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典是典型的书面语,法典不同于词典,法典是语境中的文本.法典建构,是兼顾了法典理解和法典适用的修辞行为.语境是法典建构的重要动因.如果我们把文本语境分为宏观语境、中观语境、微观语境,则篇章语境为宏观语境,段落语境为中观语境,句子语境为微观语境.只有着眼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才能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构和理解法典.建构法典时,充分考虑语境的功用,有助于法典的缜密和完善,理解法典时,有意识地关注语境,有利于法典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良好旅游形象的创立和传播,是旅游目的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形象的推动效应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中文旅游景介文本的英译策略问题。提出作为在国外市场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支撑要素之一,旅游翻译必须考虑旅游部门形象定位要求、外国游客接受方式和中英文本类型差异等问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策略,译文才能成功地实现辅助旅游部门对外推广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形塑与社会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新界定目的地概念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比广为流行的Butler生命周期理论能更深刻揭示目的地演进历程的社会建构论模型。它包括地方特质的历史形塑、地方特质的两阶段显现与目的地的诞生、目的地的社会重构及其后果;以及对目的地社会重构期的话语权、伪规划、需求导向以及由边缘化、动物园化、迪斯尼化和文化异化四大概念支撑起来的创造性毁灭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旅游者的感知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旅游者西藏旅游后发布的网络游记,分析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得出SWOT分析矩阵,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西藏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和营销推广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6.
包绍亮 《理论界》2010,(9):204-205
山区生态城市成为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形成山区生态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具体分析了三明市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三明市为例提出了建设与管理山地生态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学者对旅游产业区域结构重组和优化论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江西上饶为例,运用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分析其旅游产业现状,提出建设多极综合型旅游目的地的构想:首先,根据上饶旅游资源的多极特征,组合和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景区的共生共荣;其次,实行旅游产品的多维“加工”,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再次,开发国内外多极市场,兼顾自身张力和外部辐射带动力,实现产值的倍增效应;最后,增强业态平衡,促进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也就是要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业态的多极组合和综合,将上饶建设成为多极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9.
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再定位策略--以桂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旅游者需求发生变化等原因,传统旅游目的地需要进行营销的再定位。桂林是我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典型代表。综合桂林旅游产品的情况和旅游者需求的特点,对桂林旅游的新定位是观光胜地,休闲之都。  相似文献   

10.
周东华 《学术月刊》2012,(8):148-154
麻风病在东西方社会均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是公认的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疾病,因此,理性地处置麻风病也就成为东西方社会现代性的象征之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到明清时期,因秽(精神与肉体双重污秽的形体)、恶(自甘堕落为恶盗、恶徒、恶人的恶丐身份)、淫(纵情贪欲、违礼犯法的麻风男女)三端,麻风病被中国社会污名化为一种不洁的、危害社会公德和公共卫生的恶疾;麻风病患者被消极地徙(迁徙出正常人居住的范围)、禁(禁止入城)、养(隔离于麻风院中)于官办民助的麻风院,非但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而且养而不教,故以理性管理为内核的卫生现代性显然并不清晰。与此对应,以西欧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自中世纪以降,用排斥和洁净两种方式从肉体和精神上对隔离到麻风院的麻风病患者进行了严格的理性管理,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中世纪欧洲在孕育现代性方面的贡献,但其视麻风病患者为不正常的人的污名化举措,同样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并未真正彰显卫生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2):252-256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感知城市的窗口,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建筑艺术的载体。南昌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文章提出:完善多样性的公共空间是满足南昌旅游发展的基础,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意象是塑造南昌旅游形象的关键,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机制是提升南昌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并重点从城市入口、城市广场、滨水空间、公共艺术、旅游标识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意象的打造,为提升南昌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出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广州市"亚运"之前发生的"推广普通话"与"捍卫粤语"之争为例,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分析和探讨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笔者认为语境不应囿于情景、文化层,应扩展到社会语境层,后者对语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规约,因而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当代社会多语文化中的"冲突"及和谐社会的建构。文章阐述了普通话和粤语及各自所体现的文化之间不存在取代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粤语体现粤语文化,粤语文化又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粤语地区,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全球化浪潮迎面扑来。美国强势文化向全世界扩张,其他各种文化处境危险。然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多样的。文化建构是强势与均势的长期博弈。要实现均势,必须传承文明、教育人民、联合异族、吸收先进多策并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技术,国家荣誉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形式,具有多方面的现实功能。社会建构主义从社会多元主体及其互动关系的角度理解社会事实,提供了分析国家荣誉实践的良好视角。国家荣誉是党和政府等权威性机构与公民、社会组织以及新闻媒体等主体共同建构的。每一个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相互作用,发挥不同性质的功能,追求各自的利益,这也使国家荣誉的治理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方法,以香港大澳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认为目的地居民的总体感知引发了其对于旅游发展的态度,而这一感知又受到目的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细分认知的直接影响,并且这一感知会对目的地旅游发展进程产生实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湖”具有全身远害之义,它代表的是文人的失意与落魄。而武侠小说所虚构的江湖世界,一方面把原来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关系化约成简单的概念,如正义与邪恶的对立、恩怨与情仇的划分,自给自足地呈现出此一世界的规律;另一方面以模拟的方式,复制了现实世界的种种面相,展现复杂的人性,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的发展及其演变,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形成的,反映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性,也显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深层因素。农耕自足经济和宗法观念下的专制制度制约着中国古代旅游,而休闲天性在经济繁荣、思想宽松背景下的释放,更反证了特有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变化对中国旅游的特点和发展演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自1957年以来,美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文本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体现在测评文本结构、文本内容以及文本表述风格等方面,这些变化与社会语境变迁有着紧密联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公众科学素养测评需要考虑测评国的具体社会语境,体现社会语境的内在要求,这样测评的结果才会更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通过“礼”来建构正常的社会秩序。从社会学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儒家礼的形成是对社会失范的回应,礼以正名的方式确立社会个体的地位角色,以内在或外在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社会化,最后以家庭为桥梁,将对个体行为的规定以实践性“推延”的方式扩展至社会,形成了一个从个体到家庭直至社会的“推延式”社会建构框架。“推延式”的社会建构摆脱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二元对立的纠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