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户口政策是当前和多少年来人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的丁水木同志《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初探》一文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这一现点受到了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关注,现再发表肖林同志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如何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报告回顾了现行户籍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功能和户口的固定性、等级性、价值性等特性,总结了十年来户籍制度已经作出的初步改革,提出了今后改革的近期步骤和长期目标。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强化户籍制度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功能,转移控制城镇人口机械增加的特殊功能,逐步淡化分配生活资料一类的附加功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牵头。本报告执笔者丁水木,课题组负责人,该所所长,副研究员。参与报告起草与讨论的课题组成员有: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吴书松、许妙发、王莉娟,上海市公安局户政处王景泉,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闻莲芳,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办公室林青山。  相似文献   

3.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依据的是马克思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而形成的。然而,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还有待改革与完善,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尚未有效实现;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为此,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力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税收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嗣均 《浙江学刊》2000,(1):142-145
本文着重探讨了与现行迁移管理制度改革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作者认为工业化、城市化时代是人口大迁移的时代,要用时代精神去创造入口迁移的政策环境;城市化过程是按城镇规模结构规律吸纳人口的过程,要用科学精神去对待顺应这一规律的迁移流向,用革新精神去建立迁移和流动的激励机制。而在今天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新时期,要用法制精神去反思户口政策,创造平等的迁移环境。  相似文献   

5.
《社会》1991,(8)
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体制鼓励生育男丁,鼓励人口增长,这是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1.我国现行经济体制,是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多数农民家庭来说,最主要的财富是土地与劳动力。责任田按人口分配,女子出嫁收回责任田,儿媳、孙媳进门可分责任田,这样;一个农民家庭财富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孙的多寡。2.我国农村现行政治体制,真正按照村民自治法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的村子不占  相似文献   

6.
试论燃料流通的大市场董关卿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的燃料作为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长期以来实行统一订货、统一调拨、统一运输、计划供应,这在当时燃料供应缺口较大的地区,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燃料的价格几乎全...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前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与东北间的人口流动由来已久,至九一八事变前达到高潮。这一时期人口流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人口流动的数量多、规模大,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第二,人口流动是双向的;第三,人口流动的数量随季节变化而改变;第四,华北人口多流向东北的北部,即所谓的北满地区;第五,流入东北的华北人口中,山东人占绝对优势;第六,华北人口流入东北,具有明显的逃亡色彩。同时,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年龄、性别、职业以及阶级构成等几方面的分析,指出九一八事变前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的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8.
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英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户籍制度是中国社会一项基本的制度安排,它把户口作为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重要凭据,对社会分层和流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中国的户口还起不起作用,以及起着怎样的作用?通过对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分层具有城乡户口差别和城市户口等级差别并存的特点,户口转变和迁移的开放性程度与个人社会流动机会获得有正相芙关系。市场转型虽带来了较多流动机会,但户口等级差别以及户口对体制内流动所起的结构性影响依然存在。鉴于户籍制度的强粘附性生成了社会差别,改革这一制度的基本方向是推行户口一元化和迁移自主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地区间人口流动分析孟建军,直夫译一、前言通常,一国的劳动力人口动向,是地区规划及地区经济活动的前提及其结果。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口流动呈激增趋势。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跨越行政区划向其他省、市、具、村流动的人口一年约达3000万人。...  相似文献   

10.
“新富阶层”与社会公平李培林一、利益格局的变动改革以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产品和劳动可以实行统一的调拨,城市中全民和集体单位里的劳动者是统一按国家制定的标准领取工资的职工,农村人民公社里是清一色的社员,大家在原则上都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  相似文献   

11.
据《韩国经济新闻》1989年6月16日报道,南朝鲜经济企划院对人口所作的调查表明,1988年汉城净增人口18.8万,破10年来最高纪录。10年前的1978年,汉城净增人口高达27.85万人,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自此以后,每年均见减少,1986年甚至出现净减5823人的纪录。汉城流动人口问题严重,在1988年汉城的总流动人口中,男性占50.8%,女性占49.2%。南朝鲜的农民离农现象也十分严重。1988年从郡流动到市区的人数占总流动人口的13.7%;从城市流向郡的人数1987年占10.5%,1988年占9.8%。1987年郡之间流动的人数占总流动人口的6.5%,1988年占5.4%。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情况也十分严重,1987年占68.9%,1988年为71.1%。在汉城人口加速集中的过程中,汉城的人口密度居开罗之后为世界第二。开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已达8259人,汉城为17030人,东京和雅加达分别为14051人和11057人。南朝鲜经济企划院统计局指出,为了阻止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应当加强对地方城市和农渔林的支援和帮助。要在扩大地方城市的教育、文化、医疗设施的同时,把偏重在汉城的产业、行政、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地方,使农村增加农业以外的收入,并制定出适应老龄化社会提高生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洪赟 《社会》2002,(8):21-23
户籍制度改革旨在加强人才的合理流动 户籍制度可以说是我国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的产物.1958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由此而生成.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联合国的统计,2010年,全世界约有2.13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的国家工作和生活,这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3%以上。其中大约有9000多万是技术移民,而且主要流向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是产出增长的三大源泉。劳动力尤其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将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人口红利"。美国学者夏皮  相似文献   

14.
略论我国现行《宪法》中过时的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1982年,实施至今已经将近30年,30年前是我国改革开放初始期,国家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也是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使得宪法制定在总体精神和条款的具体内容上带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经济和教条主义的色彩。我国改革开放已历30年,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理念已发生重大变化.现行宪法中某些条款已明显过时:尽管现行宪法制定至今已经过四次修改,但每次修改都只是小修,只对那些不得不改的地方加以修正。所以,宪法条款过时的状况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社式点滴     
今这一名词已是带有歧视性的称呼。在一些市民眼中,外来民工成了市民生活不安定的因素。种种不公平、不公正的歧视性待遇,也随着民工的不断增多而出现。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城市大多不是自由移民的城市。长期以来,对外来人口“另眼相看”,已经成为市民的习惯心理。这也反映了部分市民自私、狭隘、目光短浅的思想。农民应当是一个职业群体的称呼,就像工人、商人、公务员等,他不同于过去户口时代的阶层划分。目前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实际上是失业人口的一部分。许多由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实事上已经长期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我们称之为“农民”,也仅仅是从他们的来源地或户口身份来确认。这是带有旧时代户籍管理印记的称呼,是“非农”户籍对农业户口带有歧视性偏见的延续。严格来说,在当今情况下,如果不是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活手段,纵然户口在农村,我们也不能称之为农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共同作用下,作为农民传统聚居地的村庄发生了演变,有的村庄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空心村,有的村庄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尽管村庄劳动力要素流失是普遍现象,但目前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即从原来单纯的单向流动发展为复杂的双向流动,村庄劳动力资源的流入流出频率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发达地区的村庄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流动情况既存在共性的地方,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村庄经济发展状况是村庄劳动力流动的最初动因,经济性动机起决定性作用。农民自身的技能水平、社会资本积累状况、资金的获取等资本整合情况决定了劳动力的流动趋向,而无论决策的结果是进城还是回乡,目前来看生计型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离婚案件的管辖,法律有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但是,随着社会就业的灵活性和人口流动的无序性,造成了部分人起诉无门。这主要是指被告人户分离、无固定住所、无固定职业人员。法院往往因被告常年外出,不在户口所在地生活为由不予受理,而被告实际生活地点有的无法查清,有的“狡兔三窟”.法  相似文献   

18.
金代的人口与辽、宋时期相比有很大增长。民族间的大调动与大迁徙,使金代人口的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从人口的结构、增长和布局几方面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金代户籍管理的政策与措施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金代确立的对多民族户籍管理的制度与经验,对后来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超越人口红利》一书于2011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蔡昉,其研究领域包括"三农"问题、就业与劳动力流动、经济改革和发展、收入分配和贫困等。《超越人口红利》一书共分七篇,包括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人口红利盛宴即将终结、  相似文献   

20.
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来之于马克思,是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无政府状态。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与生产关系发生对抗性的矛盾,最后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因此,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将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实行计划经济都是照搬马克思的理论。一般实行的都是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过分集中的指令性的统一计划制度。国家机关是全部经济生活的主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全受制于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计划无所不包,指标繁多,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