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张东荪与冯友兰对理学的不同解释舒文,张耀南一九三九年,冯友兰(1895—1990)《新理学》一书在上海出版。这部书的主要工作,是改造旧理学,建设“新理学”,其所用的工具便是柏拉图的“理念”(Ideas)和新实在论的“共相(Wniversals),在...  相似文献   

2.
如何接着新理学讲?─—冯友兰与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折吴疆(南开大学哲学系)一冯友兰自谓其新理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讲的,故而仍是理学一系的传承,但他却不是“照着”讲,而是吸收了西方逻辑实证主义与新实在论的思想,所以又是“新的”。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3.
“当代新儒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冯友兰,在创立有异于宋明理学的“新理学”体系中,基于逻辑学的类理论,独具匠心地提出了一个哲学境界最高且颇为深奥的“大全”概念,这一概念蕴蓄着丰富的逻辑思想。遗憾的是,对冯友兰的“大全”逻辑思想,迄今罕有专论且欠深探。笔者不揣冒昧,对其探赜索隐,请专家不吝赐教。冯友兰在“新理学”体系中,按照个别(特殊)与一般(普遍)的关系,创立了从分子到殊类(子类)、从殊类到共类(母类)、从共类到大全(全、大共类)的逻辑分析法,使其哲学内容表现为由具体事物推演出实际、由实际推演出真际,…  相似文献   

4.
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冯友兰是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最为持久、同时也是引起极大争议的一位哲学家。新理学一问世,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是非功过作出了见仁见智的评说,“冯友兰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有声称“接着程朱理学往下讲”的,如冯友兰先生,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有隐然“接着陆王心学往下讲”的,如贺麟先生,创立了被称为“新心学”的哲学学说。他们的哲学创造,都通过对中国哲学中特定学脉的自觉选择和继承,而坚持了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他们又在自己的哲学中融摄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因素,如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乃是程朱理学与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奇特结合,贺麟先生的新心学则是陆王心学与西方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精巧融汇。与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不同,我要讲的是“新人学”。中国…  相似文献   

6.
陈代湘 《船山学刊》2003,(1):109-112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哲学体系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来源 ,但最主要的来源是中国的程朱理学和西方的新实在论。冯先生在《中国哲学史》这部开创性的著作里 ,选取了程朱理学 ,尤其是朱子学 ,作为他新理学的理论前提。在构筑新理学体系的过程中 ,对朱子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选评和改造。一、理气论理气论是朱子学的核心 ,也是新理学的理论基石。新理学的理气概念是对程朱理气范畴继承和改造的结果。对于朱子的理气论 ,冯友兰首重其形上形下的区分。朱熹说 :“天地之间 ,有理有气。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生物之具…  相似文献   

7.
“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冯友兰潘德荣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生于河南唐河祁仪镇一书香之家。其父冯台异是清朝戊戌(1898)科的进士,曾任湖北崇阳县知县。191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开始系统学习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8.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本文力求阐明冯友兰的新统的内在涵...  相似文献   

9.
安继民 《中州学刊》2003,5(3):148-152
本文从哲学本体论视角立论 ,试图证明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性质在本土化意义上置根于道家 ,冯氏不是新儒家 ,而是新道家 ;但同时承认 ,就文化意义上 ,说冯友兰是新儒家可以成立。就“道统”意义而言 ,中国人追求真理的传统是一个儒道互补的动态平衡过程。冯友兰作为一代宗师 ,他为种族生存权和文化合法性奋斗终身 ,因此 ,他的“接着讲”决不仅仅是接着哪一家来讲 ,虽说他的新理学之根柢确在道家。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的艺术论和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的艺术论和美论严志明(武汉大学哲学系)关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新理学系统,已有不少的文章或专著作了研究。本文则拟就冯先生的艺术论和美论作一初步梳理,试许其得失,以作借鉴。这里,首先须说明的是,由于冯先生关于艺术本质的看法前后变化较大,故本文对...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采用中西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改造,使之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新理学观。冯友兰之理与朱熹之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新理学比朱熹的理更抽象、更彻底。同时,新理学也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理学简论     
冯友兰氏一贯主张:哲学之用,不在于提供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生的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冯氏称之为“天地境界”。冯氏的哲学创造,其中心就是天地境界。冯氏的《新原人》一书专讲天地境界。所以《新原人》是冯氏新理学的中心著作,其他著作都是为《新原人》的天地境界说分担特别任务:《新理学》提供其形上学基础,《新事论》提供其文化哲学,《新世训》提供其生活方法,《新原道》阐明其在中国哲学的地位,《新知言》阐明其在世界哲学的地位:堪称“五翼”。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一般说来是比较清楚的。本文的主旨,是对“新理学”形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进一步的分疏与检讨,将以深入了解“新理学”哲学理论建构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新理学”的形上学与传统理学的理气论作一些简要的比较,以辩明二者的同与异,从而加深对二者的了解。 一、实与真 《新理学》一开始给出了三个基本概念,即“实际底事物”、“实际”、“真际”。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实际的事物”与“实际”的区别何在?照《新理学》说,“实际底事物是指有事实存在底事事物物”,“实际是指所有事实底存在者”(《三松堂全集》第四卷,第11页)。但这个定义还是不算明确,它没有指明“实际底事  相似文献   

14.
“三史释今古 ,六书纪贞元” ,冯友兰先生兼治哲学史和哲学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写下灿烂一笔。除了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地梳理诠释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 ,先生还以其学贯中西的营养 ,致力于建构融合不同文化的哲学体系 ,即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贞元六书”中展示的“新理学”体系。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的邓联合先生在对“贞元六书”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传统形上智慧与社会人生的现代开展》一书 ,对“新理学”体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解读。该书近日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凡 2 4 .5千字 ,共五章。作者直面冯氏文本 ,又在“回到冯…  相似文献   

15.
曲兰英 《兰州学刊》2006,(10):28-30
《新理学》是冯友兰《贞元六书》之一,是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广义宇宙论。其主要观点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锤就过程。这就是他由只承认“理在事先”到既承认“理在事先”又承认“理在事中”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形式抽象的哲学与人生意境的哲学———论冯友兰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内在张力郭齐勇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代表作《新理学》等“贞元六书”的杰出贡献、价值及其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①。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冯先生重建中国传统哲学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们遗忘的组成部分。冯先生在晚年曾对...  相似文献   

18.
三、四十年代,冯友兰通过融会中西哲学,创建了影响颇大的新理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以冯友兰对哲学的一系列观点为基本前提的。本文拟对冯友兰的哲学观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的时贤。 冯友兰的哲学观,是在同逻辑实证主义进行论辩中建立和阐发的。逻辑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流派,它是由一些自称为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创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历史”。他在主张历史客观性的同时,指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是历史上主观精神所创造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历史的建构。传统与历史共同成为民族精神联续的纽带。冯友兰的历史本质论是受其“新理学”哲学立场决定的。在他看来,历史在本质上就是受到“理”的贯注、由诸多历史事物组成的有机体。冯友兰主张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体现了他维护和发展儒家文化的新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抗战时期所著的“贞元六书”中,《新知言》是专讲新理学b方法论的,冯先生不满足于《新原道》对道统的叙述所确立的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他更希望通过“方法”把新理学放在现代世界哲学的广阔范围内加以考察。《新知言》首先从知识分类着手,讨论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试图给哲学划界;然后把哲学分为两种:普通所谓的形上学和真正的形上学(或“最哲学的哲学”),并且把真正的形上学的方法描述为两种即“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正的方法又叫逻辑分析法,负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直觉的方法。《新知言》回顾了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几位大哲学家的方法论原则,如柏拉图的辩证法、斯宾诺莎的反观法和康德的批判法等,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观的考察和批判,以表显新理学的正的方法和逻辑经验论的逻辑分析法的异同,书的最后两章是论述负的方法即直觉方法的,这种负的方法在新理学整个理论体系的最终建构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