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腐败与反腐败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激烈异常的战争。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逐渐加大和腐败空间的逐渐缩小,一些冥顽不灵、执迷不悟的腐败分子为了能继续把手中的权力转化为腰包里的金钱,绞尽脑汁地“创新”着腐败形式,于是,权力“期权化”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腐败形式因其难以定性举证、难以查处而成为反腐的一道难题。但是,任何形式的腐败都不会无迹可查,都会有规律。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形式,透过现象探究其本质,把握其规律,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反腐能力,那么,权力“期权化”就不再会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是医学专家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身体虽有种种不适,但经医院检查又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身体状况。人生病,事实上都有一个由“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生病”的渐变过程。因此,专家提醒人们要注意“亚健康”状态,防“患”于未然。保持人的身体健康是这样,保持思想上的健康更是如此。平常,我们常常为一些曾经被认为是“好党员”、“好干部”的人的腐败堕落而震惊,但要细查原因,便不难发现其思想演变的轨迹,也是从“健康”演变为不易察觉的“亚健康”,最后突破了“临界点”,于是“病来如山倒”了…  相似文献   

3.
所谓权力“期权化”,实质上是权力“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它是指以预先支付一定成本取得收益权,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以由指定对象买卖、投资、变现的一种权力交易方式。由于权力“期权化”实施的过程十分隐蔽,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出台的《公务员法》所作出的“三年两不准”规定了公务员离职后要经历一定的权力冷却期,目的就是预防这种“期权化”腐败。但是,规定一…  相似文献   

4.
张珊  李诗 《领导科学》2003,(10):42-43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分子相继落马,这使得一些尚未暴露的贪官受到巨大的震慑,行为有所收敛。但是,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依然激烈,少数腐败分子仍然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不断变换出腐败新花样,“贪官外逃”就是新出现的动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近期,一本杂志上报道了一位挂职博士的从政感言。这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挂职博士,一年前被下派到中部某省的一个地级市担任市长助理,分管城建工作。在一年的从政过程中,挂职博士抵制住了种种诱惑。短暂的从政经历,让这位挂职博士深深感到,做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政治品格,要有“阳光思想”。好一个“阳光思想”!现在,不少人都认为,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其实, ﹃相对的权力如果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也极容易出大乱子。虽然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用来防止大权在握的人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但…  相似文献   

6.
权力具有扩张性和易腐性,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以往反腐败的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权力在管辖的范围和领域中的扩张和寻租,这也可以看作是权力在空间上的寻租和扩张。然而,在今天的腐败动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权力向时间寻租和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做交易,即所谓的“权力期权化”。最近,浙江省政协委员杨扬就针对这一现象提交了《领导干部“期权化”现象应引起重视》的提案。他说,领导干部“期权化”就是某些有职有势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权力和影响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地为某些企业、个体老板、外商牟取非法利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分销渠道经历了数次根本性的变革,特别是连锁经营业态的迅速兴起,挑战了传统制造商的领导地位,使制造商与经销商、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复杂,并使厂商之间的利益和地位冲突越发尖锐和突出。从以前的“长虹罢售事件”到“家乐福炒货风波”,再到“格力国美事件”,无不表现出厂商之间激烈的渠道冲突。这种冲突是利益的冲突,是控制权的争夺,它早已存在于分销渠道领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于现代商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厂商“博弈”,争夺渠道话语权厂商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博弈”状态,始终进行着控制与反控制的争夺。按…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已成为2006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最具传播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赶潮流、盲目跟风搞“创新”,这样很容易在“创新热”中不知不觉地闪了自己的“腰”。因此,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应把握好度。度是一个哲学概念。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度。度是维系事物自身平衡和事物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并达到统一的一个指数,事物超出了度则为过,达不到则为不及。对事物的度把握得不好,就会造成人们常说的失误。因此,把握好度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涵。笔者…  相似文献   

9.
腐败新动向:责任主体『集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泉涌 《领导科学》2004,(12):50-51
在反腐败斗争中,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查处一个腐败分子,带出一个“腐败群体”。许多腐败分子不再是独来独往,团伙性违法乱纪的“集体腐败”现象正悄然蔓延。腐败行为的责任主体“集体化”发展趋势表明,遏制“集体腐败”是当前反腐斗争的重要课题之一。“集体腐败”的典  相似文献   

10.
正职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而正职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发挥好关键作用,笔者以为两个字最重要,一个是“道”,一个是“度”。“道”是指方向性、原则性的东西,“度”是指分寸尺度。万物均为毒药,万物又都是良药,关键是看用多少。适度用权,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大气,而非捉襟见肘的局促;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成熟,而非急功近利的幼稚;是一种目光远大的驰聘,而非孤注一掷的盲动。领导者有分寸感,对“度”的问题悟得深、把得准、用得好,就能使“道”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唱响“主旋律”,架起“连心桥”,倡导“齐步走”,克服“…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护短”,人们总是视其为不良行为,认为“护短”是一种不能正视错误的表现,是溺爱的代名词。而我却认为,对于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来说,有的时候,“护短”是一种管理的艺术,科学合理地运用“护短”艺术,非但不会将下属宠坏反而会增强领导的效果。护“民”不护“官”。所谓“民”与“官”,是指班子成员与普通下属,机关干部与黎民百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之间由于某种原因总是会发生一些冲突,而处于优势地位的总是“官”。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处理这样的冲突,必须正确把握度,处理时在心理上要稍稍倾向于“民”,即便责任对半,也应对“官”处罚偏…  相似文献   

12.
从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案例来看,无论是“老虎级”的腐败大官,还是“苍蝇级”的腐败小吏,其腐败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家族化”“圈子化”及山头主义。腐败呈现出以一个“主要的权力人物”为中心,按照“亲缘信任”的原则,以“水波涟漪的方式”逐步扩散,形成“圈与圈”相套的系统化腐败圈子和链条,这其中,不但包含了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直系血缘关系,而且还包括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事和战友等,形成了一个大的、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而且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腐败家族”,把一些公共权力“私化”了,把组织权力变成了个人权力、家族权力,并明目张胆地利用组织权力、以组织的名义干坏事,极大地损毁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相似文献   

13.
"清水衙门"是民间对一些没有人、财、物调配权,或是经费少、福利少的党政机关的谑称.在很多人眼里,党委办公室就是典型的"清水衙门".党委办干部每天面对的工作主要是守电话、"爬格子"、搞协调,借用有些人的话就是"想腐败也没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看法的确有一定道理.然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反腐败没有真空地带.党委办尽管没有多少权力寻租的空间,但也存在滋生腐败的风险,必须时刻绷紧反腐这根弦.  相似文献   

14.
李祚松 《领导科学》2005,(20):20-21
批评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门领导艺术。长于批评者,会让人闻批则“喜”,挨批就“笑”;拙于批评者,易使人闻批则“忧”,挨批就“跳”。实践证明,要发挥批评警醒人、教育人和激励人的正面效应,关键是要按照“六异”的要求,努力增强批评的针对性。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实施批评,是批评取得成效的首要因素。实施批评时,应着力搞好“三个区分”。一要区分相互关系定“调”。弄清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关系,看是直接下属还是间接下属。如果是间接下属,应尊重其直接领导的第一位批评权,防止越俎代庖;即使有必要亲自实施批评,也不宜在其直接领导面前…  相似文献   

15.
程延 《决策探索》2005,(7):36-38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惩治腐败官员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官场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然而,近年来官场上却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亚腐败”。它介于一般作风问题和严重腐败行为之间.是一段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亚腐败”是一些党政干部作风的不良表现,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这种现象在官场十分普遍,主要表现有“十大病状”。  相似文献   

16.
领导要善于制“恶”,这里是指领导要善于克服和抑制自身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的不良性格、嗜好、品行等。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有“恶”的一面,有些“恶”对于普通人来讲,只要不危害社会,算不上大问题,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特别是在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的体制下,一些“恶”可能会繁衍出许多“恶”来,小“恶”会变成大“恶”,不仅影响自己的声誉,还会葬送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当领导不仅要有才,还要注意制“恶”,重点应制以下数“恶”。一制任情之恶。任情即凭感情用事。人不能没有感情,但领导干部不能唯情是用,用过了头,就会不讲理性,就…  相似文献   

17.
说『忽悠』     
“忽悠”一词的由来,笔者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它由方言的本意派生出来的新意,本人愚见,是指对人情和事物状态予以渲染,或有意给予夸大,使其状态有所失真,通常比喻人对人、尤其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以博得领导的关注和赏识,从而达到个人目的。“忽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有“戴高帽”型的,即有的人当面“忽悠”,称领导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多么多么高,组织和协调能力怎么怎么强,如何想大事、办大事、为群众做好事;有“挠痒痒”型的,即领导喜欢什么说什么,得意啥就来啥,把领导“忽悠”得乐呵呵的,浑身舒服极了;有“上套”型的,即领导不…  相似文献   

18.
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元朝时,马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渐渐地.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尽管夸赞的话不一样,但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这就是“拍马屁”的由来。后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国.建起了元大都.他们的文化也就逐渐渗透到汉文化中,“拍马屁”一词也就流传开来。“拍马”奉承在古今的秘书圈中相当流行,究其主因,实为某些上司喜爱所致。  相似文献   

19.
叶长宇 《领导科学》2005,(17):41-42
当领导时间当长了,难免会在权力、地位、利益等问题上形成心理和思维定式,可能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就已经步入“惯性自误”的区域之中了,对自己的领导效能、领导形象等形成隐性杀伤,浪费领导资源,影响领导工作,甚至贻误单位建设。领导者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认真加以防范。权力自误。怎样认识和运用自己拥有的权力,是每一名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该讲,绝大部分同志都能正确认识和行使自己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但也确有少数同志做不到这一点,往往把拥有的权力看成是私有财产、个人领地,别人染指不得,对权力存在畸形认识,从而…  相似文献   

20.
蔡佑民 《领导科学》2001,(12):44-45
从历史上看,腐败往往与权力紧密相连.腐败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腐败主体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严重倾斜和扭曲而滥用公共权力;二是对公共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导致其在运行中发生失控和变异,从而成为公共权力拥有者的谋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