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战后日本政党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外交决策过程中 ,由于官僚主导和美国主导等因素的影响 ,政党的作用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冷战结束以来 ,随着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 ,日本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明显增大 ,形成了“政党主导”和“政官协同”两种决策参与模式 ,但在如何有效规范政官关系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选与政局走势分析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鲁义在日本,大选亦称“总选举”,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会众议院议员的选举。由于这一选举的结果不仅直接决定政治家个人的进退、政党和政治势力的兴衰,而且也影响到国家政局走势,因此历来倍受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的关注。1...  相似文献   

3.
甘峰 《日本学刊》2004,(3):36-49
公共选择视野中的日本两党制目标 ,展现出了一个政治市场图景。首先 ,从两党竞争模型和空间定点理论来看 ,“中间投票者”偏好使自民、民主两党的选举纲领趋于一种竞争均衡态势。其次 ,从投票者行动的角度来看政党支持结构的转换与“理性投票人假设” ,使 2 0 0 3年日本众议院议员选举的投票率创下历史新低 ,从而制约了民主党实现政权交替之目标。第三 ,从“政治景气循环”的角度来看 ,自民、民主两党选举纲领的“选举后模式”难以启动日本政党政治循环及由政党循环推进政治结构改革。在日本 ,政治市场的景气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4.
樊勇明 《日本学刊》2003,(1):113-129
“哭穷”。“衰败论”、“转型论”和“哭穷论”各执一词 ,孰是孰非一时难下定论。但这三种观点中都不排斥“调整”一词。日本经济需要调整 ,也确实在进行调整。调整正在从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由此可以认为 ,应该认真地看一下日本经济在调整什么、用什么方法调整及调整出了什么结果。弄清了这三个问题之后 ,方可对日本经济的走向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一、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经济体制”曾是昔日日本经济辉煌的体制保障 ,同时也是当今日本经济不景气的体制根源。“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经济体制”主…  相似文献   

5.
刘红 《日本研究》2012,(3):48-54
"1955年体制"下日本形成了由官僚和族议员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政治决策体制。对这种决策体制的改革在小泉内阁时期达到巅峰,其后却出现了倒退。2009年8月政权由自民党向民主党更迭,民主党誓言要打破自明治维新以来确立的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铲除自民党政治的基础———政官商的"铁三角关系",加快由官僚主导向政治主导的转变。然而,历经鸠山、菅直人以及野田三届民主党内阁之后,民主党政权下的政治决策体制改革究竟取得哪些进展?尚存哪些问题?今后前景如何?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党和官僚是日本政治系统的构成要素。"政治主导"还是"官僚主导"是日本政官关系的争论焦点,贯穿战后日本政官关系改革的历史过程。当前日本安倍内阁时期政官关系改革的方向、特点及其对国家政治决策过程的影响,呈现出坚持"政治主导"的原则和方向,政党及其政治人物也会加强与官僚的合作,发挥官僚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官僚的特权地位,这使得政官二者协调统一于日本的政治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莹 《社会》2003,(11):55-57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日本颁布了《看护保险法》,并于2000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继日本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最新出台的社会福利保险项目,是一项社会保障式的家庭护理保险制度,也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这说明了日本的社会保障模式正在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1993年以后日本政坛频繁发生议员退党、新党产生等政界改组现象。议员在政党间频繁流动,使得各政治势力此消彼长。2009年,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击败自民党,实现了政权更替。然而在民主党执政期间,围绕着消费税问题,民主党内部产生分歧并导致大量的反对增税的议员离党。学术界对于议员退党及在政党间流动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为政党研究路径;二为联合政府理论。本文在借鉴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以民主党执政时期议员流动为例进行案列研究。通过案例研究来验证上述理论的同时,分析此次议员流动的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20年来日本签署的EPA,2013年以后其对象国层次和农产品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基于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以日本首相和农业保护三集团(农林族议员、农林官僚及农民组织)之间的相对影响力为中心,考察自民党政权(2000年4月—2009年9月)、民主党政权(2009年9月—2012年12月)及安倍晋三再度拜相后的自民党政权(2012年12月—2020年8月)的EPA农业保护政策形成过程的演变发现,随着"1955年体制"被首相官邸主导模式取代,日本EPA农业保护政策形成过程由共识型决策过程转为专断型决策过程,是引起上述两大变化的内在原因。安倍辞职后日本是否会延续专断型决策过程,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1955年至1973年的20年,是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从国内情况看,或从它同世界经济的关系看,日本经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日本经济经过战后恢复,登上世界舞台,获得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的时期,是为日本今天成为经济大国奠基的年代。本文旨在阐明这一高度增长期相当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并分析该时期对现阶段的日本经济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从  相似文献   

11.
张勇 《日本学刊》2004,(2):117-130
日本对华复交决策这一历史性决断中变量 (vari ables)间的力学关系及其运作模式表现为 :在决策过程中 ,除正式机制外 ,同样存在非正式机制的“场” ;在日本外交决策的日常程序中体现为“官僚主导” ,在取得重大突破时则要靠“政治决断”。把握日本外交决策的这些特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日本决策过程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利益诱导与自民党政权--以自民党农林族议员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诱导是日本自民党政权有效地统合社会各阶层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自民党农林族议员为视角 ,分析了农林族议员的发展及其对农业行政的影响、农协对自民党的选举支持等问题 ,并对利益诱导与后自民党时代日本政党政治的走向作了初步探讨 ,旨在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原因 ,提出了执政党应如何应对固有社会支持阶层变迁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执政以来的安倍内阁,其决策过程呈现官邸主导、政官合作、政高党低、朝野交错的特征,从而导致了"强首相"这一趋势。首相官邸在决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以官房长官为核心展开政策磋商,信赖官僚并善于发挥其作用,执政党追随政府决策,朝野政党的政策主张相互交错。这样的决策过程,是为了满足日本全面"正常国家化"战略转型的现实需求,却也可能由于缺乏决策制衡而误导日本的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明,形成并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同于“一党制”,也不同于“两党制”和“多党制”,它是对人类政党制度文明成果的“扬弃”,彰显出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可以从结构、机制和效能三个方面把握。从结构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构了新型政党与政权、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新型结构关系;从机制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在地包含了利益表达机制、政党协商机制、决策施策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从效能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在地包含了共识达成效能、优化决策效能、高效执行效能、维护稳定效能。结构、机制和效能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彰显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经济合作,已经从学术讨论中作为“热点”的理论问题,逐步发展为举世关注并付诸实施的现实问题。在这种经济合作当中,作为该地区发达国家的日本,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牵引车”与“制动器”日本,经过战后四十余年的努力,一跃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经济发达国家。毫无疑问,这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在亚洲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于以日本作为唯一发达国家的东北亚经济合作来说,日本正在起着一种“牵引车”的作  相似文献   

16.
2017年10月22日,日本第48届众议院议员选举结束,枝野幸男于10月2日创建的立宪民主党在成立后仅用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便成为日本第二大党,这在日本战后政治史上可以说非常罕见。本文采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从议题取向、政党认同、候选人取向三个方面对立宪民主党跃升成为日本第二大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立宪民主党成为第二大党对日本政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开端,但日本统治集团策谋已久的“满蒙问题”却是欧美列强无不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不只是向中国行使武力,同时也意味着向列强挑战,意味着日本对外政策的重大转变。所谓“满洲国”方案,从制订到实行,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国际因素对日本外交决策过程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中美关系经过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但是在美国国会内部却始终存在着一部分对美国台海政策高度关注的国会议员,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帮”和“台湾帮”议员群体。这部分亲台议员尽管数量不多,却对美国台海政策的制定和中美台三边关系的顺利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在本文中,笔者以国会“中国帮”议员推动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阻挠行政部门承认新中国、“台湾帮”议员支持和促成李登辉访美等事件为例,探讨了国会亲台议员对美国对台决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的设备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江瑞平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杜亚军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日本经历了长达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由于这一经济高速增长的生成是以设备投资的急剧扩大为基础和主导的,故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设备投资主导型”经济增...  相似文献   

20.
新千年伊始 ,日本军民还沉浸在一年一度年假的欢娱之中 ,首相森喜朗却已在元月七日踏上了前往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欧洲的希腊进行正式访问的行程 ,从而成为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首位日本首相。此举打破了日本首相年初首访美国或亚洲邻国的惯例 ,同时 ,揭开了日本外交“走入非洲”的序幕。  森喜朗把新世纪之初的首访地定在非洲国家 ,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这与日本的“政治大国”进程及去年年末森氏内阁提出的“战略性外交”有何关系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加以论述。  一、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945年 8月 ,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