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齐泽克理论视野下,《金色笔记》彰显了女性在意识形态压制下,进行理想化主体身份建构的深刻体验。"自由女性"的自我构建的过程,也是社会对其实在界压制的过程。但"自由女性"实在界,最终冲破意识形态的封锁,安娜彻底抛弃旧的符号秩序,走上一条第三性道路。  相似文献   

2.
《封锁》是张爱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刻画了两个无聊、寂寞的都市男女在一辆封锁期的电车上的一段"艳遇"。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封锁》这部小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方式。论文拟对《封锁》以精神分析和解构主义的方法进行解读,以探索张爱玲不凡的叙述张力。  相似文献   

3.
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穿越剧多采用灰姑娘的叙事模式。以"穿越"为契机,穿越版的灰姑娘形象揭示了现代女性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深层心理诉求。"多马王子"现象则反映了现代女性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情感需求,而她们对待情敌和敌人的态度更是女性独立、自信的体现。在女性视角下,灰姑娘们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在消费文化的大潮中成为女性观众的偶像。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消解"叙事主要集中在具有切己性和私密性的爱情与婚姻主题上,梦幻内容常具有比较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女性的内心欲望和主体需求."梦幻-消解"叙事通过"梦幻""消解"间的落差对比以及叙述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张力,凸显出现代女性所遭遇的与男性不同的问题、矛盾和冲突,以及现代女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展示出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女性散文在"五四"文学中异军突起,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女性特有的见识,抱负和心声,开拓了现代散文崭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庐隐和徐坤两位女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女性解放所面临的人格裂变和精神苦痛.作为"五四"后第一代知识女性,庐隐作品中的"现代娜拉"在觉醒后无路可走的郁闷彷徨中找不到精神家园.半个多世纪后,徐坤笔下的现代女性实现了"五四"女儿走上社会,寻求自我价值的梦想,却又在社会和家庭的两难选择中陷入了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各种广告中不难发现: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规范.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他视角"和由此体现出的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学史中,冰心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淑女"和"俗女"的对照,虽泾渭分明,却都基于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对世间百态的洞察。她们殊途同归,奠定了现代意义上女性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文学作家中,周作人的女性思想是自成体系并溢出了主流意识形态框架的.这主要表现在其女性思想以"男女两本位的平等"为人本框架,特别强调"女性本位"的两性关系法则,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女性"生活之艺术"的审美追求.周作人的这种"自下而上"的女性解放思想是颇具有前瞻性和现代意识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女权主义的"抗拒性阅读"的策略,从三个层面分析中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作为异化大众的女性意象;作为性和情爱对象的女性意象;作为叙述意识的女性意象.从而揭示出中西方现代主义诗人女性态度存在重大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受文化精神"时代错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后"五四"时期强势崛起的女作家,丁玲实现了对"五四"女作家的超越.她将自己定位于"现代女性"身心解放的探寻者,在中国社会革命的不同时期,赋予女性解放以不同的时代内涵,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特色相当鲜明的女性作家.综观丁玲的女性题材创作,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完整的女性身心解放探索轨迹:现代的女性需"独立"→独立的女性应"革命"→革命的女性要"自强".在丁玲看来,现代女性的身心解放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发展紧密相关,其出路需要不断调整并走向深入,不仅从个体精神意识上,还应从文化体制上寻得彻底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说,丁玲无疑是中国现代女性命运探索之第一人.然而,丁玲笔下的女性毕竟是社会时代气候下的女性,裹挟在中国社会转型、阶级革命、政治斗争的洪流中.身为女作家而要参加革命、要介入政治,使得丁玲不得不同时进入文学和政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这两者的冲突与融合虽然使丁玲的作品有了新的思考点,但其艺术个性却受到了损害.丁玲努力尝试调和其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政治身份的矛盾,但事实上却难以缝合两者之间的裂缝,建国后丁玲的创作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不但开启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新阶段,而且也标志现代性观念的兴起。围绕"人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这一时期的媒体和学界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性""性欲"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五四学人批判传统儒家压抑的性文化,从科学视角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性欲",强调女性和男性在性维度上拥有平等的权利。性观念、性知识和性话语在五四时期的形成,不但形塑了现代中国人的性观念,而且展现了科学话语在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从侧面论证了五四运动之于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虹影的<上海王>是她声称"重写海上花"系列的第一部,她以"虚构自传"的形式来叙写了筱月桂在上海急剧现代化的过程中,在起伏跌宕的命运中洞彻了梦魇般的人生繁华.筱月桂的"上海王"经历只是"女性白日梦"一场,在"原乡"的模式下渗透出的也只是失乡的困惑,在女性自我发现的旗帜下却遮蔽了作为人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废名、沈从文、孙犁和汪曾祺等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家都善于在作品中塑造美好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作家内心阿尼玛原型的心理投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崇拜"意识的现代体现,更是诗化小说家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散文与自叙传共同追求"真实"的文学观念为女性个人声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女性个人声音在20世纪早期的日记、书信等文类中萌生,曲折发展至世纪末形成了女性随笔的创作高潮。女性的独白彰显了女性独立精神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虽然女性个人声音不具有权威性,但它在文学史、思想史和史料研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性别视角,详细解读"阅读"这一文学叙事情节在古代女子私奔和现代女性出走文本中多样的表现形式,揭示其中极具遮蔽性的男性意识。无论是古代隐身幕后的"阅读"操纵者,还是走上现代舞台的"阅读"启蒙者,以性别视角去还原文本现场,剥离身披的启蒙假象,其主导的戏码,自古而今都是一场传统的男欢女爱的言情叙事。作为"阅读"主体,无论是古代私奔的女子,或是现代出走的女性,虽然"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但因"阅读"而产生的行动模式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古代女子被"阅读"催醒情爱意识,以超越现实的行动满足的是男性借由文本表述的多层世俗欲望。同样,打着"现代性"旗号对现代女性进行"阅读"启蒙,塑造离家出走的"新女性"形象,在实际上成为男性情色想象形式的延伸,被启蒙的女性并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精神意识,其实质是古代私奔叙事的一种现代演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创造出子君、莎菲、陈白露等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觉醒和抗争,表达了女性们要求个性解放的真切呼声。然而,她们无一例外的悲剧结局,循环重复着"堕落"或者"回来"的生命程式,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新女性个性解放道路的思索。笔者拟从子君、莎菲、陈白露这三位女性的人生悲剧入手,通过分析她们的个性特征和生活背景,总结其共性,从而探索中国现代妇女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都市里的家族>和<流浪都市>两篇小说为例,分析了现代都市中对知识女性"现代形式"的几种误读.伴随着社会转型和道德价值体系的重构,都市的浮躁使得现代知识女性对自我价值及实现形式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亦使社会客体对现代知识女性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准则等方面的群体取向的解读出现偏颇甚至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