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真曲河谷亲属称谓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间 ,人类学家对藏族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吴从众试图证明藏族的婚姻家庭包含着群婚残余 ,① 阿吉兹认为藏族的亲属称谓系统是一种双元制。② 这些研究只是开端 ,实际上藏族的亲属称谓制存在很多尚待揭示的东西。笔者在西藏调查期间 ,③ 收集到流行于真曲河谷的 36个亲属称谓 ,概括了 98种亲属关系。为便于行文 ,特将前者合称“真曲称谓制” ,将后者合称“真曲亲属制”。下面主要分析真曲称谓制 ,也涉及到它与真曲亲属制的关系。一、血亲的种类及其称谓真曲亲属制同任何一个民族的亲属体系一样 ,既包括血亲 ,也包括姻亲。血…  相似文献   

2.
从哈、柯、汉亲属称谓看最古老的亲属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认为,按辈份划分的马来亚式五等亲属制是最古老的亲属制。对此,不少人提出异议。有的认为“马来亚亲属制的五种范畴,全是后起的”。但其最古老的形式是怎样的?有几个等级?它是如何划分亲属的?迄今为止,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亲属称谓,是人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在语言上的表达形式。它属于语言的范畴。而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我们可以从现代亲属称谓的分析,看到亲属制产生、发展的过程,窥见其最古老的形式。拙文根据自己调查、收集的资料,就最古老的亲属制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师长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英语称谓 ,如African、Colored、Negro、Black ,以及Afro -American、African -American、Africo -American。这些称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的涵义 ,为不同的黑人所偏爱 ,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种族情结和他们对平等、尊严的追求。认同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而把“我们”与“他们”区分开来的称谓对于培养团体认同一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美国黑人来说 ,这种称谓就更为重要 ,因为他们是被殖民者强制性地带到美国的…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继承和发扬了古老的蒙古文化,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种种习俗。其中人名称谓习俗别据一格。下面就蒙古族人名称谓习俗做一探讨。 一、以飞禽走兽之名作人名称谓 蒙古人用野牲动物的名字作人名,是从游猎时期继传下来的。9世纪蒙兀室韦西迁到斡  相似文献   

5.
在中亚、西伯利亚和乌拉尔附近的突厥民族的长辈(祖父和祖母、曾祖父和曾祖母)亲属制中,仿用只在父母称谓上加上“年老的、年长的”等限定语来表示的称谓。在祖父或祖母有专门称谓的情况下,最为常见的是,在相邻或有亲属关系的其他语言中,这些词表示的是“父亲或母亲”的意思(比较:鞑靼语:祖父、祖母——蒙古语:父亲、母亲)。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仅仅在于:过去在中亚、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一带的突厥民  相似文献   

6.
从蒙古语“女婿”、“媳妇”称谓来源看婚俗的变迁哈斯巴特尔有些亲属称谓词的来源直接反映着当时人类社会中的某种婚姻习俗,因此,通过对某些称谓词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操该语言的民族的一些婚姻习俗以及它的变迁。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她...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语言学中人们很早就重视亲属称谓的研究。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时所依据的词汇首先就是亲属称谓和数词等基本词汇。我国古籍《尔雅》、《恒言录》、《恒言广证》、《称谓录》等亦有丰富的关于亲属称谓的记求和注释。至今,亲属称谓的研究仍然是国外语言学的一项热门课题。因此,亲属称谓的研究值得我国语言工作者的重视。民族学领域对亲属称谓的研究也不亚于语言学领域。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就非常重视亲属称谓和这些称谓所反映的亲属制度。它的关于原始人类有过血婚制的学说,就是以对夏威夷等许多原始部落的亲属  相似文献   

8.
图兰尼亚式亲属制曾在回鹘历史上存在过,并在7-9世纪回鹘人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作用。此时,回鹘人父权制家族的亲属关系虽然已经有了变化,然而却未能建立起一种新的亲属称谓制度。这一时期回鹘人亲属制类型是从二分合并式向二分旁系式发展的一种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9.
图兰尼亚式亲属制曾在回鹘历史上存在过,并在7-9世纪回鹘人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作用.此时,回鹘人父权制家族的亲属关系虽然已经有了变化,然而却未能建立起一种新的亲属称谓制度.这一时期回鹘人亲属制类型是从二分合并式向二分旁系式发展的一种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0.
原始社会的亲属关系,反映了“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起过“决定作用”。而美国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则是研究亲属关系发生、发展的亲属制学说的创始者。一百多年前,摩尔根首倡的人类亲属制的“根本不同的两大类”——类别式和说明式,以及其中的基本观点,至今仍然是这一领域中的基石。但是,类别式中的马来亚图式,却未必是完美的定理。本文谨就基诺族亲属制与摩尔根马来亚图式比勘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用“五等五种血缘亲属制”取代摩尔根的马来亚式亲属制等拙见,敬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1.
慢门新闻     
广西 开眼看开脸 这是一种颇为古老的民俗,究竟始于何时何地,这些从业的老太太们至多只能追溯到她们奶奶的年代,再远的历史似乎无从考证了。 开脸,也许是最初的称谓,而今,人们称之为“女士整容”。  相似文献   

12.
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研究中,格萨尔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一直是众多学者所争论的问题.而且,在藏文史书中,对格萨尔又有几种不同的称谓.为了寻根究底,追溯历史依据,笔者查阅了手头仅有的部分藏文历史著作.现将其中有关格萨尔的记载摘录出来,供大家作为研究的资料,同时也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分析.一、藏文史籍中的格萨尔1、敦煌藏文历史残卷中的格萨尔  相似文献   

13.
摩尔根早在100多年前对亲属称谓制度进行研究时发现,亲属制度伴随着人类集群生活的开始而产生,它是具有血缘亲属系统和婚姻亲属之间称谓的一种社会规范。侗族亲属称谓制度有着特殊的社会基础和网络座标,它不单是一种口头的亲属关系的称呼,而是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文化的现象。人类社会集团中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制度文化,都可以从其亲属称谓制度中探究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华史论     
中华是由“天下一体”的中华到“中华一体”的中华。中华最初是由多元的民族融合而成的华夏族(汉族)在中原的称谓,进而为在中原多民族的称谓,最后才发展为四裔各民族在内的全国的称谓。这中间是经由变外为内和变夷为夏的长期历史过程才完成的。 一、释华夏 夏与华在观念上不完全相同。夏、华初不连称,到后来华夏方成为一个总的称谓,但仍单称为夏、为华,而内容与含义也逐渐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秃秃麻食是中国清真食品中最古老的食品之一,在多种民族文字史书中,对其都有一些记载,其做法和吃法在史书中略见一斑外,民间则有丰富的活资料。因此,从其历史、称谓、做法、吃法、演变、流传等诸多方面看,可谓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之一,值得整理、研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真曲河谷一妻多夫家庭组织探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妻多夫制 (Polyandry)是一种仅占世界婚姻总量 1 %的奇特婚俗与家庭制度 ,①在我国 ,至今还保留在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以及一部分纳西族中。② 笔者曾以真曲河谷的田野素材为基础 ,③ 对该婚制的研究状况、婚姻的发生率及其与生产方式的联系、当事人的选择与结婚成本、家庭类型和结构、社会调节过剩妇女的机制等问题作了初步阐述。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涉及这一婚制下的夫妻生活、丈夫 (兄弟 )间的关系、⑤ 人口生产以及子女对父亲的称谓。一、房屋建筑与家居生活真曲河谷全长 4 0公里 ,最宽处 8公里 ,最窄处 2 0 0米。河谷地…  相似文献   

1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舞"是集说、唱、跳为一体的藏族古老表演传统,至今在阿里高原活态传存。学界多围绕当代传承考察其艺术表征,未有专文探讨历史称谓和词源构成,更鲜有溯本求源分析其语义演进。因文献考据稀缺,不同时间节点的史料被拼贴混同,使得其源流图景模糊,公众出现各种苯、佛文化认同等表述抵牾。文章结合法藏敦煌文书P.T.1285、藏文《大藏经》、藏文史料《五部遗教》《娘若教法源流》和《邬坚巴传》等多种文献分析,基于藏文称谓■的文学发生和词义演进,尝试解读其多元层累的历史面相,由此洞晓该藏地古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林冠群 《中国藏学》2023,(6):49-59+214-215
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71《狩猎伤人赔偿律》、P.T.1072《法律文书》记载的内容,包含有吐蕃社会的各等级于狩猎时为他人所误伤或误伤他人,或本人或他人陷于犛牛身下,本人或他人或救或未救而导致伤亡时,所应负担赔偿之权利义务等,以及吐蕃社会各等级身份所庇荫亲属的称谓、亲属范围等,显现出当时吐蕃上层社会的亲属结构。文章先考证P.T.1071、P.T.1072的年代,以确证其是否属于唐代吐蕃时期的产物;其次解释分析P.T.1071、P.T.1072记载内容,重点关注所涉及的亲属称谓与亲属范围;再以吐蕃碑刻所载相关内容,印证P.T.1071、P.T.1072的记载,力图呈现唐代吐蕃上层社会的亲属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刘克甫谈汉民族研究与民族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甫(M.B.)的名字,在中国民族学界并不陌生。他作为一位深通中国历史、文化的汉学家和民族学家,近二十多年来一直主要从事汉民族的研究。他的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组织》、《汉族的亲属制》以及与其他学者合著的多卷本《汉民族史》(已出四卷)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他最近就民族理论问题发表的一些看法,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注意。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在商代以前,人们尚无清晰的民族意识;西周时,虽然有了蛮、夷、戎、狄和华夏等不同族称。但并非严格,而且蛮、夷、戎、狄这些称谓亦无贬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尊王攘夷成为霸业旗号以后,华夷才有了主从尊卑之别,甚而把周边非同华夏的民族视为禽兽豺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尊王攘夷的代表人物管子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日(目匿),不可弃也。”(《左传·闵公元年》)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我国在先秦时期便逐步形成了五服制与九州制的地理概念。所谓九州制即是以华夏为主干的统一后在华夏地区设置郡县的蓝图,而五服制则为实现统一设计了一个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