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名女子因与男友发生矛盾,一气之下跑到河边闹自杀,并在微信朋友圈内进行“直播”.男友看到后,认为女友又在无理取闹,便在微信中对女友冷嘲热讽、恶语相向,导致女友情绪失控溺水而亡.女子的父母便以男方在其女儿有危险的情况下,冷嘲热讽,刺激了其女儿,迫使其女儿落水溺亡,对其女儿的死亡存在过错等为由,要求男方承担40%的赔偿责任.男方则以女方已年满18周岁,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对女方的死亡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责任等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那么,女友微信直播闹自杀,男友恶语相向“骂死人”要不要担责?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审理后,从司法层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2.
频繁地与恋人约会,依偎在恋人的怀里互吐衷情,曾是许多女孩的爱情生活写照。为了爱情,她们可以不顾工作一天的疲倦,更能推辞闺中好友的邀约,只为了与男友厮守在一起,在八小时以外为爱情“加班加点”。可现在这种如胶似膝的谈情说爱方式已被一些都市丽人“淘汰出局”,她们希望在爱情之外还有一片自己的生活天地,有自己的交际空间。随着交通的发达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她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们不再把自己“绑”在恋人身边,而是腾出时间来穿梭于自己扩展的交际圈中,只把节假日作为谈情说爱的柔情时间,并标榜自己是“假日恋…  相似文献   

3.
新婚之夜,男方因种种原因不能过夫妻生活,女方大为不快,大骂对方是"太监"。随后又逢人便讲对方不是男人,接着又以此为由向法院提出离婚。男方认为女方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当庭提出反诉,要求女方赔偿名誉损失费,并公开赔礼道款。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小女人,我常常会很“无耻”地问自己所爱的人:“你会不会变心?”和所有热恋中的女人一样,我害怕爱情变老,对方会变心。 一日,遇见一位老师,他说:“其实每一段分手的爱情,首先改变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心,而是他对事情的看法。” “是这样吗?” “难道不是吗?”老师一脸肃然,“两个人相爱的时候,大家对事情的看法几乎一致,因为一致,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段爱情不可多得,更加珍惜对方。然而当两人中一个人比另外一个成长得快,差距就出来了,尤其在对待一些事物的看法上。  相似文献   

5.
一位外企女白领为了充分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在白领俱乐部的安排下找到了一位“分时恋人”:每个双休日,两个人在一起以恋人关系相处,其他时间各过各的,互不联系,互不干涉,互不打探对方的情况。女白领以为这就是她要找的爱情,她用心去经营,希望有所收获。有一天,她发现她经营的爱情原来是“空中楼阁”,住在这个“空中楼阁”里的,除了她,还有两位和她一样傻的女人,3个伤心的人决定查明真相,惩罚元凶…….  相似文献   

6.
杂烩     
身体味道可决定爱情感受据最新一期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味道是决定人们爱情和性爱感受的主要因素。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约有3/4的女性认为,偎依在情人穿过的衣物上,闻到那醉人的熟悉气息,能唤起昔日与爱侣间种种美好的记忆,且鲜活动人,仿佛就在眼前。美国赖斯大学最新研究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女性只需要闻一下男性的味道,就能知道对方对自己是否"有感觉"。  相似文献   

7.
你的性格决定了你对爱情的态度,你的态度决定了你在爱情上的收获。在爱情面前,你怎样表现自己?是把对方弄得六神无主后再套牢,还是一步步试探着出击?再不然守株待兔?做完以下测试,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一只爱情鸟,也会知道你的强项和弱点了。以有余补不足,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爱情究其根本,是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比如吴健雄和袁家骝,他们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彼此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9.
安子 《女性天地》2010,(9):45-45
有人说,爱情天平的两边应该是对等的,付出多少,就获得多少。但现实中“付出”那么多:青春、热情、金钱、真诚、时间、眼泪……“获得”也许只有一点点:一点体贴、一点关心,或者其他,爱情总是透着一股傻劲儿,往往为了得到想要的“珍宝”心甘情愿地全盘付出。想知道自己的爱情天平上上扬的砝码盘里,到底放着你想要的什么珍宝吗?去海底探险,答案马上揭晓。  相似文献   

10.
研究自杀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对预防大学生自杀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大学生自杀案例进行剖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杀行为“因穷至卑”和“因穷自杀”现象不明显;不同原因自杀的心理动机存在差异,并且主要集中在“情感挫折”、“学习就业压力”、“个人心理障碍”、“家庭原因”和“生理健康”5类。自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自杀意念的发生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他们在实施自杀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复杂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07,(3)
姓名:周小鹏毕业院校和专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发展及教育心理学硕士爱好:旅游、读书、听音乐性格:让人依靠的照顾者型星座:金牛座血型:O型目前职业:北京百合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职场经历:曾经做过医务人员、心理咨询师职业梦想:成为一名杰出的心理咨询专家、培训指导专家。周小鹏,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很“卡通”的美女,一天到晚总是笑眯眯的,喜欢搞怪,喜欢洋娃娃。“卡通”周小鹏有一个很适合她的甜蜜快乐工作——中国最大的婚恋网站百合网的一名爱情顾问,或称“媒婆”,  相似文献   

12.
一对新婚夫妻因一次错拿了对方手机,两人将错就错,模仿网络上的“交换手机测试爱情忠贞”。不料,从这一天起,两人之间隔阂丛生,随着误解和矛盾的不断加深,本来恩爱的夫妻因一场“新潮之举”最终酿成血案…  相似文献   

13.
什么样的口才才算好?有人说“能言善辩”才是好口才,有人说:“口若悬河”才是好口才,还有人说:“沉默是金”才是好口才。不一而足。律师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从而打赢了官司,我们自然佩服他“好口才”。然而倘若是一位商务谈判  相似文献   

14.
借口服务公司 德国汉堡一家颇为畅销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名为“我们为你找借口”的广告。刊登这则广告的人名叫布利斯,他眼见不少人为了工作、爱情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的琐事而苦于找寻借口,以博得对方的信任,但自己找借口总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而且自说自话较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布利斯灵机一动便设立了这家“借口服务公司”,专门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年末,"时光雕琢的美人"张曼玉又恋爱了。新男友是德国籍建筑师Ole,也是中国央视新大楼的设计者之一,小Maggie七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型男。她为了这个男友,在北京定居,做宅女、煮妇,甚至在北京学习像大妈一样坐公车、挤地铁、逛超市……回首她的爱情旅程,每一段都很勇敢,鞠躬尽瘁。1993年,张曼玉邂逅地产商人宋学祺,很快二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她大力支持他的事业。后因宋的资金短缺,张曼玉毅然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一千万,投入到宋的公司。1995年,宋的公司倒闭,张曼玉的积蓄也被亏空。而宋学祺却另攀高枝,张曼玉的爱情与金钱,顷刻间血本无归。几年后,为了前夫法国人阿萨亚斯,张曼玉离乡背井定居巴黎,努力学习他的语言和文化,极力适应与自己肤色、生长环境截然不同的丈夫。为了他,她放弃了片约和广告,专注地享受婚姻。她曾经向记者夸耀:"在法国的生活很简单,煮饭、洗衣等家务都是我一手包办的。"公主为了心爱的"王爷",甘愿洗尽铅华做个黄脸婆……有人说,张曼玉屡败屡爱,为爱不顾一切、死而后已,是为爱情"过度付出"的典型"爱情动物",对普通女性而言,她的爱情故事,是经验还是教训?  相似文献   

16.
何怿 《伴侣(A版)》2014,(2):55-55
正你是一个很现实很理智的人你是一个安全感很缺失的人你是一个敏感多情、充满幻想的人?爱情在激情褪去后,就变成了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裸婚时代》的热播让我们对裸婚更多了一份思考。有人说,裸婚到底是不负责任;有人说,裸婚是一种追求爱情的勇气。如果有机会让你成为一个歌手,你希望自己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歌手呢?A.清纯型歌手B.摇滚型歌手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国台湾台北市一名警察副局长,为了与女下属情人长相厮守,竟然向神明禀告,愿赠予对方23年阳寿,并亲拟契约见证爱情:以租金零元,提供住处居住23年并照顾下半辈子。然而,由于副局长事后翻脸,未履行协议,情人一怒之下向公众曝光了此事,一桩几近夸张的婚外情因此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现在问很多人最关心的是什么,他(她)会告诉你:今天我的粉丝涨了多少……而随便浏览一下微博、关注一下朋友圈,不管男女老少,各种姿势的自拍跃入眼帘,可谓进入了“全民自拍”的时代。著名演员陈坤对自己的一张自拍照说:“再不自恋就死了”。很多人都表示,微博、自拍让不自恋的人自恋了,让自恋的人更自恋了。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多女性都懂得欣赏自己,这其实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但是女性过度自恋则是一种病态心理,这对自己和他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伤害.心理专家指出,过度自恋的人通常会有这些心理特征: 1只有自己才是值得爱的 过于爱自己的女人,心理就像一面用来自我欣赏的镜子,不管什么时候,兴趣点只在自己身上,与外界交往,也只是在求证自我魅力指数.对于自己的性情、体态、容貌等都过分在意,总要找出几点能证明自己很优秀的理由,即使是自欺欺人.过度自恋的女人会对他人的质疑预备好完美的解释,即使说服不了别人,也会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  相似文献   

20.
解除婚约之后的日子,对于受伤的一方无疑是生解命中最灰暗的时期,特别是一些人格尚未成熟的青年人,在遭受到这样的打击之后常常会变得消沉、沮丧,或者借酒来麻醉自己。为了重建受伤的自尊,有的人甚至开始滥交异性朋友,把爱情当儿戏;还有些人威胁要揭发对方的隐私,甚至威胁对方的生命;有的则企图自杀。客观地讲,这些感情宣泄的行为都是为平衡心理所做的努力,但是这些行为都是不健康的、危险的甚至是违法的。那么怎样做才是健康的、安全的和合理的呢?不妨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痛痛快快地哭。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