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1979年之前,中国的宣传口径一直是“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让人信心百倍,有一种自豪感。但是1980年之后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就是“人口众多”,在“资源丰富”后面加上了“人均资源不足”,并且宣传的重点是后者:中国人均土地不到13.3亩,只有世界人均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和一个合理的、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并适应国家建设的要求。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应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农经界多年来探索和争论的一大课题。 一、国情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基本依据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和方式选择,必须建基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概括为以下五对矛盾。 1、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我国的资源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贫乏。人均耕地不足亚.5亩(世界平均5.5亩),只相当于美国的12%,加拿大的4. 3%,印度的40%;森林面积人均1.8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草原人均5.3亩,不到世界平均数11.4亩的一半;水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能否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谁来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问题.因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本文试就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保护好耕地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陆地国土,但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均耕地不到1.3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相当于美国的1/9,泰国的1/4,印度和巴基斯坦的1/2.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而且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的占66%,分布在平原、盆地的仅34%.据有关机构的综合评价:我国耕地中一等地约占40%左右,二等地占35%左右,三等地占20%左右.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在我国现有的宜农荒地中,可开垦的荒地约14000多万亩,相当于现在耕地面积的10%左右,但是,这些可垦荒地大多是分布在边远、人口稀少、交通不发达地区,开发难度很大.可见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耕地资源的相对缺乏压力是相当大的.由于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人均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截止1994年,中国12亿人口中,仍有71.38%的人口为农业人口。85000多万农业人口,给中国农业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使农业生产呈现出两头“紧”中间“松”的运行格局。1.两大资源的紧配置(1)耕地资源的紧张分配:这种紧张态势具体表现在:a.农业人口平均耕地面积甚少。1994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4.24亿亩,农村居民人数为85549万人。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仅1.66亩。这一数量不及美国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23亩的1/14,也不及印度农业人口人均耕地3.85亩的1/2。b.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1994年,…  相似文献   

5.
耕地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耕地面积锐减与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双重矛盾,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多耕地少,是我国国情最为基本的特征。全国耕地面积不足15亿亩,人均约1.4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1/4。如此有限的耕地资源,目前仍以其惊人的速度在减少。据统计,1957年,我国尚有耕地面积166.77亿亩,1957—1977年的20年时间内,全国  相似文献   

6.
一、现实分析:不容忽视的土地危机 1、我国国土资源的总体特征。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合144亿亩,在总量上仅次于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但是第一,从国土资源的构成来看,耕地所占比例很低。我国现有耕地14.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0%,草地47.5亿亩,占33%,森林18亿亩,占12.7%,内陆水域4亿亩,占2.8%,沿海滩涂0.3亿亩,占0.2%,城镇工矿交通用地10亿亩,占7%,其他土地和难利用土地43.5亿亩,占33.6%。并且,全国约有1/3左右的耕地和农业人口在山区。国土资源构成的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的。第二,由于我国人口多,按人口平均的土地资源数量少,特别是人均耕地数量更少,各种土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均在世界第100位之后。按11亿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占有国土面积13.1亿亩,为世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现有36.18万人,每1万农民中仅有4.5人,每1万亩耕地只有2.5人。1983年统计,广西全区农业技术人员14,500人,平均每1万农业人口仅有4人;全区耕地面积3,941万亩,而农作物生产方面的技术人员9,148人,平均1万亩耕地仅2.3人,实际在第一线开展农业技术的技术人员还达不到这个数。近年来,许多农村中学改为农业中学,但从大多数农业中学看,基本上还属于初中教育体系。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是经过八年普通基础教育之后,再用两年时间进行职业教育的。我们应该使农村青少年有较宽广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已经加入 ,中国农业目前面临严峻压力与挑战。中国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 0 %,生产产值约占国内 GDP的15— 17%;美国农业劳动力仅有35 0多万 ,占全部就业人数的 3%不到 ,生产产值约占美国国内 GDP的10 %。从收入来看 ,美国农民人均年收入约 10万美元 ,高于国内人均 5万美元的平均水平 ;中国农民人均年收入则很低。 1997— 2 0 0 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 4 .0 %,比 1979— 1996年平均增长 16 .0 %回落 12 .0 %;更为严重的是 ,1997年以来农民纯收入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处于极端不经济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据文献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我国人口5,959万人,耕地面积57,70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9.68亩,平均亩产140斤。按此推算,人均占有粮食应该是1,355斤。明朝洪武26年(公元1393年),全国人口6,054万人,耕地77,00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7亩,平均亩产250斤,人均占有粮食1,905斤。到了清朝道光14年(1834年),人口猛增至40,100万人,耕地85,000万亩,人均占有2.1亩,平均亩产280至300斤,人均占有粮食448斤。1947年,全国46,100万人,耕地127,487万亩,人均占有量还在2.7亩左右。1980年,全国98,255万人,耕地149,000万亩,人均1.52亩,平均亩产420斤,人均占有粮食648斤。我们未能及时将“珍惜土地,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致使耕地锐减。1977年比1957年净减1.8亿亩,平均每年减少900万亩,加上同期开荒2.6亿亩,实际共减少4.4亿亩,平均每年减少2,200万亩。此乃是战略性的失误。我们应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相似文献   

10.
人口激增带来的危机 危机一:耕地问题。 我国以占世界2%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1.8%的人口,人均耕地1.4亩,在世界500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为倒数第3位。仅高于孟加拉和日本,  相似文献   

11.
一、宝鸡市水资源及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①从目前状况看,我市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9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37.09亿立方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明显减少,减少了32.6%,人均水资源量990立方米,只占全国人均量的44.3%,占全省的81.8%,除太白与凤县外,黄河流域七县三区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06立方米,低于世界严重缺水临界线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平;亩均占有水资源量740立方米,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属于水资源脆弱区。2.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人口居全球第一,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由于我国农民千百年来创造了一套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方法,使我国的农田受到保护,虽然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却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近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13.
服务龙滩     
《西部观察》2002,(5):22-23
天峨县山地资源丰富,人均面积26.6亩,且有红水河流域的"小气候",适宜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在具有丰富资源条件的基础上,龙滩电站建设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为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发展该县经济,服务龙滩电站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省1985~2008年20多年的统计表明,投资于贫困地区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无效率.但事实是贫困地区的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不到2/3.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贫困地区的投资,从而使扶贫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5.
一、人口过多,增长过快造成耕地不断减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因人口增多,导致占地盖房增加。据有关部门估计,到本世纪末,若控制基建用地不力,减少的耕地可达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目前的3/4水平。近年来,农业建房用地每年也要约50万亩。1990年国家基本建设占用耕地100万亩,1991年为108万亩。福建省目前耕地不到2000万亩,1979年至门周年,全省基础建设征地和农村建房也占用地厂.6万亩,其中耕地近9万亩。(二)人口增多,森林植被破坏加剧,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使耕地面积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多,在…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南部,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土地面积3,389.4万亩,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34%。其中,耕地面积680万亩,占地区总面积的20.3%,人均耕地近5亩,森林面积280.5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47万亩,覆盖率8.3%;草场1,023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07万亩;养鱼水面3.75万亩。人口140.6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4.6%。其中  相似文献   

17.
松脂生产的基本情况松脂生产是藤县最大的多种经营项目,总产量居广西各县的首位,在该县的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一)松林资源丰富,松脂生产发展快。据该县1972年林业普查,全县山地面积422万亩,人均6.3亩,其中有林面积344.6万亩,人均5.1亩。森林复盖率达58.2%,其中松林面积288.8万亩,占现有林总面积的83.8%。根据最近抽样计算,资源虽有所下降,但仍保存有200万亩左右。可割脂的松树约700万株,还有30万亩飞播松林处在边远高山,尚未开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几个重大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除存在一般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外,还存在着自己特有的许多发展问题。本文仅就中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几个重大发展问题作一些论述。一、关于粮食供求和平衡问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用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1.6亿吨增加到1993年的4.6亿吨,提高了1.8倍。人均占有量由1952年的285公斤,提高到1993年的385公斤,人均净增IOO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的36O公斤高出了25公斤。但是,我国粮食的生产和供给的前景不允…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记凤岭村成功之路山礼这里,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的一个瑶村,148户瑶胞648人,人均耕地仅0.27亩,是全县典型的“吃粮靠统销、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的“三靠村”,1984年人均收人不到80元,可到1993年人均收入却突破了...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一千七、八百万,也就是说,每年约有同等数目的青年成长起来,进入社会。这是一支强大的劳动后备军,如果安排得好,将促进四化建设;如果安排不好,就会浪费大量劳力,对青年及其家庭、对社会安定团结都不利。我国人口80%以上在农村,每年约增加一千多万农村青年参加劳动,但我国耕地少,平均每人约只有一亩半地,只相当于全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我国农村约有三亿多劳力,平均每劳动力只负担耕地五亩左右(美国928亩;苏联135亩。解放前,在华北地区,雇农给地主扛活,每人负担三十亩以上)。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我国还有荒地约16亿亩,有草原42亿亩,有荒山荒坡11亿亩,还有大量的江河湖海水面,农林牧渔各业也都有大量的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这又说明,我国农村的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发展生产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