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香港作家梁凤仪的小说《我们的故事之乱世佳人》在家国情怀、女性成长、地域文化三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小说以宏阔的历史为骨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融合起来展开叙事,发掘和展示了当代香港人个体文化精神品格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书写,展现了作者对当代女性的成长之路的思考与探索,既肯定了女性独立自强的现代精神,也容纳了部分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书写,不仅承担了推动小说叙事发展和勾勒叙事空间位移的功能,也在文化审美上使作品更富有地域特色,体现了作者对地域乡土的眷恋与依赖。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文章以具体分析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为基础,借鉴小说叙事学及有关悲剧美学思想,发掘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从而展示张爱玲精到巧妙地处理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才能,达到她对"苍凉"意味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3.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4.
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创作了不少悲剧童话故事,以独特的叙事风格赋予悲剧作品深刻的内涵与意蕴。他在故事中融入丰富的想象与情感,抓住物质与精神矛盾的两极进行叙事布局与铺陈,以先"扬"后"抑"的叙事基调、静默的隐含作者、二元对立的叙事视角、宗教的救赎精神,以及暗合的同性恋观讲述悲剧主人公们无法圆融的爱情与人生。这些悲剧作品无疑潜藏着王尔德个人的人生路线,预言着他的最终归宿,并验证了他对生命与艺术本质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5.
论古希腊悲剧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的内在意义模式是引起观众恐惧和怜悯的由福转祸型。它作为一种悲剧精神和原则要求 ,成为古希腊悲剧文本叙事机制内容因素中的主要张力 ;古希腊悲剧的显在功能模式是作为一种隐含作者的歌队叙事。它通过歌队的合唱歌及歌队长的台词 (也包括其他作为隐含作者的人物或其它戏剧要素 ) ,在悲剧的情节结构、场景变化、人物塑造等方面制约戏剧 ,为悲剧的意义模式服务 ,成为古希腊悲剧舞台叙述的基本显在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6.
《幻灭》里静女士的意义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政治理念的符号,而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女性叙事的两个极地之间的脆弱的中间地带。她三次精神幻灭的实质是她在女性自我与集体力量、在自由和规范之间痛苦挣扎后的绝望。她的悲剧结局表明作者在张扬"五四"以来的女性独立思想的同时,又对消解女性意识的新的男权价值观的认同,显示了作者头脑里的男权主义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7.
李少红是第五代导演中的杰出代表,她自觉地把女性悲剧意识融入自己的影视创作之中,不仅弥补了以往众多影视文本中女性悲剧意识的缺失,而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语境下的多种类型的女性悲剧形象.她以独特的影视叙事风格从性格、爱情、生育以及生存状态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表达了她自觉而深沉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多重思考.她所执导的影视剧不仅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深刻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新写实小说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中悲剧意识的表现方式,它以还原生活的现实观、反典型的叙事策略、零度情感的介入方式、生活流式的叙述结构,展示出一种“无事”的悲剧,表现出当代小人物的生存境遇,使读者感同身受,重新观照当代社会转型中的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代美国叙事学家苏珊.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研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灵感女孩》中作者所运用的双重叙事声音及其产生的效果,以此分析作者所建立的女性主义叙事权威,理解美国亚裔女性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和确立,以及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旨在管窥谭恩美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策略,为研究谭恩美小说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爱的饥渴》是三岛由纪夫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前期代表作之一。通过叙事视角的多角度转换对悦子三段寻爱经历的分析,可以看到她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奠定了作品的悲剧基调。悲剧的原因是悦子无法获得性爱中的真实自我体验,更是战后东西方文化冲突造成的主人公对生命意义的迷茫。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成长的视角对《棘心》、《女兵自传》、《悲剧生涯》、《结婚十年》和《退职夫人自传》等自叙传小说进行细读,探讨这些小说在叙事上的策略,以此完整地把握现代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发掘女性自叙传小说的性别意义,以一种客观的眼光重审现代女性的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12.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追求文学独创性的作家,1946年其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的出版让他在文坛上享有盛誉,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作者用一种诗意的叙事方式围绕果园城讲述了一个个亲切又凄凉的故事.作者着重分析师陀《果园城记》中的人物形象是游走在爱情边缘的女性,孤独不得志的知识者和卑微坚忍的小人物,并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及作家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在分别以农民起义领袖和封建帝王为主要人物建构的当代历史小说作为一种潮流逐渐消退之后,低调悲剧成为主流。作为悲剧人物,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女性、商人和政治家常陷入无方向感、无精神动力的日常生活中。但将时代悲剧与人的心灵相结合的创作取向应该看成是当代历史小说在帮助人认识自己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欧茨在其长篇小说《光明天使》中讲述了一出复仇悲剧,主人公欧文和科尔斯顿在重压下展现出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但性格缺陷却让他们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理想的崇高与奋斗的逆行这一悖论使得主人公注定以失败告终,也使小说流露出浓烈的悲剧意蕴。文章从悲剧与性格入手,探析《光明天使》中人物性格缺陷与其悲剧结局的关联。透过性格悲剧的文本表象,展现在叙事背后的是欧茨的忧患意识。一方面颂扬了时代激昂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又内隐着她对美国当代社会弊端的关注以及对青少年成长、激进女权主义运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世纪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弃妇母题在叙事策略方面有三个独到之处:一是弃妇形象:非完美的反传统女性成为主流;二是情节模式:以弃妇复仇和再觅幸福为主;三是叙事类型:欲望叙事和暴力叙事交织.这不仅反映了女性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思索,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出女性读者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从女作家批评、女性文学批评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指出莫里森在创作时借助母性之叙事视角,聚焦于黑人母亲,通过她们的感知与处境,借助读者之凝视,真实地再现了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存在的美国社会里的遭遇。她从多个角度深刻地剖析了历史语境下美国种族主义、奴隶制、父权制及白人文化殖民是自己所属种族及黑人女性受迫害并产生悲剧的根源,莫里森通过母性诉说之悲剧主题揭示美国非裔种族、非裔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表征一个民族共有的严酷生活处境。还指出莫里森母爱之歌的谱写表明其在严酷生活的历史境遇下,探寻黑人个体生存、民族文化认同及民族文化出路时对母性价值的思考,美国黑人的成长离不开母性的指引与本民族文化的滋养。莫里森母性诉说在人性道德的追问中给人类以希望。  相似文献   

17.
以苏格兰为创作阵地的当代女诗人薇姬·菲伍尔,因阴郁而辛辣的笔触令她的作品极具风格。诗人常从女性角度出发揭示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把女性日常的家庭琐事嫁接到神话传说、童话故事、色彩绘画等多元化的艺术领域。文章通过分析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段,发现诗人通过运用修正、改写、私人化挪用、“艺格敷词”的叙事策略,巧妙地打破了西方悠久的性别书写传统,颠覆了以男性“凝视”为主导的审美倾向,重新塑造了当代女性积极的生存风貌,为当代女性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冲突提供了一种纾解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远山淡影》是英国当代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成名作,小说的叙事呈现不可靠的特质。之前对小说不可靠叙事的研究主要以布斯的不可靠叙事理论为依据,阐释叙述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种阐释略显片面。费伦的理论在不可靠叙事中增加了读者的维度,将不可靠叙事分为“契约型不可靠叙事”和“疏远型不可靠叙事”两种类型。论文将以此为依据,分析这两种不可靠叙事类型中叙述者、作者和读者三者互动的动态过程,以阐释不可靠叙事对小说主题表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惠芳是一位守望乡土的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她依据女性切身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以荡妇为基本特征的乡村女性世界。概括为三类人物系列:一是在越轨的行为中,蕴含着对精神境界的向往与提升;二是在情欲的驱动下,表现出对生活法则与道德规范的大胆蔑视与叛逆;三是采用传统的偷情或调情方式获取生命激情的宣泄和满足。在作者笔下,所有女性都无法逃脱既定的悲剧命运。在当代文坛上,孙惠芳所表现出的女性体验、生命视角与人性关爱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广大妇女戴着“三从四德”的枷锁,恪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形成了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温柔贤慧的女性模式。这种模式影响至今,窒息了多少人才。这是女性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作为当代女性,尤其是当代女大学生,我们绝不能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