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克服国内资源环境的强约束,必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主要内容,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创新驱动会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需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经济课题,而且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性课题。从一个"2+3"的"微观与宏观"+"政治+经济+社会"内生框架来重新解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约束和创新机制,从而揭示政治上合法性基础转变,经济上宏观均衡发展和社会上"两条腿"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及相对照的宏微观约束,构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关联度。由此架构一个与"2+3"的"微观与宏观"和"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相对应的实践均衡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金华 《理论界》2010,(6):50-51
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的唯一选择,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领导方式转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领导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只有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才能有力、有效、有机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正确认识领导方式转变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作用,深刻剖析河南当前领导方式转变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着力探讨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推动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质的突破,从而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青海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在遵循全国"三个转变"一般要求的同时,从省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创新通过推动要素结构、产业结构、社会总需求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于受到技术依赖观念的影响、科技体制的束缚以及财政政策的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应树立自主创新的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财政、金融政策,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科技研发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科技研发体制与机制的主要弊端在于:分割了研发的有机过程或全过程;容易产生高校与研究院所的"科研安逸环境依赖症";科技立项与评价机制带有明显的准计划色彩,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要求科技研发方式作相应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实行全过程的研发管理体制,以产业化的成果或经实践检验的成果作为鉴定的依据,改变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加强教研、科技、产业三个管理系统的协同.同时,注重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麦钊 《南方论刊》2011,(7):32-3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壮大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姜国强 《社会科学家》2012,(5):43-45,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绩效显著,但是现有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政府与市场的扭曲关系、落后的产权制度等都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障碍。这些深层次矛盾既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重点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靠国家的政策倾斜和物质投入,而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就是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省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手段之一,发挥着导向、驱动和协调控制等重要作用.为推动河南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公共财政建设,不断健全财政职能,注重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创新,尤其是要着力支持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速推进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西方经济学者和我国经济学界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做了研究,但其研究均未涉及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差异性问题。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事实决定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质量的层次、经济结构的内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区域经济开放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国家对东西部应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东部应实行鼓励内生和包容性增长、提升发展层次与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由速度向效益、由国内向国外转型的政策;西部则应实行外延扩大式和内涵扩大式增长相结合、数量与质量并举、速度与效益并重、国内与国外统筹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事关国家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的中远期重大战略,也是管理转型的基本依据。管理转型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变量,是基于这种转变引致经济效益来源及其决定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而提出的管理新要求,其内容主要有基于所有权结构制度安排的管理者遴选机制变革、管理模式创新、组织主体与动力重构、转型的阶段推进等。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出发,管理转型要在状态、结构、过程上保证协调与配套作用发挥,需从思想层面上确立转型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物流领域、产品质量、环境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浪费;造成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主要包括所有制体制、价格体制、外贸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体制等。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千头万绪,但其核心就是节约。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深化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和学习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然而,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建设不能单兵推进,必须要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紧密配合。因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经济发展价值、智力支撑、精神动力价值和方向导向、秩序保障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白雪瑞 《北方论丛》2011,(6):137-140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凸显。中国是转轨—转型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转换、经济制度的变迁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就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和制度,从而改变具体经济活动中个体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具有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依靠其推动科技进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公共财政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迫切。河北财政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找准重点支持方向,充分发挥收入、支出、政府购买、信用担保、体制调整等政策工具作用,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18.
赵延年 《理论界》2011,(6):31-32
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近一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在重要会议上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在此,笔者谨就与此有关的问题阐述本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努力,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好调控监管、市场经济与法治的辩证法,从规划和产业政策法、财税法、金融法、资源和环境法、对外经济贸易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等角度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转变发展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