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德昌  张兆利 《社区》2004,(11):58-59
学校不得随意开除学生。目前,有许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负责任地将有 人,由当地政府予以批评教育,并采取有缺点的学生推出校门,这不仅使他们过早 效措施,责令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地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极易走上违 未成年人也  相似文献   

2.
和父母对阵     
《新少年》2013,(12):6-7
1.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可这个假期,在少年军校里,父母却成了我们的“敌人”。怎么回事?有兴趣你就接着看。  相似文献   

3.
“成人感”是少年时期特有的一种个性。理现象,是指儿童进。少年期后,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产生个体成熟的体验。“成人感”是少年期儿童个性结构发展变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对少年心理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少年“成人感体验的产生也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成人要尊重少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为少年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给予正确的评价;帮助他们确立理想,树立正确的榜样,切不能无视少年的合理要求,等等。成人要引导少年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合,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与父母沟通,不该让他们伤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少年犯罪提出一种新的微观冲突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受到成年人,特别是其父母的压抑与随之而产生的少年犯罪有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多年前就观察到成年人和儿童对境遇的看法完全不同。皮亚杰在儿童研究中发现,儿童是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思考问题,这个世界和成年人所创造的世界具有内在的明显区别。换言之,儿童不单是微型  相似文献   

6.
颜之推 《社区》2013,(26):14-14
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能力,以利于自己的行动。对那些不懂得奉养父母的人,我想让他们看看古人体察父母心意,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谈话;怎样不怕劳苦,为父母弄到香甜软嫩的食品;使他们看了之后感到畏惧惭愧,起而效法古人。  相似文献   

7.
1976年,在潘克拉托娃领导下,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和日常生活研究室向切列穆什金区五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及其父母作过询问。研究表明,少年的闲暇时间很多。在230名少年中,47%指出,当父母不在家时,他们在街头、庭院或某个同龄人的住处与朋友们一起度过自己的空闲时间。他们度过空闲时间的其他形式也不很多:各种小组活动(10%),体育运动分部(12%),阅读(80%),看电影  相似文献   

8.
自古英雄出少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少年、优秀少年。从他们的事迹中,可以折射出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沉着镇静、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临危不惧、奋勇救人的崇高精神;坚强勇敢、顽强不屈的优秀品格;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良好风貌;纯朴善良、心怀感恩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既凝聚着民族的希望,也显示出人类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这就是爱     
仁斌  洪峰  mari图 《新少年》2010,(1):10-11
翰墨小学的孩子,大多居住在凤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每天,他们都能看到城外的青山和穿城而过的小河。当大雁排成行追逐着白云飞过蓝天时,他们的父母也该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外出打工了。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许多孩子心野了,调皮胡闹再也不怕有人管教了。也有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否则,他们怎会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不着家?这些孩子心中备觉失落,学习时也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10.
蓉儿 《人生与伴侣》2008,(12):48-50
深圳市的一对小夫妻为了购房,想出了一个似乎两全其美的购房计划.让家住哈尔滨的女方父母卖掉旧房,支持他们在深圳买新房:他们则同意女方父母从哈尔滨搬到深圳和他们同住。谁知几年后,这一家人竟然闹得比仇人相见还要眼红——先是亲家双方无法相容,接着女婿与岳父母成了死敌,最后女儿竟将父母告上法庭,而且逼得老母亲最终跳楼自杀了……  相似文献   

11.
6名初中生结伴去游泳,当一名不习水性的少年不慎沉入水塘底时,其余5名同伴不但没施救,也没呼救,导致溺水少年失去了可能获救生还的机会。事后,溺水身亡少年的父母,将儿子这5名同伴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2.
劝孝     
自古忠孝首当先,不孝父母理不端。树有根来水有源,父母恩重如泰山。父母恩情有千万,万分能表一二三。青发难数恩难算,昼夜侍奉报不完。父母年老多孝敬,儿孙向你看样板。父母有病多侍奉,子孝妻贤福无边。儿孙都要敬老年,和睦家庭进财源。父母年老多孝敬,胜过死后鼓乐喧。父母有病若不管,死后知孝后悔晚。春夏秋冬不停转,人生哪能净少年。光阴似箭又一年,媳妇成婆白发添。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人人都应尽孝道,一辈一辈树样板。孝敬父母理当然,中华美德代代传。劝孝@李鉴照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贫穷的山村里,一个15岁的少年一步步地往悬崖边走去。月光如练,山峦如虎。他站在悬崖边上,泪水如河。因为他从小就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医生判定他只有几年的时光了。他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他决定自杀!  相似文献   

14.
黄亦兵 《百姓生活》2010,(11):19-19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质朴,善良,真诚。自我懂事开始,我就把父母当作一本书来拜读——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读他们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爱情。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候,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自己。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的目光。40年以后,这个孩子可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校长,世界名的物理学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十七岁,花一样的少年。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他,已经发育成熟了。可是长大的少年,却让父母越来越操心。逃学、恋爱、打架、沉迷网络游戏……父母越是禁止,他就越有兴趣去做,并且做得变本加厉。叛逆,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少年小说的多元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少年小说的创作范围明显拓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小说中均有反映。以往的禁忌题材现已屡见不鲜;多种族多文化的少年形象逐渐增多;小说背景也突破了狭小的圈子,甚至走出境外:少年小说出现了多元现象。随着民族与人口的变化,欧洲白人的相对减少和有色人种的相对增加,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及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不满足于仅仅了解白人中产阶级的文化,他们要求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是少年小说多元性的民族与人口背景。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经历了深刻变革,不同观念之争愈演愈烈,人们的处世态度、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甚至衣着与举止都发生了变化。凡此种种变革无不促进了美国少年小说的多元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黄耀国 《社区》2013,(15):58-59
刚到韩国首尔时,我们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与多数韩国家庭相处得也渐渐多了,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父母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19.
阿莲 《百姓生活》2013,(4):39-40
优秀少年遭车祸脑死亡,悲痛父母议定替儿捐器官 王政1996年5月出生于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王良喜是一名货车司机,母亲胡运枝帮人摆摊卖水果,个家经济收入微薄。王政从小读书认真刻苦,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20.
吴佳 《百姓生活》2013,(4):73-73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当婴儿哭泣时,不要急着去安抚他们,而是应该让他们哭一小段时间。这样有助于减少父母及婴儿的焦虑,而且父母及婴儿都可以睡得更安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