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学校艺术文化建设,以此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不仅是艺术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事。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课程体例上可"求同存异";课程内容上应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可持续发展",启迪学生智慧和思想,关注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必须面向全体,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图文并茂,富有弹性;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文化积淀选择、优化与内涵发展、艺术熏陶与潜移默化等原则。如此,就能有力促进学校领导和教师特色学校建设意识的提升,校本课程研发意识的提升与研发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生活方式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健康教育的需要;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全面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丰富课外体育生活;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注重师德建设 打造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应该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已任。努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文化”“现代学校制度”“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学校文化,构建和谐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由我国当前的农村人口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办寄宿制学校必须解决好学生尤其低龄儿童对学校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我国应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学校建设与管理、推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过程中,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使其成为课堂体育教学的有力延伸.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并应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缺乏对由此带来的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的关注.儿童道德成长风险是指儿童道德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某种危害性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与亲情的缺位、学校内部道德环境趋于复杂、学生易遭社区不良道德文化的侵蚀等方面.文章指出,为引导学生趋向道德成长风险的正向发展可能性,规避负向可能性,使学校撤并这一教育事件成为他们道德创生的触发点,要摒弃经济理性主义,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加强调整合并学校后续建设,为学生道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教育的道德内涵;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社区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应在工作中用创新精神来探索学校素质教育新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管理的理性诠释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文化管理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学校发展新境界。学校文化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并利用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实施调控的学校管理活动,具有价值性、伦理性、知识性、人本化、合作性、品牌形象性、整合性等特征。在文化管理实践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具有许多显著的教育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应根据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青年学生的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加强公安院校院校文化的建设,促进公安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先进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以先进文化建设为基础,先进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先进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其进步的价值取向指导人的全面发展,以其先进性规范人们的活动并指导通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生态取向学生发展是指将学生根植于成长的应然的生态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与关护下,通过教师启发与诱导、学生自我建构与实践,同侪群体间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合作与竞争等,在生存与发展的常态生态系统中,形成学生自然合作学习文化,以促进学生同侪共生,获得全面发展.然而,目前由于教育观念偏误、学校教育围城痼习、校园生活方式壁障等,导致学生发展的个体生态失调、群体生态失序、学生发展生态系统失衡等,阻碍了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为此,必须以生态取向学生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利于整体发展,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互利共生;全面发展,互补共生等,实现同侪共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具有高超的医学技能,更要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文化与医德。  相似文献   

13.
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它可以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它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和就业.当前我国高校的学风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为切入点,试图剖析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研究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及竞技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竞技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上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将学校作为传承体育文化的主阵地之一,高度重视和大力促进中国体育文化的创新,推进我国体育文化建设,使学校体育文化真正得到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导致教师和学生文化意识不强,教师没有将中国文化融入课堂的意识,学生缺乏文化思辨意识。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学校、教师两个层面入手,通过建立和完善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机制、提高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能力、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等举措有效改变文化意识缺失的传统课堂模式,从而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育人场所,学校不仅仅是几排教室、几个球场、几间宿舍与食堂的概念,在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更是一个文化与氛围的理念。校园文化的立体化、全方位、开放性使它容括了诸多的元素,是一种需要学校长期培育、教育者用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我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从地方特色文化的角度切入,开发地方文化课程,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加强了建设,极大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使文化育人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与高校组织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的组织文化是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层动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关键。在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学校体育可以发挥其独特而巨大的作用,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视角重新审视大学体育的价值、地位与功能,厘定大学体育的任务、内容与架构,创新大学体育机制与方式,是适应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改革大学体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质就是要构建青少年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青少年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加快健康教育立法,确立健康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重视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建立阳光体育的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支持系统;构建学校体育促进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有效机制;倡导阳光体育文化,通过体育文化的渗透促进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自觉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关系密切。文化自觉在确立与明确办学理念、优化与完善校园制度、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等方面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且对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在坚守文化自觉的前提下,理性对待海外文化、重新发现岭南文化,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以文化自觉为基础,肇庆学院书院制探索出了一条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它促进人类全面解放 ,影响和推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表征 ,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要树立“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思想 ,强调文化建设对小康社会的贡献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建设文化强国 ,使中华民族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