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与基督教来华传教士的办报活动密不可分。从内容上看,传教士所办报刊整体上虽然宗教性内容并不多,而是以介绍世界历史地理及西学西政等世俗知识为主,但这并不能否定他们办报的传教动机,这是他们在中国这一特殊的非基督教国家中采取的一种传教策略。同时,基督教近代在华的传播史,是和帝国主义的侵华史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传教士在华的种种活动,实际上对中国的殖民地化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也使传教士出版报刊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化侵略”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华外报活动中,葡文报刊发轫最早。从1822年至1999年澳门回归,在华葡文报刊活动经历了初创期、兴办期、式微期和复兴期的历程,对香港和上海的外报进而对中国内地报业产生了影响。对在华葡文报刊的传播活动进行分期论述,目的是纠正现当代部分新闻史学著述中有关在华葡文报刊的些许错误,并从中总结在华葡文报刊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报刊史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中国近代报刊的时间范畴、发展进程、史料价值以及外国传教士与近代报刊、近代妇女报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目前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教育的萌生阶段,外国传教士起了较大的启蒙作用。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国先后举办过中西学院和中西女塾,并创办了《万国公报》。在办学和办报的活动中,他宣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宣传创办近代教育事业的意义,主张选派留学生,建议设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体制。林乐知在华的教育活动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是由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兴办的一项教会教育事业,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显著的特色。论文探讨了近代教会女学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及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考察和初步研究,认为教会兴办女学是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扩大宗教势力的需要;教会女学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并对近代女学运动产生影响;教会女学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但不可能解放中国妇女  相似文献   

6.
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近代报刊,代表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日益滋长着对信息媒介的需求。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加速了人际交往和商业信息的交流,同时也为报刊准备了读者群。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为报刊的兴起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后,也要求有反映自身利益的舆论工具。而西方人率先移植近代报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报刊诞生的助产婆。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首先创办起来的。他们来华的实质是他们武力入侵的前奏。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华入侵的加强,外报在中国出版逐渐增多,而且由沿海扩展到内地。他们曾一度几乎垄断了中国新闻出版业。受西学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此时也纷纷办刊,宣传改革主张、寻求救中国的道路。但是,在当时西方列强武力入侵中国,中国封建势力仍然强大的情况下,中国近代报刊虽然出现了,但它必定要走一条曲折而艰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报刊和女子教育的发展可以根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划分为发蒙、渐进、兴盛和转型等四个时期.不断的社会变革使中国近代报刊和女子教育在其演变过程中呈现出本土化、理性化、政治化和科学化的发展特点,两者间也经历了同源关系、促进关系、互惠关系和交融关系的逐步转变.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外来侵略、民族压迫的痛苦和耻辱出现于中国社会。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他们在华活动,无疑起到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国传教士要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宣传,利用办学校、翻译出版西书、创办报刊等办法作为传教的有力工具。这样,传教土就成为接触普通中国人和传播西方文明的桥梁。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某些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代外国在华企业是近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学界关于近代外国企业的研究,经历了帝国主义侵华史、现代化理论以及多元化理论交叉三个研究范式变迁阶段,在理论、方法、视角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征,并取得丰硕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近代外国企业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史料发掘、研究视角、理论范式创新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和必要。  相似文献   

11.
近代舆论监督的兴起与言论出版自由权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现代法律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近现代意义上的通过社会舆论来影响国家权力运作的舆论监督体制。随着在华外报的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国人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清末民初,"言禁"、"报禁"逐渐取消,言论出版自由权得到了初步法制化。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率先将西方的学位制度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层面.教会大学 首先通过向国外政府或大学注册立案的方式获取学位授予权,并按照国外的标准进行具体操作.随着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教会大学逐渐扩充学位门类、提高学位层级、拓展学位课程,使学位制度得以发展完善.教会大学学位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中外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对中国学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舆论监督的兴起与言论出版自由权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现代法律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近现代意义上的通过社会舆论来影响国家权力运作的舆论监督体制。随着在华外报的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国人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清末民初,“言禁”、“报禁”逐渐取消,言论出版自由权得到了初步法制化。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受政治背景、文化前提等因素的制约,耶稣会士采取了“科学传教”的在华传教策略。他们的“科学传教”活动历时200余年,其间经历了初始、兴盛、衰落三个阶段的起伏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他们的传教活动达到其前辈们所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战前重庆近代报业情况研究 --以《商务日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内报刊活动空前活跃.重庆近代报业也伴随时代风潮产生、发展起来.作为新兴媒介,同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家一样,经历了种种风云变幻、艰难屈辱,却最终顽强坚韧地壮大起来.以重庆当时土生土长、在本地刊行时间最长的<商务日报>为样本,分析研究近代重庆地方报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加入 WTO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业将融入全球化浪潮之中。在概述全球化将对中 国新闻出版业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对中国新闻出版业面对全球化挑战存在的明显不足进行了 分析,并就中国新闻出版业如何迎接全球化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新闻出版业(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经历了由出版事业向出版产业的转变,终于被纳入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民族出版产业,在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及我国将加入WTO之时,面对国际出版产业和国际资本的挑战,如何保持民族出版产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成为严峻且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对我国出版产业应有相应的政策和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代报刊的发展和诗话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它受西方文明影响产生而迅速本土化,并成为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动力。随着报刊事业的发展,诗话的创作和刊载刊也日益发展,而国粹主义和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与流行更是刺激了其走向繁荣;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作用亦得以显现。近代报刊诗话的发展和繁荣在古代文学向近代文明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并成为旧文学在近代社会的最后一次"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9.
论明末清初西学的分期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末清初 2 5 0年的西学史表明 ,传教士并未阻碍当时的中国学者接触和吸收近代的西方科学 ,雍正帝禁止耶稣会等修会教士传教亦不构成清代自然科学发展停滞的直接原因。明末清初的西学 ,呈现为虎头蛇尾的态势 ,个中的因由不应该就传教士的缺陷去寻找 ,而应该追究中国传统社会构造是否具有追踪近代西方文明变化受容西方科学文明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西方传教士傅兰雅与中国科学家徐寿所编《格致汇编》的办刊始末、科技内容及科学价值作了初次分析论证 ,确认其为由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家合办最早的中文科技期刊 ,并认为徐寿是中国近代真正的和第一个科技期刊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