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篇长作,一直是短篇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人民文学》在一九八三年九月号专门发表了十几篇短小精悍之作,并在“编者话”中大声疾呼:“我们想特别提倡短小精炼的短篇。”在这里,我想就短篇小说构思的艺术特征,在理论上对横切的艺术作点探讨,也许不无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1935年8月19日,海明威在致伊凡·卡会金的信中对短篇小说的成功与否作了这样精辟的诠释:“如果你写了一篇又强又烈又含蓄的短篇小说,人家读了就象读了一部长篇小说似的,那么,这部短篇就能持久。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经久不衰的”。①海明威不愧为小说名家,他对短篇小说的阐述可谓入木三分:包容着长篇小说那样丰富内涵的短篇作品才能真正令人回味无穷。《弗朗西斯·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是海明威短微小说中的精品。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主题.严密紧凑的情节组织,淋漓尽致的人物刻划等等都表明这是一部“显示了海明威几乎全部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项链》原名《首饰》,发表于1884年初。它是“短篇小说之王”、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盖·德·莫泊桑脍炙人口的短篇名著之一。从发表到现在,虽有九十七个年头了,但在世界文学艺术的宝库中,仍然象一颗莹灿的艺术明珠,放射出绚丽夺目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4.
周立波是一位卓有成就、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优秀作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贡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事业”。(周扬语)在小说方面,除了《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等几部长篇之外,他还为我们留下了几十个短篇。一九七九年二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周立波短篇小说集》,选入他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这些短篇和他的长篇一样,反映了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塑造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新人,显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中也使我们看到了作家光辉的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5.
约翰·契弗(1912—19.82)在美国当代作家中是个名家,曾多次获奖。他的作品从1958年起开始流传到其他各国,到目前已译成十五种以上的文字。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写了五个长篇和一百个短篇。1978年在美国出版的《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是契弗本人从历年短篇中精选而成,共得六十一篇。此书的出版,在美国被认为是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和许多作家的创作经历不同,老舍是以写长篇小说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的.如果除开作家青年时代的习作《小玲儿》不算,那么,他的短篇小说的真正发轫之作,乃是一九三一年十月发表的《五九》.而在这之前,作家已经写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和《小坡的生日》等四部长篇了.尽管老舍曾经谦称他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但是,由于作家在写作短篇之前已经具有充足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特别是他在艺术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是可观的(主要有《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五个集子,合计约五十余篇),而且在质量上一般也是较高的,其中的几篇佼佼者,即使列入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杰作之中也毫无愧色.这样,具体探讨一下他的短篇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与特色,就不是没有必要的了. 独特的题材领域几乎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会以他独特的  相似文献   

7.
浅析沙汀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刘跃沙汀,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从30年代初踏上文坛到全国解放前夕的将近20年的创作道路上,出版了《法律外的航线》等9个短篇小说集,收短篇小说70余篇。纵观沙汀的短篇小...  相似文献   

8.
村上春树作品既有象《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拧发条鸟编年史》、《1Q84》这样的长篇巨制,也有10余册短篇小说集,他还翻译了很多美国当代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和长篇作品一样以其内容复杂、风格奇诡为特点。在村上研究中,对于这些短篇还未给予足够重视。村上的短篇既是他长篇小说探索的前奏,又是他一些重要思考的试验田。将村上的长短篇结合互见,会让我们加深对村上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的小说中,有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经典的《杀人者)”①,也有被称为海明威一生中最优秀的短篇《弗朗西斯·麦康伯幸福却短暂的一生》和《乞力马扎罗的雪》。而《一个干净的明亮的地方》尽管在国内提及它相对较少,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却是美国评论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不少评论家将它列为海明威短篇小说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拟从该馆的艺术特点和主题两方面浅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既没有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海明威笔下带有“重压下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codehero),也没有描写战争和暴力的惊险场面,更没有…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翻译了七十四篇短篇小说,比他创作的三十四篇(包括文言体小说《怀旧》)多一倍以上。他说:“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下面,就他的短篇翻译,探讨他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饥饿艺术家》这个短篇小说 ,从艺术家与卡夫卡本人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艺术家们对艺术所表现出的“不满意” ,艺术家形象的创意这三个基本角度出发 ,旨在剖析卡夫卡著名的自我投影式写作。通过对卡夫卡短篇《一场常见的混乱》的重新解读 ,探析卡夫卡作品中颇为独特的图像式象征性书写。揭示正是卡夫卡的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此的自省和深沉思考 ,使他的作品真正成为了那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代短篇小说这一文类逐渐成型而独立。某种程度上,它与诗歌的距离比与长篇小说的更近。《小说月报》的“短篇独尊”观念是对世界文学潮流的应和。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在实践中和理论上探索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性质和特征,初步回答了“现代短篇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创作,分别收入《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故事新编》收集的八篇小说,都是历史题材,而且都是第三人称手法,短篇中没有涉及到“我”这个人物,兹不议。《呐喊》里有小说十四篇,《彷徨》里有短篇小说十一篇。在这总共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在作品里有“我”这个人物。这十一篇小说是:《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的创作代表了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他的三百余篇短篇小说,象群星一样,为法国文学天宇增添了灿烂的光采。但是,在赞美他那些短小精悍的艺术珍品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他那洋洋大观的巨幅画卷,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同样不失为艺术珠宝,在世界文学宝库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一《一生》是莫泊桑第一部长篇小说。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看了他的门生这小说的创作提纲后,便赞叹道:“啊!真的,好极了,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长篇小说,构思得非常巧妙。”小说发表后,便引起公众和报界强烈的反响。由于小说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约翰·契弗(1912—1982)在美国当代作家中是个名家,曾多次获奖。他的作品从1958年起开始流传到其他各国,到目前已译成十五种以上的文字。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写了五个长篇和一百个短篇。1978年在美国出版的《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是契弗本人从历年短篇中精选而成,共得六十一篇。此书的出版,在美国被认为是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契弗有美国的契诃夫之称,他的短篇确有特色。看来寻常的事,他顺手拈来,不着痕迹,就成一篇故事。他熟悉中产阶级,写他们的生活,也写他们的精神世界。物质上该有的,他们都不缺:别墅、汽车、游泳池等等。你会发现他的人物在海滨避暑,在山上滑雪,在鸡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了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短篇名作《人妖之母》在艺术上的“得”与“失”。《人妖之母》之“得”在于其选材、人物形象、风格方面的成功;而其“失”则在主题的分裂,即“金钱的恶果”与“虚荣的恶果”两个主题的出现破坏了作品的整一性,也有悖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这是莫泊桑以创作中的“败笔”为我们提供的教益。  相似文献   

17.
姚雪垠虽然从一九三八年创作《春暖花开的时候》起,“兴趣和追求就转向长篇”,而“对写短篇小说的兴趣淡了”,但写作中、短篇小说,确实是他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站。据作家自己回忆,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一九二九年发表在《河南日报》副刊上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王汶石是当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他的作品曾以能及时反映我国农村的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以活生生的人物,生动风趣的情节,朴实优美的笔调,炽热向上的感情;以他质朴、明朗、峭拔、机趣的艺术风格,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获得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重读他于粉碎“四人帮”之后重新出版的短篇集《风雪之夜》,却仍然感到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仍然从精神上得到鼓舞。在进一步提出作家要重视农村题材,要努力塑造农村新人的今天,认真研究王汶石的作品,探讨他的艺术经验,对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肯定是有益的。王汶石是由搞戏剧创作改为写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9.
韩映山同志是白洋淀边成长起来的作家。在二十年的创作道路中,他先后出版了《一天云锦》、《作画》、《水乡散记》和选集《紫苇集》、《绿荷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中篇小说《绿苇丛中》、《莲蓬荡》、《金喜鹊》。本文就其短篇,试从艺术上初步探讨一下他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一论、再论《茅盾短篇小说的浓缩艺术》二文中,是从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写作技巧方面来探索他是怎样将深广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内容“浓缩”在他的短篇小说里的,本文试从他落墨于人,却着眼于剖析社会的视角来进行探索,因为在茅盾的头脑里,时时刻刻都在负荷着整个社会。早在“五四”时期,他就针对鸳鸯蝴蝶派把文学当成“为游戏,为消遣”的东西而提倡“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这个“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这种为人生的文学观发展到4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