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日本生命教育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在教育内容上,把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教育方式上,把课堂教育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在教育时机上,把坚持预防和推进教育相结合,在教育途径上,坚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日本生命教育已经形成了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分析研究日本的生命教育,对于我国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省思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教育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意,也是高校加强与改进学生工作的迫切需要.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应强调生命认知、生命态度、生命安全、生命情感、生命审美和生命价值等几个层次的教育.实践中,一是要在教育理念中重塑生命教育;二是要在校园文化中渲染生命教育;三是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四是要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教育;五是要在理论研究中升华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社会变迁日新月异,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向是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最高层次教育则是眼界教育,即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方式上,应由塑造教育向成长教育和服务教育转变;在教育内容上,要加强生涯教育、眼界教育、心态教育和动力教育;在教育途径上,要大力拓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出发,澄清了公民和公民教育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民教育的措施: 创造一个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公民教育要特别突出权利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建设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伶 《阴山学刊》2007,20(2):102-106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要求,同时要挖掘幼儿园语言文学作品中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充分利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探索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使其在完成语言教育任务的同时,进行极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世界观教育在人类教育中的根本地位,是由世界观的实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世界观与教育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作为教育中的根本性教育,世界观教育在本质上不是认知性的,而是将认知性包含在自身之内的实践性教育。世界观教育的终极归宿乃是人的生活实践以及人的生活世界的进展与变革。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应该是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努力朝向人类之理想境界,极力达成人与世界建设性互动的实践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针对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今天,从引导创新创业精神的角度,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有必要在总结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现状基础上,以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例,阐述创新创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专业教育各环节中渗透创新创业培养和教育的价值、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潭瑜 《学术界》2008,(3):163-167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实践教育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知识传授的同一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育在其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育,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实践具有技术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无不在改变着教育实践的要素和形态。技术化教育实践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以促进人的发展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时代问题与挑战。对二者的认识需要在技术变革教育的逻辑和限度中来把握。在技术与教育观念、实践需求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揭示技术变革教育的三重逻辑,即知识逻辑、时间逻辑和空间逻辑。在发现技术与教育关系、实践和观念的限度中厘清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界限,警惕技术化教育实践发展中的行为主义、技治主义和教育思想观念发展的自我固化。在技术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中寻求扩展技术变革教育限度的路向,以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变革育人新范式和发展技术融合教育观念新方式实现未来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最贴近教育实践的一种教育理论,原教育理论虽然在形式上与其它的教育理论相比不"合格",但却是教育实践者在解决教育问题时最青睐使用的教育理论。由于其生成和存在方式的特殊性,使其拥有了其他教育理论所不具有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成为了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哲学。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有必要在高校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分为生命认知教育、生命情感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应在转变理念的基础上,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形成由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环境资源三者相互整合共同作用的生命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3.
作为艺术教育发展体系中的高等阶段,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它的完善才意味着整体艺术教育体系的良好发展。在艺术教育领域有着不同的教育观点引导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在此主要运用整合的教育观念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实施,来分析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异化与教育的美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是个体人性生成的途径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现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劳动的替代;劳动的人性意义在人类个体身上直接表现为教育对人性的意义。所谓教育的异化,就是指教育走向对人性的反动;教育在完成人性构成的同时也使人性走向片面性。所谓教育的美化,就是指教育对人性的全面复归;人性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最高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周利兴  周燕 《学术探索》2012,(11):164-16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公平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当前,我国在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教育权利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效果的不公平四个方面。新形势下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是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时间,从教育的起点上实现教育公平;调整教育资源的布局,增加城镇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增加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效果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教育主体教育交往活动的持存必须和共识相伴随这个意义上,在教育秩序这个意义上,教育制度如同命运一般,是不可选择的。但教育秩序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教育调控机制只有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教育共同体构成形式、教育组织方式的一元化。教育调控机制必然有教育习俗、教育习惯、教育传统或道德规范、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法律)等制度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制度形态不断走向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所有教育共同体之间的教育习惯、教育习俗、教育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制度等制度的内容与形式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教育制度存在的必然性不等于教育制度形式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育以及教育的效果。因此,应该从接受动力的激发、教育的生活化、心理机制的优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等几方面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是传统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传统教育价值观和现代教育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我国现代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从中国传统教育价值观入手,重点阐释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教育观点,而后紧密结合现代教育特征,尝试性地梳理了传统教育价值观和现代教育之间冲突与融合的脉络,以期现代教育能够在这种冲突和融合中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9.
赵倩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120-123
作为艺术教育发展体系中的高等阶段,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它的完善才意味着整体艺术教育体系的良好发展.在艺术教育领域有着不同的教育观点引导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在此主要运用整合的教育观念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实施,来分析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分歧与对立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的基本问题,诸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的看法上。一、对教育目的的体认不同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起着指导、监督和评价的作用。不同教育理念之间的分歧与对立,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与认同上。同样,对教育目的的体认不同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不同教育观的根本分歧。素质教育在教育目的体认上,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能够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社会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操作、相融的人才;而应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