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宽容是金     
近期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名初三女生暗恋上自己的老师,被一时强烈的感情驱动,给老师写了一封表示爱情的信。信件寄出后,她后悔了。老师是一个有了幸福家庭的人,收到信后对自己会产生什么看法?父母知道这件事会怎么办?同学们又会怎样鄙视自己?女孩子越想越害怕。她怕老师和同学们的眼光,怕父母亲突然出现在学校里。恐惧咬噬着女孩的心灵,她甚至想到了轻生。  相似文献   

2.
正一部电影《红高梁》让中国人认识了莫言,一项诺贝尔文学奖让全世界知道了莫言。在莫言旧居,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和我们讲述他们家族的"历史",并说莫言能走上世界文学的最高殿堂,跟家庭熏陶不无关系。故事里的家风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正是通过他的一个个精彩故事,让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了解了中国。"高密东北乡"随着他的一部部作品走出了山东,走出了中国,登上了世界舞台。莫言会讲故事,是因为他从小听了很多故事,我  相似文献   

3.
《边城》无疑是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的最重要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围绕着《边城》,已经出现了无数的评论文章。我关心的是,《边城》和作为一个作家的沈从文的内心世界的关系。《边城》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翠翠的湘西女孩的故事。湘西边境的一个小山城,城外的一条小溪,溪边的一座白塔,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环境。终日陪伴这个15岁的美丽湘西女孩的,是一个老人和一条黄狗。故事所发生的场景和小说的人物设置,太容易让人把《边城》看作是一首田园牧歌。但赞颂湘西景色的美好和歌唱田园生活的幸福,并不是沈从文写作《边城》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同学美淑告诉我,一日,她去超市购物,看到超市角落里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女孩站在花生笸箩前。只见老太太迅速剥开一颗内有两粒花生仁的花生,一粒送入孙女口中,一粒送入自己口中,然后坦然地将花生壳重新扔回笸箩。同样镜头,一再重复。美淑说,看打扮,老太太并不像穷人,并且她已经挑了小半车货物;但是,这分明是一个买不起花生的穷苦人的举动啊!她突然心疼起那个小女孩来——这样的"身教",不把孩子带进"精神猪圈"才怪!.另一个故事是从网上看来的,跟上面那个故事差不多——有个7岁的小男  相似文献   

5.
杰克·坎菲尔德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一次他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与他的女儿有关:有一次,他和妻子、女儿一起出去吃饭.  相似文献   

6.
刘洋 《家庭科技》2013,(6):10-10
如果说婚姻是座大厦,爱情就是负重的框架;如果说婚姻是一场赌注,爱情就是必胜的筹码。有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两个人每天面对面上班。她有时候会看着他走神。他有张好看而略略颓废的脸,不像个车间里的工人,倒像是外面美发厅里那些男孩子,眉眼间似乎会飞出朵朵桃花。看得多了,  相似文献   

7.
一切正常     
王盼 《快乐青春》2014,(10):93-93
一对夫妇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儿,她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一头浓密的棕色头发,每个见到她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多看上两眼。这个女孩4岁了,却从没说过一句话。为此,女孩的父母非常着急,他们一遍一遍地耐心教她,可女孩依旧不说话。父母又带着女孩去看医生,小镇上的医生也看不出女孩有什么毛病。他们又带着她到了几个大城市的医院请专家诊治,但每个医生都认为女孩没什么毛病。夫妻俩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8.
李选珍 《家庭科技》2008,(10):20-20
几年前,南京女孩房焱开了间名为飘香怡云的糕点店。开张后店里的生意一直平平。一天,店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要求订做一个象棋蛋糕,送给在象棋大赛中获得冠军的儿子。当天晚上,房焱特地到文化用品商店买来一副象棋,一个人在店里琢磨。经过一晚上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令那对夫妇满意的象棋蛋糕。这笔偶然的生意启发了房焱,她想:现在什么都讲个性,如果给每一个顾客度身定做独一无二的蛋糕,说不定会给店里的生意带来起色呢。此后,每当顾客来店里订蛋糕时,房焱就耐心地问:“告诉我,你要送给什么人,他和你是什么关系,他有什么爱好……”虽然顾客经常会被她弄得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9.
余大卫 《快乐青春》2011,(11):37-37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给大家讲了一个他捐款的故事:有一回,我走进教堂,一个牧师在动员捐款。最初,我觉得他讲得很感人,打算把口袋里的钱全都掏出来。可十分钟以后,他还没讲完,我改变主意了——留下整元的钞票,只捐零钱。  相似文献   

10.
年龄妙语     
王悦 《家庭科技》2006,(11):7-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让我透过男人伟岸的身躯,看到柔软的心。朋友哲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型作家,年轻、斯文、英俊,对女人呵护备至,是有车有房的绝世好男人。他有一位相爱两年的女朋友,女孩刚刚大学毕业,80后,独生女,长得非常漂亮。两个都是人中龙凤,典型的  相似文献   

11.
正有句话说"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足见梦想对人生的重要性。尽管每个人都曾怀揣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最终选择了放弃,渐渐变成没有梦想的"咸鱼"。让一个人丧失梦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下面这4个思维方式,会使人快速成为一条"咸鱼"。相信一夜成名的鬼话倘若一个人相信一夜成名的鬼话,那么他或她一定已经走在"咸鱼之路"上了。我们或多或少听过类似的故事:一个技术男开发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在揭露季诺维也夫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曾引证了瑞典一个革命工团主义者在一九○六年的斯德哥尔摩代表大会上讲的故事。这个故事把某些社会民主党人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时表现的书呆子气描写得很可笑。代表们听了,笑得全身发软。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那是我在北京参加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位专家作讲演。讲演者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讲演。每次开讲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让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这样,讲演者需要听者回答问题时,就可以直接看名  相似文献   

14.
卡尔维诺编撰的《意大利童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民间故事的口头表述的痕迹。而他的小说在创作方式上与民间故事有着深切的亲缘关系。他的小说植根于古典作品,并且在叙述上深得民间故事的神韵,内中大多有一个"讲故事的人"。他是讲故事的高手,既讲了很多想象奇崛的故事,又在小说以象征的方式探讨了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写小说的人、看小说的人的关系;写作与阅读接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每位读者拿起一本小说时,心里大概总要暗暗地发问,这本书讲了些什么?这也就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最基本的心理动机是想要知道一些“什么”,或者说是期望读到一个故事。故事是读者对文学(小说)的最起码的要求。 “故事始于原始时代,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学诞生初期。”从那时起,故事同人们就结下不解之缘。从原始部落的穴居人围坐在篝火旁听讲,到现代人倚靠在沙发上手不释卷,或者一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我生意失利,几乎血本无归.面对妻儿,我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正当我想着怎么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妻子给我讲了个故事--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这天夜里,他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十五六岁时,祖父罗振玉和我讲他年轻时在淮安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授业老师李岷江(导源)先生忽接到河下家人来急信,叫他回家一趟,李先生匆忙回去,原来他未出阁的闺女,受人骗弄出了肚子,家里觉得是奇耻大辱,把先生找回去处理。李先生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叫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反贫困过程是文化互动的过程,想要做好扶贫,首先要理解贫困地区的人们的活法,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与他们的生活实践。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40多年前的故事,我带领人民公社的养蜜蜂场到江西一个深山去繁殖蜜蜂,住在一个老太太家。她儿子28岁,生活非常贫困,讨不起老婆。家里有个小女孩,12岁经人介绍就住在他们家。看到这个女孩,我第一个概念是"童养媳"。我观察之后发现婆媳之间也有矛盾,我甚至想做这个女孩的工作,让她过上平等的生  相似文献   

19.
子君 《家庭科技》2014,(2):20-20
正儿子3岁那年,我的家庭破裂了。后来他爸爸有了新家,再没见儿子,更别说抚养费或者关爱了。儿子生性腼腆,在幼儿园时,班上的小朋友都喜欢欺负他。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里,如何培养儿子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成为我最头疼的问题。困惑之余,我想到了周末把儿子送到姐姐家。姐夫是个军人,会给儿子讲些战士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姐姐家还有一个比儿子大5岁的哥哥。在这  相似文献   

20.
爱的种子     
文心 《快乐青春》2011,(5):38-38
有个女孩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楚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台。母亲安慰她说。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