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确把握舆论引导方向,是党对新闻媒体的一贯要求。本文从舆论导向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传统舆论引导格局所面临的新形势的挑战,剖析了传统舆论引导格局存在的内在问题。就如何科学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舆论引导新格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创新机制加快主流媒体建设、转变舆论引导思路、健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并阐述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和分析视角,当前学术界主要从舆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社会转型的需要、党管媒体原则、舆论所蕴含的力量、当前社会舆论态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考察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新时期舆论引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要遵循新闻宣传和传播学的规律和方法;二要以人为今地考虑受众心理特点和社会民生需求;三要推动网络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百动;四要建寺国家舆论战略,健全舆论引导格局和机制:五要正确处理舆论引导和舆论炼督的关系。当前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方面的研究,亟需在原有的新闻传播学途径基础上,引进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皿的视角,尤其是要结合当前中国的政治情势和国情特色,强化从执政党能力建设视野来研究该命题的学术取向和问题,加大对执政党和政府这一关键性舆论引导主体的能力结构、实践模式、运作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络红人是指利用网络媒体制造的明星,是属于"草根的一代",他们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一种热点现象,是网络媒体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和深刻诠释。本文从传播方式、受众分析、媒介分析三个传播学角度对"网络成名"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作出了较为深刻、透彻的解读;并且探究了这种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最终强调应正视网络红人现象对公众思想领域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的引导、整合舆论,为社会及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全媒体时代的迭代更新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来深刻变革,其催生的网络化时空环境已然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引领实效性的关键变量。立足全媒体时代,高校应在系统把握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新需要的基础上,从优化内容供给、筑牢实践阵地、夯实组织保障等方面立体式发力,加快构建大学生思想引领新格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协调器,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政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政府通过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开拓政治社会化的广泛渠道、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等途径发挥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新时期舆论引导的正确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开放性和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的观念日趋多样化,大众传媒通过"单向意见整合"使社会思想一体化已不可能,变革传统舆论引导方式势在必行.沿着历史文化脉络考察可以发现,以"单向意见整合"为特征的舆论引导源自文化精英主导的话语方式.还话语权予社会公众.让公众参与意见表达的舆论引导是传播社会学中"社会参与论"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调查也表明这种舆论引导方式更为有效.公众参与意见表达的舆论引导既与以共同体自治为特征的良好治理方式相适应.又与发挥公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中央精神相一致,并与互联网带动下的交互式传播潮流相契合.因而是新时期传媒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目标,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师生意义共建"的课堂教学模式、"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浸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网络引导模式是实现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十分突出。网络非理性舆论存在强烈的情绪煽动、对立的观点评论、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潜在的行为指引等特点,易对思想行为尚在形塑期的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干预大学生的社会认识、社会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当前,为了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网络主体素质培养,树立网络自律意识,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加强负面情绪管理;同时,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应构建“四位一体”的网络非理性舆论协同应对格局,形成网络非理性舆论治理合力,引导大学生成为引领网络时代风貌的先头军。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导向有反映舆论和组织舆论两种方式,前者对等传播学中的平衡互换模式,以受众的需求、兴趣、反响为出发点,故而这类舆论引导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目标,解决受众的疑虑点便是其工作的根本。后者对等支配模式,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目标来规定受众,用一种强硬和明确的态度来对待受众,这种舆论引导主题先行,意在灌输,传播中会遇到心理防御障碍,故而利用态度及态度改变理论,从改变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三要素入手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基于此可归纳为三种传播原则:可信原则、奖罚原则和适当重复原则  相似文献   

10.
积极舆论指的是能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合情合理的对策建议或持续的动力,从而有利于某些社会问题或事件朝着有益方向发展的健康舆论,与之相对的是消极舆论。舆论环境由舆论组成。如果一个社会的舆论以积极舆论为主,不同领域的积极舆论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积极舆论环境。积极舆论环境建设有利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的一些消极舆论给当前中国的积极舆论环境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避免消极舆论的产生和影响,依法治舆,做好舆论治理和导向工作,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积极舆论环境的新格局,最终让积极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1.
户外广告从一个侧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水平,已成为现代化城市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它媒体,户外广告在"时间"上拥有绝对优势,在"空间"上略处劣势———受区域视觉限制比较大。但因其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宣传特性,因而在传达效果上比其他传统形式的媒介更胜一筹,影响力更稳定。从未来发展看,户外广告是所有媒介中的常青树。  相似文献   

12.
从“谣盐风波”看社会谣言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月一场"谣盐风波"席卷全国,日本核泄露引发的核辐射危机激发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事实真相缺位、正规信息模糊和缺失的情况下,驱动了公众的好奇心理,诱发了"第三人效应",一场关于抢购食盐的社会谣言就此应运而生。媒体报道方面,出于行业竞争的需要,为了突出新闻的显著性,对谣言的热衷报道造成了二次传播,使谣言进入正规流通渠道,并借助媒体的优势加剧了谣言的传播。政府公信力下降、公民知情权弱化、信息通道的多样化则给社会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首因效应、蝴蝶效应,以及群体极化等社会心理,使社会谣言迅速扩张,造成公众心理的恐慌和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融合创新改变了我国文化经济、文化产能的发展格局,为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传统文化、媒体科技、法律政策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打造我国文化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关于蒙古族聚居区基础教育过于集中社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蒙古族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基础教育过于集中办学模式给蒙古族聚居区带来诸多不利社会问题。首先,过于集中的力度大大超出办学条件;其次,违背低龄、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理想目的;再次,"挤兑"家庭教育;第四,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第五,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第六,增加了农牧民经济负担;陪读家庭不稳定甚至离异;由于"挤兑"家庭教育而缺乏伦理道德和家庭责任等。这些似乎隐性和显现的教育问题,都是不利于蒙古族聚居区社会长远和谐发展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择斗争哲学作为自己的行动逻辑,不仅是由于受到了苏俄马克思主义者崇尚斗争哲学的理论影响,也是在实践中克服中国传统中庸哲学的消极影响和改善革命行动效率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未能将斗争哲学转换为和谐哲学,与未能成功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和对矛盾斗争性的地位与作用的误读有关。邓小平强调安定团结与反对"大民主"的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行动逻辑上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过渡的关键性环节。倡导和谐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对政府公共职能问题与执政党群众基础问题进行科学认识的必然结果。和谐哲学体现了一个成熟的执政党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生型政府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只有营造我国"以民为本"的行政文化氛围,推进以"民生为重心"的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制度改革与创新,优化我国"以民为本"的政府运行机制,民生型政府的构建才能有步骤、有计划地积极稳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媒体文化是社会运动和政治的再现。当今人们日益处于媒体文化的包围之中,是盲目认同还是批判性地接受,关涉到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建构起了文化批判的理论框架,批判文化产业导致传媒文化的商品化、物化和意识形态化,这一观点成为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批判仅停留于文化层面,未深入到政治领域。这项工作由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完成。他们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理论出发,认为阶级、性别、种族、民族和阶层等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成就当代媒体文化大观。因此,批判性媒体文化研究应具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媒体文化生产和政治经济学、媒体文化文本、观众的接受和媒体文化的作用。只有从这三个角度,才能采用多元的文化和观点批判性解读媒体文化,建构起分析媒体文化的框架。这种研究方法实质上是在社会的生产、分配、消费和使用背景下,阅读、解释和批评浮现于文本中各种各样的人为关系,分析阶级、种族和民族、性别和性意识在媒体文化文本及其相互交流中形成的政治表征;同时研究观众如何阅读、理解和使用媒体文化以及如何产生非主流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中贯穿着诸多传统文化内涵,能调动观众心中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喜剧素材在嘲讽当代社会现实之时,又表现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价值。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剖析其作品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尤其对于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来说,和谐社会建设对保障边防安全、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大理是云南省西部白族集聚地区。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白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民俗文化旅游,堪称典范。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对白族地区脱贫致富、社会稳定、民族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导向,充分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产品,并与旅游业挂钩,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旅游产品,让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在互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媒介的效果不仅仅是媒介与受众、媒介与效果之间关系问题,也是媒介的效果与效果之间关系的问题.从媒介—效果间性向效果—效果间性(inter-effectuality)的转换视角,要求加强对媒介传播中“效果断裂”的重视和系统研究.传播的效果断裂具有表层效果模式、潜在效果模式等典型的运作表现形态,与媒介的潜功能、受众主体非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机制关联,具有构筑维持文化稳定的“文化安全阀”、缓冲文化传播的强效果、生成和维系“隐性意见”等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