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小城镇建设是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城乡市场结构协调发展可促进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意识转变.城乡市场结构协调发展可加快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进而提升城镇化质量.针对民族地区城乡市场结构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存在的制度、产业和人才等问题,提出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跨越式发展,构筑产业支撑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和农村各种资源要素逐步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农村城镇化过程必然会对农地利用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发系列问题。论文立足于湖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阶段、过程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湖北省农地利用的变化及其趋势、农地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论文并以湖北省农村城镇化顺利推进、农用地有效利用与保护、湖北省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湖北省农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地是重要资源,它关系到粮食生产安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推进城镇现代化过程中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保护农田耕地的思想认识。弘须从贯切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侵占农田、破坏耕地的种种现象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法律监督、政策制订执行的力度。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在给民族地区带来经济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使得其民族文化的保存面临挑战。论文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为基础,从城镇的"可意象性"入手,指出首先应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贯穿民族文化保护的思想,然后通过赋予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对城市的可意象性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物质形态要素民族文化内涵,并依照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城镇的空间结构布局,通过物质环境要素的塑造,营造一个具有民族文化意蕴的民族城镇,以此来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运行效率取决于城镇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所形成的合力,还取决于运行于其上的“城镇化制度平台”所产生的“阻力”的大小。农地产权制度状况是构成农村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曾经有力地支撑了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一段时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蕴含的重大制度缺陷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众多的农地产权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比较有利于城镇化的一种安排。  相似文献   

6.
论文认为我国的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民族地区缺少中心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体系没有市建制等问题。民族地区城市应广辟融资渠道,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重点扶持建设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等措施,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而且可以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尚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生态文化环境受损及盲目开发、民族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等突出问题,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育特色产业、合理规划和开发等措施,发挥城镇化的积极作用,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其城镇化的基本内涵、现状及演变的一般规律。其在将来发展的目标应是复合性的,目前发展的难点是产业在城镇范围的集聚;基本路径是通过产业聚集使经济资源向城镇集中,进而吸引、留住乡村人口。政府应发挥能动作用加速产业的转化和聚集。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与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原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其中 ,城镇化水平的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加快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必须要充分利用政策优越制定长远规划 ,建立起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小城镇三个层面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聚集与土地问题之间的深层矛盾日益显现,土地征用中的利益失衡现象十分突出。为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立土地收益权一次性买断机制,执行乡镇企业产权中土地资产的分割制度,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农地流转的保障制度建设,成为城镇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农村土地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江西省小城镇发展的概况 ,并预测了江西省城镇用地的发展规模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江西省农村土地城镇化的五种不同的方式 ,最后针对江西省农村土地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强调要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农村城镇化建设以新的内涵和意义,农村城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容和基本目标,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民族地区在新时期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以期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为主要线索,揭示市场化改革对于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显示,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村土地市场有部分替代功能,但当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有限的替代功能就难以再满足要求,而与正式土地市场缺位相关的问题就会一一浮现.正式农村土地市场和最优土地产权结构的形成,则有赖于土地产权的明晰.在现有土地制度和城乡壁垒下,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绩效之间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影响了中国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逐步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城市化则持续担当着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与城市化的关系后认为,城市发展需要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尤其需要与房地产开发的协同发展,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的过度繁荣态势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特别是一些一二线城市,成为抑制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对此,各方要采取有力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实现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开发乡村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可以很好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包括岚安在内的贫穷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应科学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克服发展的一些困难,采用相应发展对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极大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显性化。农业经营比较利益偏低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方面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都需要有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因而,应设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的协同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新任务。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法制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民族法制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应当以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作为法制建设的依据,建立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和维护各民族合法权利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制度的缺失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制度的制约。中国的土地既不能完全国有制,也不能走西方国家私有制的道路,唯一的选择是在双层经营管理体制下强化和稳定农户的承包权,加快培育土地流转机制,促使其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城乡统筹中最复杂敏感的问题,牵涉到多方利益和矛盾。在重庆市面积高达85%的山地进行土地流转,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经过不断摸索,重庆市以梯度移民的方式,土地置换方式,退出与集中规划的方式,着力推进统筹步伐,保住粮食产量和耕地红线,为在山区进行土地流转,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深化城乡统筹的下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