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民行为需求与居住区绿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设计必须结合人的行为规律,如今已成为设计者的共识,在设计居住区绿地时也不例外。为什么许多看上去很美的花园里却空空荡荡?为什么整齐的绿篱屡遭破坏?为什么精致的栏杆挡不住践踏草坪者的脚步?这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设计者没有考虑居民的需要所致。许多设计往往只注重图案效果或仅满足于绿化的生态功能,而对绿地的休憩、活动、交往功能考虑不周,造成居民使用上的不便。居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绿地空间?在这方面已有许多论述,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绿地空间与居民行为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出部分规律,以期能对居住区绿地的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詹伟锋 《安家》2006,(12):275-278
对于泛海国际居住区--这座城市中心最后的超级大盘,溢美之辞已显多余:朝阳白金地段,两大使馆区,三大涉外商圈,三面绿地公园,260万平米"城中之城",在朝阳公园辐射所至的地圈,甚至在整个北京城区,像这样不可复制的城市级资源已属罕有,因此,泛海国际居住区,堪称城市腹地最后的完美传奇.  相似文献   

3.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城市》2006,(4):56-58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景观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居住区设计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住宅的建筑风格和户外环境是整个居住区形象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人们习惯于通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评价,来感知和判断居住区的格调和品质.如何形成优美的户外环境?这绝不是单纯的栽花种草可以做到的,而需要对居住区环境进行系统而完整的专业景观设计.优秀的景观设计应与住宅有机联系,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景观的布局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要以文化为背景,以建筑为依托,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从而使居住环境变得更具亲和力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冬季来临,周边过于茂盛的树木遮挡了家中的阳光,导致室内阴冷,成了不少居民心中幸福的烦恼。树木生长若影响住宅采光、通风、交通信号、照明等正常使用,该如何处理?根据现行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修剪、砍伐树木。公共绿化如行道树、绿化带、公园绿化等,由其养护管理绿化主管部门或者其确定的单位负责。居住区绿地的养护管理,由全体业  相似文献   

5.
分析从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卫生环境、空气环境、绿化环境、水环境、声光热环境和特色环境入手,以成都市和祥苑为例,提出充分考虑居住区环境要素设计以提高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健康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型居住区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不利于大型居住区居民的安居乐业,甚至会危及大型居住区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大型居住区社会治理,需要重视居民生活工作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组织架构,增强资源配置,健全财政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动员和利用行政、市场、社会多方力量,促进大型居住社区治理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淳 《城市观察》2012,(1):109-114
近年来,特大城市为了缓解内城人口压力,在城市周边地区建立了一批大型居住区,与此同时,这些居住区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情况也成为了社区居民们的关注焦点。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北京市为例,对其外围六个大型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情况及其居民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如教育资源、交通状况、文娱设施等5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于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嘉明  马德良 《城市》2007,(8):47-4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居民的住宅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整体规模的居住区将逐渐取代原有的无序居住格局,并将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9.
《城市》1990,(3)
川府新村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实验住宅小区之一,位于天津市西部,是长江道居住区的一个新建小区。根据居住小区的规划分为4个居住组团和2个公共服务组团,占地12.83公顷,小区住宅建筑设计除要求各具特色、满足生活需要之外,同时注意了环境绿化的设计。川府新村绿化规划设计分为4级,即中心区绿地、组团绿地、住宅庭院绿地和房前屋后绿地。  相似文献   

10.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33-33
四川省成都市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城乡统筹中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其中,成都市温江区现有已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33个,正在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2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存在居民身份转变、可持续就业、社区融合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新机制,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管理创新,成都市温江区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互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1.
现有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常忽略居民审美喜好,导致其不能完全符合游憩者喜好。本文以山地居住区环境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城区不同环境中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展开调研,运用视觉美景度(SBE)评价,结合主成分因子提取法,构建适用于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第一,景观色彩丰富程度,对山地居住区环境影响最大;第二,因地制宜地梳理山地居住区植被显著度与景观空间序列,能提升居住区环境整体质量;第三,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与美景度值呈负相关,根据居住区内地形条件分区域营造植物景观更符合居民审美喜好。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进程中,郫县国土资源局紧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科学处理保护、保障的辩证关系,通过积极搭建土地综合整治平台、推进市场化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了工业向园区有序集中,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梯度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稳步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  相似文献   

13.
贾秉志 《城市》2006,(4):77-78
伦敦整个城区(指大伦敦)的规模为1500平方公里,在这样大的城区范围内,各区域的居住区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伦敦东区居民中,外来移民的比例较高,环境差一些;伦敦南、北两区中,普通阶层的居民比例较高,环境相对一般,住宅的装修也很普通;与其他几个区域相比,伦敦西区的居住环境是最好的。下面就以伦敦西区一处笔者较熟悉的居住区作为范例,讲述那里的居住环境、建筑形式及其服务设施。该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与城区边缘中间的位置,属城市中心区外围地带,具有低丘陵地貌,这一带的道路也随着地形自然形成高低起伏的样子。这里的“居住区”只是居住区…  相似文献   

14.
浙江嘉兴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十五"期间涌入的流动人口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嘉兴市2007年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服务管理流动人口的管理机构--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并赋予了流动人口一个新名宇:新居民.这项改革举措,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髓,也推动了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嘉兴,为嘉兴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  相似文献   

15.
陈芳 《科学发展》2012,(10):80-83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城市发展出现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城市居住区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居住分异"现象,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空间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给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混合居住是目前解决居住分异的一种重要途径。混合居住模式以消除居民的社会差异为住宅建设的社会意义和目标,是解决不同社会阶层隔离、促进不同居民交往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林云 《职业》2013,(3):10-12
"精细化"就业服务就是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职业指导是就业服务中最基本的工作,包含了就业服务的大部分内容."精细化"职业指导能大大提高"精细化"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是实施"精细化"就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实现"精细化"就业服务以人为本的宗旨,离开职业指导谈"精细化"就业服务,将失去根本,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7.
李桂玲 《职业》2008,(14):91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最宝贵、最活跃的生产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企业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使之能正常生产.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是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是居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其建设标准是规划审批和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现行《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属于天津市工程建设行业标准.于2000年开始实施.对当时居住区配套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城市经济与建设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亟需对现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及定额标准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9.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33倍,行业收入差距为1593倍,地区收入差距为2.43倍,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相差23倍.在题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论坛主旨报告中,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华福周指出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四大"病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仍然较低: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分配秩序不规范;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应对河南省城乡居民老龄化巨大的压力,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构建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公平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