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我得到苏北海先生的《西域历史地理》第 2卷 ,转瞬间到了苏老去世两周年。1 986年在兰州开会 ,和苏老相识 ,从此有所来往。值此苏老先生逝世两周年和他的新著出版之际 ,撰此文以缅怀故人。苏北海先生是近 2 0年来活跃在西域研究领域的一位著名学者。 2 0年来 ,他撰写了有关西域研究的论文 2 0 0多篇 ,专著 7部 ,其成就之斐然 ,由此可见。苏老堪称西域研究的泰斗。苏老之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 ,除了治学勤奋外 ,还与他跨越多学科 ,基础广博和功底深厚有密切关系。他的论著包括政治史、民族史、文化史和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正是由于他的…  相似文献   

2.
父亲王承礼共留下六十余部篇专著和论文。他曾全面铺开吉林省的考古工作 ,并将吉林考古与东北、西伯利亚、朝鲜、日本考古结合起来 ,进行比较研究。他致力于渤海史研究 ,写出一篇篇这方面的论文。尤其是《渤海简史》的出版 ,使他成为享誉国际的渤海史研究专家。他还把研究视角扩大到契丹史、辽金史以及东北现代史等方面 ,完成一个个科研项目 ,成就了他的学术事业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先生的学者之路经历了曲折多姿的过程。他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体制化学术训练,却通过自我摸索探寻到研治国学的正途:受近代以来古史研究学术新风影响,他自少年起就领悟了地下出土实物与纸上传世文献对勘的读书法,并在长期阅读古籍的过程中,从经史子集扩大到工艺杂著,逐步完成文物研究的知识积累;通过文物的收藏和捐献,他进入了"好古—集古—考古"的传统学术轨辙,也参预到"从个人研究到集团合作"的现代学术序列;他因一贯钟情于"社会百工技艺",受此"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最终圈定以物质文化史研究为中心的治学范围;又由于追踪王国维、胡适等国学大师的考证方法,他精于"文史研究与实物相结合",不囿于"以书证书",而是拓殖于"以物证史"的学术新领域,具有学术创造的意义。沈从文先生从文人到学者的转身,使其接榫于中国"学者而兼文人"的大传统,并成为这个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4.
张钧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林业历史学家.该文从林业史学科建设、林业史研究概况、中国古代林业通史、中国古代林业思想和传统文化、林业科技史和经济史、近现代林业史等研究领域,概述了张先生的学术成就,并回顾了张先生高尚的人生哲学和宝贵的治学经验.张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治学经验,为我国林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魏良弢先生的《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充分利用汉文和非汉文史料相互印证,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术视野和学术功力。在对喀喇汗王朝历史和西历史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根据新的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修订自己的观点,充分显示了治学中的“慎思”。在开展西域史学术研究中,做到了“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从“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对西域音乐的批判,可以窥知西域音乐在唐代社会的流行程度,而按时间顺序概括各个时期其流传的不同特点,又可以发现西域音乐在唐代流传的最大特点是“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那些源自西域音乐的唐乐府曲调的改造上,由此西域音乐完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在唐代乐府文学中绚灿盛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章太炎的研究中,学术界囿于鲁迅先生对章太炎评价的窠臼,“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①较多弘扬了章太炎的革命精神,而弱化了他在学术领域的巨大成就;同时,或把他与孙中山、袁世凯等重大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或对他个案考察,却忽略了他曾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汪东、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许寿裳以及鲁迅兄弟等中国现代第一流学者,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学术流派——章黄学派。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该学派形成进程、学术渊源、治学特点、学术成就、历史地位的考察,从某一层面进行探索中国现代文化基本轨迹和发展趋向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简要梳理唐代告身学术研究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唐代西域告身,指出目前仅知八件出土唐代西域告身。日本学者从公文类别出发,分之为制授、奏授、令书样、版授四种类型。该文从内容出发,分之为官告、勋告和命妇告三种类型。另外,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勋告的特点,作者认为还可以复原三件唐代西域勋告。此外,该文对官告与勋告格式用语的区别及其原因、告身涉及的一些史实与制度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序跋之体,中外有之。序跋之于学术有推波助澜之功,通过对我国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序跋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就其所掌握的100多篇序跋,分别从序跋所阐发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实践的角度,就王通讯先生有关中国人才研究历史、人才规律、人才开发、人才方法论、人才实践的人才思想,以及他从开创人才学事业那一天起,为促使人才学分支学科发育、推动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扶植青年人才研究者成长的所做实践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在评述王通讯自身长期致力于人才学系统思想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就王通讯的科学治学精神、谦谨的学人品性、著文做事的认真态度,以及提携后进、培育人才的故事进行了深度探秘,精致地揭示了中国人才学研究的高端学者和在学术上公认的优秀领军人物[1]的学术人生风采。  相似文献   

10.
清朝官方首开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先河,组织纂修了多部体例精当、质量上承的西北史地著作,成果丰硕。《西域图志》是清代第一部综合性、系统性的西北边疆史地著作,该书立足于文献考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学术方法,考疑订误,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成为清代西方边疆史地学兴起的重要标志性成果。《西域图志》启导先路,为其后的西北史地研究作出了示范,促进了官私西北史地研究的互动发展。私家著述多从官书取资,并且继承了《西域图志》确立的实地考察与文献考辨相结合的治学风范。至清末,《新疆图志》是又一部内容全面的官修西北史地著述,该书撷英咀华,集清代官私西北史地研究之大成。因此,清朝官方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1.
许亚洲 《金陵瞭望》2005,(11):49-49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的祖父、台湾著名爱国学者连横先生,是近现代第一部台湾史——《台湾通史》的作者。前些年,中国大陆出版了他的这部具有首创价值的学术专著。同时,连横先生又是一名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西域艺术研究会和瑞典国家民族博物馆、瑞典斯文赫定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1992年10月3日至6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瑞典、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的学者和中国各地的学者共5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有30多篇在会上报告并讨论,认真和活跃的气氛贯彻会议的始终。讨论会结束后,有30多名中外学者参加了会议组织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至今的评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内容,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最早从修辞学史角度深入开掘这一宝贵的学术资源。当前已有多篇研究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佳作问世,但对他们在评点修辞研究方面的贡献还少有专论。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为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开辟了评点修辞研究领域,评点修辞如今已成为修辞学史研究的新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明华先生在学界是以研究唐代文学及其思想史尤其是杜甫研究见长的.最近,由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作序,中华书局隆重推出了他的一部新著--<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后文简称<文>著).此著系刘明华先生主持的华夏英才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结题成果.  相似文献   

15.
吴国钦先生从读本科、研究生起,直到成为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戏曲史学科的资深教授,一直在康乐园学习和工作,在中国戏曲史、《西厢记》、关汉卿、潮剧史研究等方面建树尤多,见证和反映着这一学科领域的薪火相传、建设发展。本文由左鹏军以访谈的形式,请吴先生回顾求学和治学经历、讲述治学方法与学术经验,既是个人的学术回顾与反思录,也是那一代学者成长历程与时代变革关系的生动反映。  相似文献   

16.
白寿彝先生治学领域宽广 ,对许多学科的开创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 ,民族史、通史、史学史的研究在他的学术规模中 ,具有重要的地位。早年 ,他走着一条由民族史、通史而史学史的治学道路 ,后期 ,又将这三者高度统一起来 ,融会贯通。他的史学史研究 ,有着鲜明的特点 ,有力地推动了史学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教育、学术中心 ,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各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组织形式 ,她的历史不是一部简单的制度史 ,而是一部以书院为平台而演绎的文化史、社会史。要梳理清楚她的发展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邓洪波先生的《中国书院史》则是这样一部完备的书院史 ,他阐述了书院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以及走向世界并最终改制的基本发展历程。邓先生长期以来专攻书院研究 ,享誉国内外学术界 ,他论述的全面性、系统性、深入性 ,资料的丰富和翔实 ,无庸置疑 ,学术界目前尚无出其右者。但…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为缅怀这位长期从事秦汉历史和考古研究并为我国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宗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邀请历史界、考古界、文博界专家、学者50余人聚集一堂,于2000年6月2日举行了“纪念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就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与学术业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关于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学方法,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陈先生从来不以考据自拘,而重视史实宏观和史实意义的阐扬,在“求真”这个基点上,陈先生关于秦汉历…  相似文献   

19.
陈庆年是清末民初知名学者。他研究领域广泛,学术造诣深厚,是典型的博学通才型人物。本文结合其生平及治学活动的介绍,着重分三个阶段论其学术上取得的成就。先论其青年时在经史、治谱方面的卓越成绩,继论其中年时在教育学、兵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最后论其晚年在图书馆事业、校勘学、方志整理与研究以及刻书方面的建树,力求较全面地反映这位著名的镇江籍学者及其治学成就。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坐、立部伎是很多研究唐代音乐史的学者所关注的对象,本文拟在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专著和论文两方面)基础上作一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