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晚清大量的白话宣讲小说,充满了深切的生命关怀与社会关怀。在末世的恐慌下,叙述者反复诉说个体与群体之“劫”,谆谆教导民众如何“救劫”,夸饰圣谕宣讲的神圣性,并在故事中大量植入神灵、神谕、死而复生、附体等,将其作为对下层民众教化、规训时所采取的策略。契合圣谕主旨的善与善行在“救劫”过程中促进了凡圣之间的交流、沟通、转换。作为宣传圣谕的“案证”,即便叙事有些雷同化,却因融合了“记实性”与神异性而为民众所喜爱,成为清后期重要的弘道方式。  相似文献   

3.
清代圣谕宣讲在民间的演变,在内容上讲是善书化的过程,至迟到嘉庆年间的《圣谕灵征》开始。道光年间的《闺阁录》《法戒录》已经形成了韵散结合的案证故事。圣谕宣讲在表演方面是曲艺化的过程,这在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都有记载,汉川善书至今流传,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以“善书”作为这种曲艺的名字,容易引起混乱。圣谕宣讲的演变及其衍生物,不仅在曲艺史和民间宗教的研究上有重要意义,在小说史、语言学、清代社会史及伦理史等方面也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大量公案作品流行于坊间,对公案的书写并非仅有侠义公案一种类型。小说《跻春台》便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公案叙述姿态。透过此书,“圣谕宣讲”这一清代特有而被令人遗忘的文化实践进入人们的视野。透过圣谕在民间的宣讲与传播,彰显出庶民的道德意识与秩序观念。《跻眷台》以公案的形式宣讲圣谕,一方面可以传播朝廷政令,另一方面又通过故事渲染等使民畏法,呈现双向互动。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小说家、俗曲艺人等共同形成的“故事填充”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泄露出晚清时期多元而微妙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5.
胡全章 《中州学刊》2005,(3):237-240
翻新小说是在古今小说交汇处与中西文化碰撞中适应晚清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学市场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是晚清新小说创作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而形成的文体杂交优势,打破传统时空观而带来的叙事结构的创新等,是翻新小说独具的文体特征.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以其独有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6.
综观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后小说的创作特点,虽类多且杂,但无论何种类型,其创作主题大都紧贴社会现实,直指社会矛盾,从各种角度勾勒晚清社会生活的画面,它们背后及之间均牵连含隐着潜在的现实主义品格.小溪汇流,这种创作风格逐渐明晰,终成主线,贯穿了而后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小说就是在这种变革和涤荡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杜慧敏 《北方论丛》2007,1(6):16-20
域外小说译介同晚清小说期刊的"短篇小说"之间的细节关联究竟如何;后者的出现是否是受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影响,其性质如何,到什么程度;这种状况又是怎样造成的。弄清这些问题,对于认识晚清中国小说的发展和中外文学关系都有个案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降的现代之变,使得中国文人士大夫们寻求文化家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青楼成为晚清文人的重要公共空间,青楼女子也成为他们寻求文化知音人的重要承载。但是在晚清文人们口摹笔录的大量青楼小说中可以看出,此时的青楼和青楼女子已经不再具有文人们文化家园和文化知音人的可能。晚清青楼小说出现了两种写作风格:溢恶和英雄幻想。溢恶发泄了文人们幻梦破灭的痛苦,英雄幻想则某种程度上重新编织了幻梦。这两种风格都凝结着晚清文人的文化乡愁。  相似文献   

9.
张平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在时代背景、内容重点、写作手法等方面存在类同之处 ;同时 ,由于时代的不同 ,二者又呈现为截然不同的思想倾向。对二者的比较研究 ,有助于认识以张平作品为代表的当代反腐败小说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全之 《东岳论丛》2005,26(1):126-130
晚清小说家们的政治热情,使他们在作品中尽情地展开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由此形成了乌托邦小说的创作热潮。在这类作品中,现代科学与民主制度占据着重要地位,启动了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都将表现的重心置于社会制度的建构上,没有给个人预留出足够的位置,没有摆脱民族主义的束缚,从而使这些作品显得空泛、粗疏。  相似文献   

11.
论魏晋南朝时期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追求和谐、关爱生命、顺天应时、劝勉农桑等为代表的生态意识,一直是中国传统生态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生态意识演进的重要阶段.魏晋南朝帝王诏书在布告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也蕴含着有益的生态意识,表现为:调和阴阳、济育群生的生态和谐意识,采捕以时、宽刑育物的生态保护意识,弛禁山泽、劝课农桑的生态经营意识.三者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对传统生态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翰林学士承旨最早出现于唐宪宗永贞元年,在宋代并不常置。职能是代皇帝起草诏命、参与机要,犹如天子家臣,职显位宠,多备位宰执。在宋代专制君权加强的过程中,翰林学士承旨凭借其特殊的地位,推波助澜不少。  相似文献   

13.
唐代小说落第士人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屡屡落第,有坚持不懈而终成正果者;第二类是落第后,饥寒交迫漂泊他乡,甚至魂归异乡者;第三类是经受落第的打击后,归隐或甚至出家者。其中第一类主要出现在盛唐到中唐的小说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后两类主要出现在中唐以后,特别是晚唐的小说中,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走向衰败过程中士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4.
论科举制的完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 5年中国废除了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科举制的最终废除 ,并不能因此否定科举制长期以来的合理性。科举制的废除过程 ,是由废八股、设特科、建立新式学堂等几个步骤完成的。这个破立的过程 ,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有机部分。正是在近代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的知识体系和人才观念才最终完成历史性的突破 ,即完成了道德人才到技术人才的转变。对照科举制的完结线路 ,反观科举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意义 ,以及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也是一个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理学在南宋初开始介入科举考试,但后来备受秦桧的压制,到孝宗时才得到较大发展,而在"庆元党禁"中又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宁宗后期,特别是大倡理学的宋理宗时代,理学经过了一个半世纪的曲折发展,终于登上了统治阶级官方学术的宝座,并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全面影响到时文写作和文学创作,并下启元、明两代.宋代科举考试中理学地位和影响的起伏消长,说明科举与官僚政治及学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始终是连带互动的;而代表封建社会后期学术发展方向的理学,迟早要占领阵地.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早期的抒情小说在文化乌托邦建构、灵性维度的确立和诗化语言等方面表现出了与京派小说之间密切的艺术关联.这种艺术关联的存在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京派小说的创作理念就安魂~移情而言的确更易发挥文学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艺术发展线索上去说明史铁生小说中宗教情结的缘起.  相似文献   

17.
对于宗女婚姻 ,包括择夫、“六礼”、奁具及行舅姑之礼各个方面 ,宋代朝廷按照亲疏等级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在婚姻论财风气影响下 ,宋代宗女择婿兼顾门第与财产。宋代宗女婚姻不仅保持着宗室婚姻固有的政治性强的特点 ,而且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某些特殊时期 ,宗女婚姻甚至出现失控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三国故事的漫长传播史,经各类传播方式长期参与,由历代文人撰述与丰富的民间记忆共同构成。三国故事传播史多元并存的独特结构,是孕育培养《三国演义》的文化沃土。然此杰出的古典长篇小说,亦属三国故事漫长流播史的环节和支脉,而非三国故事漫长传播的最后定本。  相似文献   

19.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含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显、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隋唐皇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士英 《学术界》2003,(1):208-220
皇权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本文以隋唐时期的皇权为研究对象 ,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隋唐时期皇权运作的的一般形态 ,对临朝听政、批答奏章、出巡等皇权运作方式进行了考论 ,对皇权的继承制度、后宫制度及宫室、陵寝制度等 ,也结合皇权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叙述 ;对于皇权的限制问题 ,从国家体制的需要与皇帝所关注的“后事”等角度进行了论述 ,认为对皇权的限制 ,是以维护皇权的尊严与地位为前提 ,以保障皇权的有效行使为旨归 ,从而对学界以往持论诸端的有关问题发表了作者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