,湖广分省到底始于何时,至今未有一致意见,主要有两种观点:康熙六年(1664)说与康熙三年(1661)说.康熙六年(1664)说以乾隆时编修的《清通典》(也名《皇朝通典》)为代表.本书卷九十三有云:"康熙六年定湖北、湖南两省","康熙六年分湖南、湖北为两省."该书谈及各府州分属时也都说是康熙六年.后来有人沿用此说.如纂于光绪时的(《皇朝掌故汇编》便是.著名学者赵泉澄、梁方仲等也持这种看法.赵氏在《清代地理沿革表》第  相似文献   

8.
予前记南唐周文矩画兜率宫慈氏像,病后世写美人务为瘦削不合人之肢体,名家如六如、十洲亦多有此病,他不必论。顷读陶南村《辍耕录》(七)“画鬼”一则云:“天历中,画集庆龙翔寺两庑壁,时都下刘总管者总其  相似文献   

9.
(八)赵会,字应辰,定襄县人,《康熙定襄县志》(卷六《人物志》)说他是天会六年进士。民国十三年,在定襄县待阳村中街戏楼故基下掘得一碑,即姚孝锡撰《故中散赵公之碣》(《定襄金石考》卷一),虽有一些脱字,但将其与旧县志选举志相比较,知即赵会。据碑,赵会大约是以《易》试经义,“累中优选,弧矢亦自绝人。天会六年,以进士中第。脱褐,拜将仕郎守秘书监校书郎(下脱字),终中散大夫,赐紫佩金鱼。自初筮仕,考满改迁,凡七易任,终得河北东路转运判官”。又知其始任于寿阳,后迁长子县令,修城垒,均赋役。后官于涉,民不流移。皇统八年,廉访使以治绩上闻,…  相似文献   

10.
唐才常,湖南浏阳人,字绂丞,后改佛尘,自号洴澼子,据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清议报》及《亚东时报》,唐氏尚有咄咄和尚蔚蓝、弗人、天游居士、云梦残生等别号或笔名。另据《觉迷要录》谓曾化名李民治及田野民治。唐氏生于1867年(同治六年)五月十二日(旧历四月初九日)。1886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入泮。1887年,应聘在浏阳刘家教读。1890年在岳麓书院肄业,兼在校经书院附课,直至1891年。1892—93年在成都居学署住阅卷。1893年返浏阳,在欧阳中鹄家塾教读。1894年入两湖书院,与谭嗣同(复生)刘善涵(淞芙)交最密。1897—98年先后主持《湘学报》,又名《湘学新报》和《湘报》。  相似文献   

11.
刘宋名士宗少文结宇衡山,在其老病时,还江陵(今属湖北),遂以作画为伴,并发了一番很有影响的议论:“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宗氏说,他画山水,在于“卧游”、“唯当澄怀观道”,亦即他在《画山水序》中所说“含道暎物”、“澄怀味像”。“澄怀观道”,其中的“道”最令人思索,它是宗氏议论的中心,也是中国画论中基本命  相似文献   

12.
庄(子)学史上,“以儒解庄”者不乏其人,但以明末清初曹洞宗高僧觉浪道盛的庄子“托孤”说最为奇特,他不仅“以儒解庄”,更且直接指认庄子为“尧孔真孤”,认为庄子得孔子真传,庄学是儒门嫡系,如同禅为佛教的“教外别传”,庄为“儒宗别传”.道盛此说经其弟子方以智《药地炮庄》的传播,在庄学史上留下一段公案.“托孤”说是如何提出的?在当时用意为何?道盛、方以智同时代人对此似乎均“心知肚明”,即庄子、道盛、方以智之间的全方位互托,这也是庄子之孤、遗民之孤与宗门之孤的风云际会.奇怪的是方以智身后三百年来的庄学研究者却鲜能善解,一个当时的“公开秘密”被后人搞得云里雾里,真相越辩越模糊,很有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陈林 《船山学刊》2013,(4):138-142
《云笈七签》是宋代一部大型道教类书,素有“小道藏”之美称。《云笈七签》对宇宙的产生和演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形成了“道生说”、“气化说”、“神创说”三种学说。《云笈七签》关于宇宙生成和演化的思想反映了道教宇宙论思想的大貌。  相似文献   

14.
<正> 以与高鹗合作补续《红楼梦》后四十回闻名于世的程伟元(小泉),同时也还是一位能诗善画(自然也擅书法治印)的名手。综计现知他的画,已重新见世归入公私家收藏的有:1、1801年即嘉庆六年辛酉夏五月摹董其昌“米家山法”山水扇面一帧。2、1802年即嘉庆七年壬戌为晋昌祝寿“指画”《十二尊象·罗汉册子》一件(实系从六条屏幅上剪贴、改装而成)。3、不知年月的松柏交缠“双寿”大中堂一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术学著作。然今本《周易》绝不是商周时期的作品,而是秦汉时代才出现的,因为商周时期的《易》中不是由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而是由一、五、六、七、八、九这六位奇偶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 商周之前,早在原始社会淞泽文化中已出现数字卦。由一、二、三、X、∧这六位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如骨器上刻有:  相似文献   

16.
韩非在中国寓言史上,承前启后,有许多新的开拓.首先,从体制上看.韩非之前,寓言故事都是零星分散地存在于诸子散文或历史散文之中,充当说理的一种手段或叙事的一个部分,还没有成为完全独立的文学体裁.到韩非时,才开始有意识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创作,并且分门别类编辑成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从此以后,中国古代寓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内外储说》即是一部寓言专著.共六篇、三十组、一百八十多个故事.其划分组合,并不象有人所说“非有他义,以简编重多故耳”(太田方《韩非子翼毳》),而是在明确的宗旨指导下,经过作家精心挑选严密组织起来的.每篇都有中心主题.《内储说上》主题就是付标题《七术》——即国君实行统治的七种手段.《内储说下》主题就是付标题《六微》——即国君所考察的六种隐微的事端.《外储说右上》的主题即自注“君所以治臣者三”.其他三篇各有中心,不过没有用文字标明而已.每一篇再分若干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逍遥遊》的主旨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逍遥遊》是对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的体认,“《庄子》一书所要阐明的乃是道家之道,而《逍遥遊》正是《庄子》一书宗旨的集中体现”①;第二,《逍遥遊》描绘的是庄子向往的人生境界,是说“一个人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②,是“至人乘天地、御六气以游无穷”③;第三,《逍遥遊》的主旨不是在讨论精神自由,而是在赞美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是在讲无为以处世”④。我认为,要弄清《逍遥遊…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生年存在两说,此两说均以《博物志》为主要考证依据,抛开《博物志》,以司马迁著述为主要考证对象,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其推演思路是以《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征和二年为基准点,以"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向前推出司马迁出仕的时间在元狩六年至元鼎六年之间,从而排出"景帝中五年说",在确定了司马迁出仕时间段后,依据"二十而南游江、淮"一句来推算他出仕时的年龄在前117至前111年之间,由此向前推,得出司马迁的生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段",即司马迁生年当在武帝建元三年至七年间(前138—前134)。  相似文献   

19.
许晨  齐文杰 《理论界》2012,(3):128-130
《大宗师》是《庄子》内七篇中的第六篇,庄子在此篇中从多个层面对道进行了讨论,在庄子看来,任何事物都要依存于道而产生,依存于道而变化,最终也要回归于道。把握此篇中庄子的道论思想对于理解《庄子》一书的形上学思想以及成就自我的人生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从人与物统一的层面注《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以为该三句兼人、物而言,做出了与郑玄、孔颖达所不同的诠释,受到了王夫之、毛奇龄等人的质疑。但是,朱熹的诠释有充分的文本依据,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根据。尤其是,朱熹的诠释展现了《中庸》的更广大、更深入的宇宙观,揭示了《中庸》所达到的最高的"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