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不仅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她的整个人生也是不幸的。纵观黛玉的一生,她追求自由、正义、理想,却得到了“泪尽而亡”的结果,也就是说“零”的收获,构成了黛玉悲剧的一生!“悲”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黛玉的悲剧命运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正是这“有价值的”,“美”的生命的毁灭,引起了万千读者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给人设计理想,特别是给女性设计理想时,就潜伏着生长悲剧的根。它要求女性的个人意志就是没有个人意志,拒绝个性。黛玉却是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窃”的多才、多情、多心、缺礼并试图实现个人选择的女性,她被指斥为有失“本份”。“失本份”是她悲剧的根源。黛玉的悲剧是儒学礼教与她个性的冲突。黛玉是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先觉者”。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其中最深刻、最发人深省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作为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更是深深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浓厚底蕴。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及形成她悲剧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其身世的影响;疾病的影响;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金玉良缘的影响等。黛玉的侠义精神及其理家才能也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黛玉之美——《红楼梦》中黛玉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人物,她不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而且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待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是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女神。黛玉的美到了及致,而更让人怜爱、同情的是她作为叛逆者的悲剧性格,使她成为我国古典小说里不朽的悲剧人物形象,这才是她强大而长久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出场,阐释了他们的地位、相互关系及其在全书中的意义,指出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红楼梦》的两重悲剧:社会性的残缺和灵性的毁灭,集中表现于宝玉的人生悲剧并投影于宝钗和黛玉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命意识及生存处境这一角度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林黛玉的悲剧,并非由于她对当时社会有意识的反叛,而是因为她自然发展的生命意识难以契合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及她由自己的生存处境而敏锐地感受到的深刻的孤独感。林黛玉的形象以其感性的生命形式打动着读者。  相似文献   

7.
平儿——集色、才、德于一身的“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儿是《红楼梦》中集色、才、德于一身的“全人”。她容貌出众,出身卑贱,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且安运知足;在处理与贾琏、阿凤的关系方面,她知进退,守本分,能够“周全妥贴”;她名为“平儿”,其实不平凡,有过人的才华,但命运却不平顺,其命薄“比黛玉尤甚”。《红楼梦》深刻细腻地写出了平儿难逃厄运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 ,对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喧哗与骚动》之中的中心人物凯蒂·康普生一生的悲剧进行了深入分析 ,认为家庭对她的悲剧负有根本责任。凯蒂·康普生生活在内战后的美国南方一个日渐衰败的贵族大家庭中。她一方面处于新旧价值观念的夹缝中 ,另一方面日渐分裂的家庭不但使她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港湾 ,更加加速了她最后的彻底毁灭。  相似文献   

9.
《葬花吟》是电视剧《红楼梦》中呈现黛玉才情与悲剧命运的一首插曲,亦是体现其冰清玉洁品质的凄美乐章。在初步分析黛玉人物形象与歌曲创作过程的基础上,对歌曲《葬花吟》进行一定的艺术分析,试图揭示出该歌曲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是中国悲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文中从黛玉前世今生“红”与“绿”宿命的对应出发,进一步分析黛玉虽然身处幽绿的环境中但内心赤红的实质,并用两个副本对其命运和内红进行佐证,从而揭示曹雪芹利用黛玉外在之“绿”衬托出黛玉命运的惨烈之“红”,利用色彩的矛盾统一来达到一种“坚奥的美”的文学张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黛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指向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1.
论紫鹃——《红楼梦》人物论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鹃是《红楼梦》中一个成功的侍女艺术典型。她是黛玉的莫逆知己,聪敏伶透,善解人意,又有义胆侠骨,刚强正直。她不但无微不至地关照黛玉的衣食起居,而且关怀着黛玉的精神生活;在黛玉的婚事上,她敢于直言进谏,又能够矢志不二,勇于向封建家长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抗争,闪现出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火花。紫鹃的形象已经超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般“义仆”形象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八十回的内在矛盾──兼论曹雪芹的创作危机白盾一、《红楼梦》八十回的矛盾现象在《红楼梦》八十回原著中出现了这样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作为作品结构的中心情节宝黛爱情、钗黛对立的悲剧冲突中,作者写出了钗黛二人在这场爱情角逐中不可共存的严峻局势。黛玉...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悲剧是一个伦理选择的悲剧。安娜的悲剧产生于19世纪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这种伦理环境使她一方面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新生活。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打破了俄国上流社会的伦理禁忌,使她陷入两难的伦理选择之中。安娜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使自己、弗龙斯基、卡列宁的伦理身份发生了变化,引起伦理混乱,最终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生的悲剧性已为众所公认,在这一个悲剧人生的叙写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诗意化的写作手法,不仅在人物容貌、住所的描写中体现了其诗意化,而且生活事件的描写也诗意化了,黛玉自己所作的诗词又进一步诗意化了其形象,最终使其人生悲剧的审美空间向着纵深度拓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是南方精神的象征。她的悲剧,一方面是她的性格弱点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压抑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她的幻灭标志着南方文化无可奈何的衰落。同时,她身上也折射出作家威廉.福克纳对南方文化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古典巨著,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休黛玉这一清高孤傲、多愁善感、才华横溢、柔弱飘逸的贵族少女形象.宝黛的爱情故事,更为感人泣下,虽以悲剧结局,但黛玉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大胆追求精神却永为后世传颂.  相似文献   

17.
香菱不仅是《红楼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是与作品结构紧密相关的要素。一方面,她命运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下凡历劫悲剧结局的预告;另一方面,她以独特的身份联系起了主与仆这两种阶层女子的内心思想和外在行动。曹雪芹从这个角度对社会和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本文即从此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庞大的女性的悲剧世界,“二尤”作为众多悲剧人物形象的缩影,除了具备这些悲剧女性的共同品质外,还具有很多这些女性没有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出身的不洁和她们自身悲剧对宝玉和黛玉爱情悲剧所起的作用,正是她们区别于其他《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宝玉两次摔玉都与黛玉有关,都以摔玉这特殊的方式表现了宝黛二人的宿命前缘,但都以摔玉不碎象征着木石前盟悲剧的不可扭转。同样,细读"识锁",揭示作者设置"金玉良缘"悲剧的深层意蕴,挖掘出作者对悲剧人生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写出的“黛玉之死”的现实主义悲剧的卓越艺术成就.从人物的心理描写,事物发展的具体描绘和两个必然因素的巧合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说明“黛玉之死”是合符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创作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