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春节的食俗中,饺子是一种有特殊寓意的食物。年三十的守岁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正月初一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之音,这两天的饺子蕴涵着喜庆团圆、吉祥如意之意;初五是破五,更要吃饺子,将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  相似文献   

2.
徐成文 《社区》2010,(3):44-45
春节的食俗中,饺子是一种有特殊寓意的食物。年三十的守岁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正月初一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之音,这两天的饺子蕴涵着“喜庆团圆”、“吉祥如意”之意;初五是破五,更要吃饺子,将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还有“招财进宝”之寓意。  相似文献   

3.
酸菜饺子     
孙亮 《社区》2013,(5):34-34
他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当兵复员那年.憨厚的他娶回了一个水灵灵的江南女子。 尽管在外多年。他还是没有改变爱吃家乡饭的习惯。尤其喜欢吃东北那地道的酸菜饺子。女人很爱他,一开始就很细心地跟当地人学做酸菜,一遍遍地洗菜、腌菜,再等着白菜发酵变酸.然后包酸菜饺子。开始她做得非常吃力,手指被浸泡得又粗又硬。不知反复多少次,终于把饺子做得有模有样了。他回来,看见桌子上的酸菜饺子。就像对着心爱的女人一样亲切。两人的感情倍增,越来越恩爱。  相似文献   

4.
有关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初期,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有诸多高质量成果问世,但就地域特点而言,对近代东北移民尤其是汉族移民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成果较少,且多侧重对历史的叙述及移民形态的研究。因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族移民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民族学、人口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对近代以来通过"遣戍""移民实边"和"闯关东"等方式来到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交融等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从而补充、深化近代东北汉族移民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东北地域文化和文化交流方式的解读入手,阐述了东北社会文化环境引发的两种民居文化交流方式:中原居住文化的移植和居住文化的相互借鉴,指出了地理关联影响下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的建造差异。概述了东北地域环境中最能造就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特色的三个方面:地理气候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地域内部差异,并以此为线索,分析了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研究的特殊性和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陕北地区拜火遗俗的宗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地区的拜火遗俗既有汉族巫术的影响,又有萨满教因素的渗透,还有道教信仰的推波助澜这一切源于原始多神教,并与不同历史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此地的频繁活动颇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东北汉族民俗文化是由关内移民文化、东北原住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域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共同构成的,是多种民俗的集合体。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相互影响、吸收和共生,在东北特定地理环境下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汉族的独特关东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族、藏族、蒙古族天神观演变之比较孙悟湖一、自然宗教理性化——天神信仰在汉族、藏族、蒙古族的宗教发展史上,都有天神信仰。天神信仰相当于自然宗教的高级阶段。因为天神信仰已摆脱了巫术的粗俗,超越了祖先崇拜的狭隘,具有较深刻的理性。天神信仰中的天神蕴涵着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滇味”食俗的表象例证小吃与民族菜系切入 ,论证了其文化底蕴及产业开发价值 ,指出云南是照叶树林及亚洲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滇味”食俗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结晶 ,因此在对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中 ,有广阔的产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汉族丧歌和巴人土家丧歌的起源、演化和发展都受到原始宗教、民间信仰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汉族丧歌在西汉时由于官方的介入,纳入了仪礼的范畴,因而进入上层社会,由于大量的文人参与,致使产生了很大变化;巴人土家族由于长期信仰民间巫术、白虎崇拜习俗而使土家丧歌变化较慢,相对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宋代交子具体诞生地探考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北宋初期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出现的纸币。由于现存有关史料甚为缺少,要提供具体诞生地的确切资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它诞生于四川成都,是没有疑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论宋代民间淫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民间淫祠泛滥成灾 ,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民间淫祠泛滥与民间巫风盛行之间 ,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此外 ,由于宋代商业活动的兴盛 ,许多地方性的俗神迅速地向四面辐射 ;而两宋政权在对外关系方面的软弱无力 ,使得民众寄希望于神灵。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 ,对民间淫祠的打击几乎一直与两宋政权相始终。由于难以尽述的种种压力与需求 ,宋代官方政权无法彻底割断与它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南朝社会,岁时节日是荆楚民众沟通神鬼的重要时机,有着浓厚信仰的荆楚民众通过主动的姿态去祭祀神灵、禳除恶鬼.荆楚地方巫风盛行,岁时节日中巫术有着丰富的表现.岁时巫术行为依照性质与目的大致可分为辟邪巫术、求福巫术与预知巫术三种形态,当然这三种巫术形态并非界限森严,三者相错杂与融汇.南朝荆楚岁时的鬼神信仰与岁时的巫术手段相互倚重,鬼神信仰依靠巫术手段实际干预民众生活,巫术依靠信仰为自己提供存在的解释与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以农为本,农业与降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自古以来,求雨巫术便是农业巫术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龙自古被认为能够兴云布雨,从而成为求雨巫术中的主角。"以龙求雨"巫术主要有两种形式:以龙形求雨、逼龙降雨。  相似文献   

15.
巫术与人生礼俗--以宋代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巫术通常利用民俗作为载体,从宋代的催生礼、诞生礼到隆重的婚娶丧祭,无不反映出巫术与人生礼俗的密切关系,尽管其中掺杂了许多有悖礼制、荒谬和非理性的成分,却作为习俗融进了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湘西锁蛇属于辰州符中九丁十三川之遗存绝技之一,属防御性的感生性质的白巫术,但也能转化为极富攻击性的危害人命的黑巫术,是黑、白巫术的结晶体。“锁蛇”的内核注入了药物药效的科技含量。隔绝的地理机制和厚重的原始巫傩文化孕育并保存了这种蕴含着科技元素的黑白巫术的晶品。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巫术是人凭借魔法的力量使役神,而宗教则是人对神的迎合和膜拜.鄂伦春人萨满跳神的"助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巫术以篝火和跳圈舞促进太阳高高升起和放射强大的光明.近现代萨满跳神形式与远古巫术原型的一脉相承性说明了萨满跳神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具有鲜明原始信仰色彩的宗教,藏族本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相似性。比较分析本教和萨满教巫术仪式中“神灵附体”和祛病巫术中的“替身”现象,两者在昏迷原理、“附体”程序、“替身”仪轨和服饰法器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巫师和萨满的选择、训练方式和巫术仪轨的理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教和萨满教各有自己的特点,把本教和萨满教等同起来的观点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发达,巫术往往被贴上野蛮落后的标签,同时巫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存在必然有着自身的一套逻辑和内在结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特征,在巫术研究中能够发现某种程度上巫术文化也存在着此类特征,从巫术灵物与刑罚用具、巫术咒语与家族伦理和巫术犯罪与善恶观念三个方面尤其能够看到两种文化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巫术从种类来分,大体可以分为禁气符咒、作祟或除祟、樟柳与灵哥、厌胜和厌镇以及幻术几大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明代,巫术活动逐渐世俗化,由圣人之术演变成为谋生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