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老龄人口精神健康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十分庞大。在社会变化非常迅速的情况下 ,老龄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精神关怀的满足程度如何 ,对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四个因素 ,并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阎志刚1978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在优化社会结构、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实现社... 相似文献
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虽然表面上它是一个环境问题,但其深层原因却是由于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及城市社会管理等原因造成的,我们从城市人的不良消费习惯与心态、社会不公、政府管理体制及教育等方面说明了造成城市不可持续的社会原因,以帮助人们从社会的角度寻求可持续地城市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曹明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9,(1)
社会主义社会人口发展规律问题,是马列主义人口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是一个尚未充分认识的必然王国,深入研究、正确认识它,对于促进马列主义人口理论的发展十分重要。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人口发展规律虽然有些认识,但是,有的不深刻,有的不正确,有的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社会学观点纵览人口统计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出生率、死亡率、移民,亦即对人口的形成影响至为深远的几种过程,讨论了与此有关的当代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在出生率方面,联系各工业化国家极低的出生率,探索了世界上一些地区出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关于死亡率的部分,讨论了东南亚地区男女两性死亡率不均等、女性死亡率过分偏高的情况。对与爱滋病的传播相关的行为问题的探讨则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重点。关于移民的部分,考察了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而均以欧洲为归宿地的当代巨大移民潮的模式。结论部分讨论了人口统计学与社会学理论的交接和交叉。相对而言,这两门学科在过去是分别发展的,新近已开始在理论方面较为密切地合作。 相似文献
6.
究竟应该怎样分析认识我国目前城市人口问题呢?我认为当前有关部门和一些人口理论工作者在评价城市人口问题上,只注重单项分析和单项评价,而缺乏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有些人只注重在自增率上评价城市人口,另外一些人则过多地着眼于人口的就业和待业,还有一些人把人口的消费水平高低作为评价人口问题的主要标志。由于孤立地分析人口问题的某一、两个方面,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会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其实,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公正理论来研究"城市体育人口"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从理论上说,城市体育人口研究具有社会学属性,但当前相关研究却依然多局限于单纯的"体育学"范围内,没能很好地凸显其社会学价值与意义。而社会公正理论研究也往往只倾向于物质领域,却很少关注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诸如体育公正等,所以二者在理论上存在结合研究的可能性。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城市体育人口状况凸显的问题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不同阶层在体育资源占有上严重失调等涉及社会公正的问题,所以极有必要基于社会公正理论进行研究以探索解决方案,而社会公正理论也可借此来拓宽自己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人口转型的主要特征.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历史过程与经验特征,指出人口转型使得中国总体人口形势已由人口红利时期总量过剩、劳动力年轻和充裕与抚养比下降的优势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时期总量减少、劳动力稀缺和老化与抚养比上升的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总量负债、人口结构负债、人口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等四方面.虽然中国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方向转型不可阻挡,但未雨绸缪,通过全面开发质量红利、充分挖掘人才红利/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潜提高老龄化红利等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缓甚至抵消人口负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实现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10.
在我国城市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情况下,处在转型期的城市老龄工作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此大背景下,第三部门应当将城市老年人群体作为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服务对象,以弥补政府部门和营利性部门在这方面工作中的不足。在协助党政部门做好城市基层老龄工作的过程中,第三部门应当进一步深入到城市社区的老年人群体之中去,在为他们提供日常性的生活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水平、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大力推进城市老龄工作的进程中,第三部门不仅要体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而且也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并自觉地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同时,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也是第三部门在做好城市老龄工作方面所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态建设,过于强调城市小环境自身发展的高效、协调、可持续,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甚至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加剧或激化了社会矛盾,如循环经济体建设中引发的干群矛盾、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彰显的贫富矛盾、企业搬迁改造激化的城乡矛盾、住房建设暴露出的阶层矛盾等。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反映,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消除人与自然之间不平等的前提。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兼顾两点,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矛盾,积极思考、预防和化解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工作、生活在城市中。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被排斥在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中的社会排斥现象。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造成了农民工在城市的边缘化地位,应采取全面、系统的对策,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建立起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批农民流向城市,形成农民工人群体。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现状却令人担忧,存在着很 多问 题。如农民工的就业、用工指导问题、子女入学问题、劳动医疗保障问题以及他们自身的再 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对上述问题着力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解决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市,是一个市区人口超过百万、城市总人口超过三百万的大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耍理顺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极为重要的是经济建设与人口建设的关系。 人口建设是城市管理决策机关依据各种人口现象的分析,实施国家的人口政策和各项法规,运用一切可能的物质的文化的条件,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人口过程、人口素质、人口分布的变动施加积极的影响,以期在所规划的时间和空间内出现所设定的人口格局和人口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脉络下,空间不再是静止不变的容器的概念,而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社会秩序建构的产物.它意味着人的主体性建构以及人口分布规律都带着深刻的空间痕迹.这种社会空间理论为人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主张城市空间的结构、资本积累、政治权力以及劳动的空间分工都是影响人口在城市中分布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国要想达到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对空间以及上述影响因子进行认真分析,加强制度与政策的顶层设计,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16.
积极应对老化的一项重要策略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作用。科技创新渗透在养老服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智慧老化,智慧老社会是在科技创新基础上老社会生活形态的整体改变。智慧老社会建设需要帮助老年人口深度融入数字社会,减少数字鸿沟产生的数字不平等。在智慧老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可以实施四种策略。构建智慧老社会需要依托于科技创新,但是这一过程不只是技术过程,同时需要通过经济产业发展、社会生活运行和制度体系建设的整体发展系统构造得到实现,需要发挥政府责任、社会建设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实施都将在这一前提之下进行。本文以公共政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人口老龄化,以期为推动老龄社会的公共政策转变构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应首先寻求行政管理体制上的突破,这是推进公共政策转变的首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就个体的微观层次而言,老龄化政策应将个体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人口结构的各个层次联系起来考虑,并致力于创造出支助性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就群体的中观层次而言,老龄化政策应增强能动性,使老龄化问题成为全民参与的主题,帮助老年人群体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过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就国家的宏观层次而言,老龄化政策应支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在老龄化前提下继续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老龄问题是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西方国家在20世纪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陆续进入此阶段。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时代,老龄人口占全球的1/4。老龄现象同时为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和反作用。要通过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全面协作、完善管理体制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等工作,推进老龄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转型社会中的中间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职工”和“社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以不同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以及不同劳动、生活方式组成的社会群体所取代,在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组合中,社会中间阶层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间阶层是介于贫困阶层和富有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划分中间阶层的标准主要依据财产和收入的水平,兼顾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中间阶层一般以公司员工、一般官员、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律师、医生等为职业,文化程度较高,一般接受过大学教育。发达的商… 相似文献
20.
转型社会中的行政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亚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4):51-57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急剧的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政府类型也要随之转变。政府转型的实质是从以往的政府本位型政府向社会本位型政府转变。新型政府的职责在于调整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培育、完善社会自组织能力,更新转型期的社会秩序,积极提供社会服务,并在行政关系、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模式、行政文化体系等方面实现更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