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帆 《学术研究》2012,(9):42-49
家庭生命周期结构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家庭决策与行为、家庭资源的获取与分配以及家庭关系的发展轨迹,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与政策涵义。在当代社会中,古典家庭生命周期不再是主流形态,家庭生命周期向着时序结构多元化、关系结构简单化、功能结构缺损化的方向发展,家庭对外部资源和政策支持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研究将家庭生命周期解构为时序结构、关系结构和功能结构,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在形态、时序、关系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初步探索了家庭生命周期结构变迁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引致的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2.
李静 《江西社会科学》2023,(10):166-173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家庭养老因具备悠久历史传统与强大现实活力的双重优势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回溯历史,我国家庭养老政策在不同时期凸显不同功能优势:革命时期以社会资源履行适应功能,建设时期以国家权威履行目标达成功能,改革开放时期以法律法规履行整合功能,新时代以孝道文化履行模式维持功能。为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需立足提升适应功能,聚拢社会资源,提高家庭养老发展力;立足实现目标达成功能,维护国家权威,提高家庭养老威信力;立足加强整合功能,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家庭养老约束力;立足增强模式维持功能,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家庭养老内驱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理论活动中,研究了当时他们应该和可能研究的一切领域和一切问题,其中包括家庭问题。他们根据和应用自己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具体运用了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分析批判和吸取了他人调查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家庭的起源和历史,家庭的本质和功能,以及家庭与婚姻、家庭与氏族、家庭与私有制、家庭与阶级、家庭与国家的关系等等问题,都作了全面系统地深刻研究,创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相似文献   

4.
家庭传播作为传播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不仅用于解释和解决家庭媒介使用中的行为和问题,也深刻影响着家庭关系和家庭文化。基于内容分析法并辅以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SSCI与CSSCI数据库中关于家庭传播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相关研究趋势一致。但国内研究的“质”与“量”略显不足,形成了以调查及访谈方法为主,以媒介行为、传播媒介与效果等为重点内容,以亲子(父母与子女)、青少年儿童、家庭等为核心对象的家庭传播研究。介绍国内外家庭传播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议题和内容,对未来国内拓展和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传播体系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多元混合福利体制下的重要主体。面对家庭结构变迁和单亲家庭的贫困问题,美国政府将婚姻家庭问题提上政策议程,积极推动家庭化的社会福利改革,在国家干预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上,从替代或补救走向支持与强化家庭功能。这一变革在完善立法、财政拨款和组织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禁欲教育、预防青少年怀孕、婚姻促进与负责父亲等项目,来促进婚姻健康、维护家庭健全,以使家庭成为福利的重要来源。它调整了政府与家庭之间的福利责任,主张积极福利,强调家庭功能与责任。面对当前中国家庭的脆弱化、碎片化和个体化趋势,这一家庭化的福利改革趋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国内外家庭养老功能的变迁说明:家庭养老具有扎实的社会文化根基,家庭养老的亲情价值难以替代,社会养老发展的不成熟需要家庭养老,国外家庭养老的重新回归要求重视家庭养老。对于目前存在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观点,要从经济供养与服务提供两个维度,对新时代家庭养老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加快制定家庭养老支持的政策体系,深度挖掘家庭养老支持的社会资源,加强支撑家庭养老文化体系建设,是促进新时代家庭养老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晓静 《理论界》2013,(5):75-7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老年护理服务集合了家庭护理服务与机构护理服务优势,既能实现老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社区安享晚年,又能享受来自社会专业化养老服务。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研究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过程中,发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必要性;探索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老年护理服务制度,满足老年群体,尤其高龄、失能、空巢老人的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  相似文献   

8.
杨菊华 《社会科学》2022,(6):154-165
家庭转变是一个动态、系统、复杂的过程。学界既有研究主要从家庭结构、功能和关系等要素出发研究家庭转变,缺乏生命周期视角的探讨。以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轨迹为线索,系统检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转变,可以发现,近几十年中国的家庭转变具有“一推迟,二压缩,二提前,一延长”的特点:家庭形成期推迟,扩展与稳定期压缩,收缩与空巢期提前,解体期极大延展,各生命周期的时长由传统家庭的“正态分布”转变为现代家庭的“后倾分布”模式,过程更为减省。这些变化与家庭结构转型、功能转向、关系转轨互为因果、彼此支撑,构成一幅极其复杂的家庭转变画面,使得当下中国家庭存在传统与现代、后现代特征共存的局面,在主线清晰的前提下,展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新时代的社会治理须在小家庭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人口的变化。而家庭人口的变化,又主要受家庭功能变化作用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城乡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人口过程的社会规律,利于我们制定切合各地实际情况的人口政策,同时也便于我们采取控制人口生育率增长的正确合理的措施。家庭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家庭的基本功能,这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例如家庭的生育功能。第二类是家庭的主要功能,这是保证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功能,例如家庭的生产功能、教育功能、抚养功能、消费功能等。第三类是家庭派生的功能,这类功能不是每个家庭都具备的,例如家庭的宗教功能、家庭的政治功能。本文侧重探讨城乡家庭的生产功能、家庭的抚养功能和赡养功能,家庭的消费功能、家庭的教育功能等家庭主要功能的差异及其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基础,它具有为家庭成员提供养老、医疗、福利、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功能。在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白族传统伦理思想道德中,家庭传统伦理道德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白族传统道德,必须研究白族家庭传统道德。与其他民族一样,白族的家庭是白族社会的细胞,也是白族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是培养、巩固和发展家庭里父母与子女间、祖孙间、兄弟姐妹间、她娘间的亲情,夫妇之间的感情,使其具有伦理道德规范作用,促进白族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白族传统社会,由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时期和不同支系的白族家庭结构的方式不一样,表现在家庭道德规范上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白族传统家庭道德…  相似文献   

12.
家庭变迁和家庭问题的大量出现引起了社会政策的关注。社会政策经历了从注重在家庭之外对市场和社会的干预以弥补家庭功能,到投资人力资本、支持家庭、建立发展型家庭政策以增强家庭功能的转变。发展型家庭政策以预防家庭问题产生、帮助家庭行使责任,投资家庭、巩固家庭固有能力或"优势"为特征。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自然要以和谐家庭建设为基石,和谐家庭建设需要家庭政策支持。为此,我们应该摒弃视社会政策为被动应急、缺陷修补的做法,而应发挥其预防与发展功能,强化社会政策的"家庭视角",制定和完善家庭政策。  相似文献   

13.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在困境或压力下的恢复与适应变化的能力,家庭抗逆力水平影响了家庭功能的发挥和家庭成员的良好适应与发展。本研究采用家庭生活实践的质性分析视角,在对46例长期患病家庭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索家庭在成员长期患病压力下的应对模式和适应过程,进而提出针对长期患病家庭的福利服务建议。研究发现,长期患病家庭因为疾病的存在导致需要承担超常的照顾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家庭内部照顾者的理性选择模式、家庭生态系统的经济支持和亲情基础的精神抚慰作为家庭的重要保护性资源,与疾病及其继发风险进行博弈,共同构建了家庭抗逆力的适应过程。针对长期患病家庭的福利服务可通过将家庭照顾纳入福利体系,提升政府支持资源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并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心理支持服务,有效提升长期患病家庭的抗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养老的基本方式,因受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因素影响,功能日益弱化。本文试论家庭养老在我国得以持续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同时对我国家庭养老的发展思路也作了些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伟 《兰州学刊》2008,(4):134-137
私法中的人的形成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市民社会是与家庭和国家相对的概念,市民社会的形成促使传统家庭解体,家庭的政治功能消亡。进而使社会的内在联系从血缘性关系向契约性关系转变,平等、独立的人形成,并且在立法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子女的社会化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子女的社会化环境彭渝,懋彬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当代中国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带来家庭规模缩小,加上现代家庭功能趋向简化,关系趋向平权,家庭氛围的民主、亲情、和谐、满足度增加,为子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曾经出现了互相区别但又顺序相承的不同的家庭形式。一定的家庭形式制约著家庭的结构、规模和功能。而家庭结构、规模、功能的变化,也会反过来促进家庭形式的发展、变化。人类家庭发展演变的趋势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符合人性的发展。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家庭形式趋向于小型化发展。现代家庭小型化的结果不是家庭的解体,而是使家庭实现两性结合和感情交流的功能不断加强,并推动家庭由凑合型向幸福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较之其它功能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家庭与教育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是教育的基础,二是家庭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既是不完全的教育,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人的教育活动的主体.家庭的教育功能对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策研究经历了由"补缺型特征"向"发展型趋势"的范式转向,家庭由此从"边缘"走向了社会政策的"中心",并与内外部环境产生积极互动。以家庭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的社会政策为社会化的照料活动提供了重要启示,由此形成了满足社会照料需求、提升照料供给主体能力的照料社会政策。由于制度的长期缺位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我国出现了老龄化与老年照料需求增加、儿童照料赤字与生育率降低、女性工作—家庭难以平衡、家庭形态变迁与照料功能式微等对照料社会政策的现实需求表征。家庭本位的照料社会政策的建构遵循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政策范式转型、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及家庭发展能力提升的理论逻辑。客观审视当前中国家庭的变迁以及社会政策的演变特征,迫切需要将家庭作为照料社会政策的客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多主体、全方位、多渠道的行动路径,以培育家庭形成内生化的风险抵御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仫佬族文化传承是由各层级学校、社会(政府)和村组(家族、乃至家庭)在自动和互动中所完成的功能叠加过程。其中,学校作为传承的纽带,在精神文化建设自动的同时,在功能上还与社会(政府)和村组(家族、乃至家庭)发生着融通与帮扶的关系。社会(政府)作为传承的统筹,在制度文化建设自动的同时,在功能上还与学校和村组(家族、乃至家庭)发生着指导与扶持的关系。村组(家族、乃至家庭)作为传承的基础,在物质文化建设自动的同时,在功能上还与社会(政府)和学校发生着响应与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