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宏观上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各项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数量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创新驱动路径是以科技创新形成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以产业创新形成新型产业支持体系,以制度创新提供激励导向,以战略创新形成战略支持体系,以管理创新形成有利的环境支持。而培育创新型企业,构建创新驱动主体;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创新体系;推动制度创新,改善制度环境;推动政策转型,实现政策导向的转变等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富有创新精神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战略思想,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理念,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立论,与创新概念演化轨迹相契合,是对十六大以来创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论实现路径的新探索。它体现了创新国际化的本质要求和趋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并赋予其国际意义和新的时代内涵。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国家体系。创新驱动的创新要素主要表现为学习是创新驱动的基础,能力是创新驱动的核心,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科学发展是创新驱动的目的等。它不仅蕴涵了创新要素密切相关、联动创新的深刻内容,而且从创新型国家体系的高端诠释了创新驱动的战略机理,集中体现了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本质特征。创新驱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创新观有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动态内容,表现为理论创新观、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观、科技金融创新观、文化教育创新观、党建创新观等,并催生一系列创新理论形态和创新实践形态。积极建构创新驱动的动力结构系统包括目标布局创新、问题域定位创新、价值驱动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管理保障创新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的整合创新等,这是知识经...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和集约化发展的新城区.根据十八大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的精神,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从“集聚功能”向“创新功能”转变,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基于江苏实践的研究,本文认为,从“集聚产业”向“集聚要素,培育产业”、从外向型“出口平台”向“内外兼顾,注重内需”、从“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型,是开发区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形成新型区域开放发展高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创新文化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元素。培育创新文化,要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基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改革教育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山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在比较分析山东科技创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和国内其他省市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加快推进山东科技创新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推动公共文化数据从资源驱动转向要素驱动,是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新需求、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现代产权制度对于公共文化要素治理体系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完善产权制度可以激励公共文化数据要素生产、提高公共文化数据要素配置效率并提升公共文化数据要素治理监督能力。推动公共文化数据资产化管理,在产权制度体系完善、数据资产管理框架设计、国有公共文化数据产权确立等方面探索深化,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将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换道超车”的具体路径,通过“四化框架”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各类要素,能够有效巩固产业体系根基、推动科技创新演进、提升现代金融服务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黑龙江省需要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数字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融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克服国内资源环境的强约束,必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主要内容,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创新驱动会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需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动力源、要素构成及组合方式都发生变化,创新人才、创新链条、创新制度环境与创新系统成为发展重点。以天津为例,应以现代制造研发基地为支点,实现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组合型创新驱动:依托"工业4.0"、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推进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化;借力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以"开放开源、互促共享"的开放式创新共建京津冀创新共同体;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培育产学研协整,构建创新的培育、创新、引导三大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重构区域竞争优势,在我国发达地区发展约束力不断加大的现实条件下,必须以创新为动力,驱动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创新驱动推动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路径是培育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创新能力和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政策重点是培育社会对创新价值普遍认同的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创新,重构创新政策新优势;推动产业创新,为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提供动力源;实施人才战略,为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提供智力保障;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广西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索洛余值法、生产函数的改进、三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种方法分别测算各要素对广西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实证表明,广西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要素驱动,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较弱,现阶段广西经济增长是粗放投入型的增长.为此,广西应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鼓励科技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外部经济环境的要求,也是农业自身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驱动型要素变迁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秘密.河北农村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处于机械化阶段,现实中的土地、劳动生产要素相对减少,资金、机械化技术相对增加,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并成为驱动型要素.目前,农业发展方式向更高阶段转变所需的技术、知识等新型驱动型要素尚未形成.由此得出,河北农业发展方式要实现由资金驱动型传统农业向技术驱动型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打造相应的生产要素基础,塑造以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科学理念为标志的新型驱动型要素.而对制度要素和创新要素进行探索研究是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长期的要素驱动,实行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城镇化发展质量并不高。要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发展,应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创新人才队伍,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搭建一个开放、包容、前沿的平台,激发和保护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奠定基础,使我国彻底走上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战略制高点,是后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力引擎.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全面推进,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的步伐迅速加快,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化组织.但仍面临规模不大、创新实力不强、市场集中度小等弊端.建设“创新型桂林”,推进创新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实现重点产业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促进桂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内生增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方论刊》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3
2008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提出,广东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打造一批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的跨国大型企业,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创新与乡村产业振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创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力量,而乡村产业振兴对创新提出潜在要求,内生地推进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创新,进而形成循环累积效应,推动产业振兴。当前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仍旧存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衔接不充分,以及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不完善、载体不突出、政策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突出技术创新、产业化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政策创新,以创新驱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8.
一国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经济结构调整受国际化分工所导致的产业结构固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等制约因素影响。下一阶段我国经济调整战略选择主要应包括: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延续期,加快国内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制度培育;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体制创新,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创新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命题。一是创新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从二产为主型发展方式向一、二、三产业相协同的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创新发展是抢占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在孕育着的新突破,依靠科技创新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才能把握发展的先机,实现快速的崛起。三是创新发展是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必须努力提高我国关键技术的自我供给率,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贡献率,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原因在于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多重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其基本特征体现为经济增长对高投资、外需、廉价劳动力、房地产和资源环境的依赖。形成这种多重路径依赖的根源是体制机制约束,包括要素定价机制、市场运行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和财税激励机制。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依赖,要将经济发展的目标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效益,将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将经济发展的重点从短期因素转变为长期因素,将经济发展的政策从调节需求转变为改善供给。要通过一系列机制设计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路径依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