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玉荣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知识经济到来是历史的必然,可持续发展是崭新的社会发展观,二者是反映不同对象的两个范畴, 决不能混淆和等同,但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实施可持续发展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是一个宏大的系 统工程,因此在行动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不能爬行,又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2.
作物产量与质量的连锁关系、农作物与其病虫的协同进化、农作物产量与土壤的反馈调节这三个典型实例,分别蕴藏着“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三大辨证规律,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转正是这三大规律的体现,人类违背这三大规律则导致农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因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其深刻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科技哲学视阈下的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它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我们应该在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自己的设想,这样,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才会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善与恶交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小说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哈克贝里·芬这一矛盾个体。小说中主人公哈克贝里·芬这一矛盾个体在寻找自由的旅途中与社会的相悖与相容揭示了人类寻梦之旅的归宿感和安全感以及人类永恒处于两难境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葛勇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37-42
通过对现象学技术哲学产生的逻辑分析,可以发现现象学技术哲学存在的合理性。对前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考察表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和工程的技术哲学之间存在着难以愈合的范式分歧,分歧原因由一个共同的基础所奠定,即传统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二元对立;对胡塞尔创立的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现象学的考察表明,现象学为解决技术哲学内部分歧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思想依据;对存在问题的考察表明,技术与人类生存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对形而上学的考察表明,在技术时代,存在的问题变成了技术本质的问题,即技术的形而上学问题。因此,技术哲学的研究必须从与存在问题关系紧密的现象学的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6.
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世界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生态哲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中的作用,揭示了生态哲学是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用复杂性思维去分析问题,提供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新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基础。指出了生态哲学的发展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完善。阐明了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要用与可持续发展时代相适应的生态哲学世界观和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叶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56-59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发展思想存在的缺陷 ,从极限意识、主题意识和反省意识几个方面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实基础 ,并分析了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中心的发展 ,是面向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境界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经历了工业化文明、面临环境与发展的重大挑战所出 现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其核心是探求人与自然的互为调适、协同进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共济、当代与后代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和 谐观。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己身心内外和谐,追求“天人合 一”的境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的和谐观进行了历史继承,又以现代实践为基 础,在内涵、外延、实现手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理性超越。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生态失衡、资源紧缺的实践负面效应,采用了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马克思关于实践和谐性的思想进行回溯,得出科学发展观突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和谐性。坚持实践的和谐性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顾金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40-42
文章探讨了企业理念的来源、内涵及构成要素 ;分析了企业理念建构的原则与现状 ,总结了企业理念的实践模式 ;论述了企业理念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观从本体论发展到知识论,通过辩证否定,发展到当代哲学的存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哲学的先驱,也是在批判理性知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当代哲学观的最大贡献是引入了劳动观、实践观和共产主义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正确把握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价值观的支撑,都有其价值观的定位.工业化社会以来,技术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在发展观中表现为以经济价值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核心追求.尤其是,人类在自然价值观和技术价值观上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缺失,从而导致自然价值观和技术价值观之间的对立和错位,使得人类的发展缺少了可持续的价值观基础.自然价值观与技术价值观的兼容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价值观的核心定位和现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宋丽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487-489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沈阳市科技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相关分析与大连市作横向比较,结果表明:沈阳市科技与其他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关联程度普遍偏低,科技发展仍然没有能够与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环境四个方面很好地协调起来,尤其是科技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技术哲学基础研究的35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强调了技术哲学的学科特色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技术哲学研究可以考虑的 35个问题。 1,关于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和性质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比较 ;2 ,关于技术哲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3,关于技术的本质 ,技术与器物 ;4,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5 ,关于技术的价值 ,技术的两重性和中性论 ;6,关于技术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科技双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含有自己的反面。科技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其双刃性的影响日益突出,从科技发展思想角度对科技的双刃性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倡科技的伦理化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科技伦理化是解决科技对人类负面影响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科技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是针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提出的,它是一种创新的发展理念,逐步成为统领社会科学中发展理论研究的新纲领和指导社会发展实践的新范式。从发展问题着手,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征,分析了它的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姜登岭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208-210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解决了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困扰。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从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解决许多问题。人类自然观、发展观和资源观都要改变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同时还要将环境的综合评价纳入技术评估和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文主义技术哲学是人文主义学者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技术哲学观。这种技术观着重研究和阐释技术的实质,并对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自然界及人本身带来的种种后果进行反思,据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技术危机的方法.本文对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从认识论、方法论及社会经济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基本特征为强烈的现实指向性、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和对“天人合一”的推崇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焕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8-13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研究向度对人类改造自然进行考察 ,先后以人文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和工程学的分析为切入点来反思技术。在第一个阶段 ,在人文传统的熏陶下 ,他主要思辨地批判哲学与技术之间“始终是疏远的”的状况 ,还不能立足于实证的技术研究建构自然改造论。在第二个阶段 ,他扬弃了人文批判向度 ,转向实践唯物主义的技术批判 ,重视实证地透视自然改造活动 ,取得技术哲学研究的长足进步。在第三个阶段 ,他对许多技术事实及工艺学术语已非常熟悉并能实际把握 ,沿袭自己一贯的社会批判旨趣 ,扬弃了贝克曼的唯技术论技术的工程学分析传统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透彻的批判。这三个阶段递次呈现 ,构成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由诞生、发展到成熟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朱凤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7-10
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上,对科学的文化价值的论述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实证主义文化观与人文主义文化观的对立。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科学的文化特征,但各有偏颇。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活动,不应把科学看做是一种纯粹"客观的"、"中性的"与人无关的东西,也不应该过分强调科学的人文价值,把科学消解于人文文化中,应该从"人类活动"、"人类需要"去理解全部科学,在其内部同时蕴涵着认识价值与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