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备课时,教师与作者“融情,汇情” 作者之情和教师之情合二为一,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情感之潮,去席卷学生的情感之堤。 初读课文时,使学生“入情,汇情” 渲染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拨动学生“情”弦,与教材蕴含的情感及教师之情相沟通,相焊接。 3.精读、朗读中,使学生“移情,抒情” 在阅读教学中。导疑、导思、导创、动情、引情、激情;把课上得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2.
“华夷之辨”是儒家文化核心观念,有种族之分和文化德性之分。清末满汉对立思潮崛起,强调基于种族之分的“华夷之辨”。辛亥鼎革后,清遗民一方面反对这种基于种族之分的“华夷之辨”,从文化德性之分的角度强调清朝统治的正统性,并且从金、元等历史资源中寻求支撑;另一方面,他们强调“君臣大义”的绝对性。与此同时,他们将民国后国内外的混乱皆归咎于西学,认为让世界久安之道必然还是“莫备于周孔”的中学,至此在他们视野中,中西夷夏地位逆转。清遗民的“华夷之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政治上的君主制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合二为一的道德主义论述,虽然其与具体的历史语境已然“错置”,但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还是对后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小雅·十月之交》,《毛诗》、《郑笺》便有分歧。本文辨析“艳妻”、“皇父”二词,寻史实外证,绎诗辞内证,辨疑皇父为共伯和。复审辞气,疑此诗为两诗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4.
老北京风俗     
灯市口早年间,北京灯与市合二为一,始于明代的灯市在老北京东城的灯市口一带。清代又将这“灯”与“市”分开了。“市”归琉璃厂,灵佑宫。  相似文献   

5.
《离骚》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比”、“兴”合二为一,融合诗人主体情感和品格,形成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情趣的象征性意象系统。《离骚》“比”、“兴”合流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要求。在开展应用研究的浪潮中,同时出现了建立“应用哲学”的浪潮。这两股浪潮交织在一起,引来了学术界的注意力。不少人把这两股浪潮合二为一,把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研究等同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于是,借助于开展哲学应用研究的浪潮,“应用哲学”的浪潮不断高涨,有淹没应用研究之势。其结果,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错觉: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创造出一派新中国的活文学”的目标下,积极鼓吹“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并将之置于广阔的世界文化进行环境中。而且知识与信仰合二为一的传统心态,也同样支配着胡适倡导白话文学及其美学思想的宗旨。作为这时期胡适整体美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悲剧观,在融合西洋美学悲剧观念时,虽然和胡适同时期引进的西洋小说艺术新观念一样,①也有谋求知识,介  相似文献   

8.
“关学”作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著名理学学派,在古代学术史上大放异彩。明清时期的甘肃产生了不少理学家,其理学著述与理论,大大丰富了“关学”内涵,其理学建树与成就,在我国理学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就其地域、师承、学缘、学统、精神品格几方面而言,甘肃理学与关中理学一脉相承,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成了明清理学统绪中的西北支脉,与东南理学遥相呼应。与其将西北理学支脉各自称为“关学”或“陇学”,不如将其合二为一,称之为“关陇之学”,使时间跨度与地域空间更加广阔,研究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富有学理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哲学把“人道”、“天道”合二为一,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构制宇宙观。儒家哲学思想把伦理准则夸大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本体和普遍规律,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有利于人格修养,强调美为善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版第四套人民币,其背面除绘有我国多处风景名胜外,还绘有不少画面优美、寓意深远的花鸟图案。壹元为“燕子桃花”,衬托出祖国山河秀美,寓意人民生活幸福美满。贰元为“绶鸟翠竹”,两者合二为一,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道”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是变化发展的,“道”的演变反映出不同时代儒、释、道三教关系的演进轨迹:汉魏时期的儒道互补、隋唐时期的佛道合流、宋元明清时期的三教合一。三教融合成为历史的主流。因此,从“道”的变化视角研究三教融合,在三教关系史上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释并论证《老残游记》中所表达的太谷学派三教合一思想及其在近代的思想活力。其三教合一所内含的兼容并包精神,指向天下为公及自然人性论,具有从传统中自生的近代启蒙和民主趋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工融合的必要性,叙述了在理工融合的培养方案下,北邮在以下方面的做法: (1)课程体现; (2)实践贯彻; (3)师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比较虽属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但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古代的泛文学观念、文史哲不分的传统以及文学和艺术的密切关联,为跨学科比较提供了宽广的用武之地,故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得以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现象。倘能结合古代文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对该方法加以变通灵活应用,相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古代文学的整体特性和对具体文学现象作更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美国出现了"文化共融主义"音乐创作流派,其音乐体现了作曲手法和作品内容的综合性.他们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音乐素材和手段,注重从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中吸取创作养料,表现出跨文化多民族的音乐风格,以及用多元化音乐语言来展现音乐艺术的共融.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视阈中传统文化价值和媒体价值的转换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历史的分析考察,传统文化价值存在现实中,经过了主体的批评性地、综合性地、创造性地转换得以与现实的媒体价值融合。传统文化与媒体价值的融合既是历史客观的转换,也是主体性的转换。转换的精神内核是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价值,媒体是其实现转换和综合创新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价值与媒体价值的转换与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积极主动地促进这种融合才能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会计处理采用的是"财税合一"模式。笔者在分析现行增值税会计处理缺陷的基 础上,探讨增值税会计处理的更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西方相关理论的映照下,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身心关系理论的不同形态,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哲学家倾向于朴素的身心合一论,较少由理性分析推到极处而有的身心分离为二个实体的学说;大都在身心合一的前提下讨论身与心的互相影响,且在身心二者中更重视心的作用。并且因为气本论的传统, 大多数哲学家将精神活动归结为气的自然作用,且在修养中加入道德的、艺术的意味。这使它在整体上呈现出浑全性、对心理活动挖掘不深且将心理活动自然表显于语言和行为的现象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禅宗以其一个关于"梵我合一"的精致周密的世界观理论,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一种"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对中国文学产生全方位辐射,渗透和影响到审美及其他各个文化领域.在审美理论方面,禅宗在庄玄哲学影响的基础上,对"意境"理论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意在言外等主要内客,以及意境的艺术创造,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促就了"意境"这一美学理论的最后生成.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精神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科学教育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机制,必须占有科学的文化精神。唯占有科学文化精神的科学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