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微信舆论场客观存在,议题经由个人价值判断后进入公共场域"朋友圈"引发意见论争,表面不相联系的朋友圈通过社会网络的相互关系形成勾连,间接并隐含式推动舆论的产生与发展。基于强关系的圈群具有多人参与、时效议题、引发争议等特点,封闭场域内个人倾向深远影响群体,意见复杂化、极端化推动舆情走向双向极端。微信舆论是现实舆论在网络场域的延伸,个人朋友圈公共议题的有效置入是良性引导的关键,信息时代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应主动担当众声喧哗中传播"正能量"、阐明价值意义的社会责任,进驻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微信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作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可或缺的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打破原有信息分配的格局,改变我国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发生逻辑的当下,它既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又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为此,文章提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网上传播的最优路径是:延展网上话语场域互动方式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要路径;推进网络界面升级在做大做强做优上出成果是最佳选择;打造网上大数据智能平台增强传播巧实力是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3.
“做新主流媒体”,这是时下不少都市类报纸喊出的响亮口号。如《华西都市报》2002年提出“二次创业”的设想:在原来颇具晚报性质的都市报的基础之上,打造全新的严肃报纸。[1]《南方都市报》“提到一个理念‘从强大走向伟大’”做“新主流媒体”。主流传媒是“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2],要求不仅发行量大而且影响力高。世界成功的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发行量并不大,但是公认的主流。中国入世后,面临国际传媒大鳄的强烈…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时代的公共事件中,微博往往成为不同利益群体争夺话语权的场域。本文以“7·23甬温动车事故”为例,分析了政府、民众和媒体在新浪微博的差异化明显的话语表述和角色呈现,研究解释了作为利益关联者的民众、作为事件观察者的媒体以及作为事故处理者和信息管控者的政府在微博中的话语表述方式。由于三者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微博场域中舆论失衡,最终使得讨论难以走向理性交流。  相似文献   

5.
李洁晨  连灵 《南方论刊》2023,(9):110-112
政治认同不仅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兴衰,更是保证政治系统有序运转的关键。全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传播主体、网络舆论生态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面临深化与弱化并存、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的机遇与挑战。全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需从内外因深入剖析,通过大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社会大我、主流媒体从业者巩固主体地位、思政工作者进行教学改革、家长变革教育理念等方式奠定大学生政治认同思想基础、增强政治认同情感、培养政治认同能力、铸牢政治认同信念,合力打造“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新格局,全方位、全过程探索建构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多维优化路径,培育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带来了虚拟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去中心化”导致“把关人”机制的弱化,民意容易“沸腾”导致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受到冲击,“广场效应”导致监管对象易趋“极端化”,“裂变式”传播导致过程控制难度大幅提高.面对自媒体舆论场这一个公私边界日趋模糊的公共领域,依据自媒体传播的特点和控制难点,需要立法部门、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用户自身等主体协同构建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视域中新社会阶层话语权问题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速,必然带来社会话语权的分化与重置.新社会阶层谋求话语权的诉求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其进行理性引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良性发展的必要支撑.当前,新阶层话语权诉求呈现出主体能力较强、权利意识强烈以及话语诉求多元、话语方向可塑等一系列特点.同时,其话语权实现也面临组织保障缺乏,制度保障不完善,政治文化环境不利以及面临强势话语挤压等一系列障碍.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理性引导新阶层话语权的合理实现,主要可以从完善相关制度,扶持公民社会发育,培育现代性公民文化和构建公共能量场,实现各阶层话语权均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公共舆论的社会监督作用日益突显。具有公民意识的公众是产生健康、负责、理性公共舆论的前提条件。公共新闻中传播主体和话语权向受众的迁移、传播内容的平民视角以及与受众互动的双向、多向传播形式的传播特点,表明其具有培育公众公民意识的社会功能。借鉴公共新闻的这些传播特点有利于培养我国公众的公民意识,营造一个健康、负责、理性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凌凌 《中州学刊》2012,(5):203-206
最近两年来,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平台的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当下中国的信息和舆论传播环境日趋多元,以官方媒体和微博为代表的主要传播平台,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两个"信息场"和"舆论场",撕裂着社会的价值共识。微博从三个方面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多源挑战信息控制;舆论多元挑战"舆论一律";社会动员挑战社会管理。政府应转变理念,采用新的思路调控微博时代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透明阳光政府,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赢得民众信任;参与舆论竞争,成为新舆论环境的"领唱者",用回应民众诉求来赢得舆论支持;尤其要注意防范微博的社会动员功能所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微媒体的普及和微传播的发展,为现代人提供了全新的信息获取和话语表达渠道,微时代的网络空间随之成为承载民意的共同体。社会分众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条件下,部分阶层在经济分配、民主巩固以及文化认同上存在负面情绪,微媒体平台中的言论表现出情感操控远高于理性秉持的民粹主义躁动。由于微媒体的传播特性和受众心理机制相互刺激,网络民粹主义呈现规模更大,非理性加剧,群体性明显的表征。从媒介、受众和社会三个维度探讨民粹主义嬗变的动因,有利于摆正对待网络民粹主义的态度,把握微媒体平台话语权,打造理性平和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石国亮 《浙江社会科学》2012,(6):32-37,122,156,157
公共政策是整合分化社会与分化利益的有力工具,制定一项良好的公共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项良好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方面基于各参与主体的特质情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政策产出的体制.关于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与分析,国内外学者仍是“仁者见仁”.在后现代话语理论方兴未艾的情势下,公共政策在“公共能量场”中的制定与修订以及政策制定过程中抗辩、博弈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难民、秉持公共精神的管闲事者、相关的政府机关、不可触犯的上级权威等四类公共政策主体的特质.而政策主体的特质在“公共能量场”中的能动性,既取决于政策主体的主体特质的话语表达,也取决于在解构传统公共政策体制的基础上建构基于后现代话语理论以“公共能量场”为场域的新的公共政策体制的平台搭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一切手段对我国展开意识形态攻势,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分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加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多维场域环境的挑战。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面临话语主体呈现“一元主导”下的“多元参与”共生、话语载体呈现“再中心化”的多向互动、话语内容的大众化以及话语传播的自由开放等新变化。在当代语境中,要牢牢把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为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提供有力支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引领群众、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的作用,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发展深刻改变了舆论格局,高校舆情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等特征,形成了多样化和碎片化、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封闭化与扁平化等发展态势.全媒体的融合发展对高校舆情治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深刻剖析全媒体融合对高校的影响,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舆情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积极从理念创新、技术更新和机制提升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舆情引导策略,以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占领舆论高点,实现舆情治理有效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媒体领域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使舆论生态进入全媒体时代,并促使媒体形态、媒体传播渠道以及媒介终端等发生深刻变化。治边稳疆背景下,民族地区应适应新变化,顺应新发展,深刻明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同时,应针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认知、体制、人才、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顶层设计,提升行业人员认知水平,完善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打造一支掌握全媒体技能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增强民族地区人才供给能力,以加快民族地区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助力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有效落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全媒体建设是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全媒体的即时传播和指数传播,能够满足大众接受信息的周期性需求,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辐射范围,但其独白式、片段化、多元化叙事也侵蚀着话语的安全性、整体性与权威性。全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有其自身特质和内在逻辑,话语内容的准备与扩散生成解释传播力,话语意义的编码与解码生成权威公信力,话语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表达生成批判引领力。实践中应不断凝聚话语主体作用力,扩大话语内容传播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效果评估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舆论环境与社会思潮更加复杂多变,宣传舆论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考验。主流媒体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升新闻宣传能力和水平,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对网络热点事件作出正面解读,发挥好纷乱网络信息的“把关人”和偏激网民情绪的“定海神针”的作用,探索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新兴技术背景下,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的热搜在信息内容更新、聚合热点事件和信息反馈上相较于其他门户网站和专门类APP具有独特优势,其强大的热点信息生成和推荐机制越来越贴合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上热搜、看热搜已经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热搜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议程设置来推动热点事件延伸,影响舆论生成、公众价值判断和政治参与。显然,热搜是内容生产和意义生产的重要场域,作为大学生虚拟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双向影响。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感官体验、话语情感、议程设置、象征思维等方面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负面影响表现在催生或加深了诸如“长尾效应”——微观对抗宏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茧房效应”——信息聚集极化,阻碍主流意识形态正向引领;“景观效应”——虚假“仿像”,扰乱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等方面。因此,在路径优化上,需要加强“长尾效应”风险防范,破除热搜信息壁垒,深刻把握“数字景观”发展规律,让主流意识形态在舆论大潮中顺势传播,于“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超常规增长收益无法通过滞后性的政治体制来实现均衡的配置,源于利益分化的社会冲突呈现漫延态势,政府要实现长效社会稳定就不能囿于对社会冲突事件“控制”与“应对”的惯性思维,而应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自由平等协商的氛围,促成政治话语权在阶层间的均衡配置.中国场域的民主变革首先应以公共协商为维度,建构主体间的基础对话平台,配合以地方选举与社区自治,从而使主体间对话拥有更扎实的制度基础与更切近现实生活的交互空间,这将促成社会稳定的长效实现.  相似文献   

19.
胡琦  杨坤  杨扬 《社会科学家》2022,(11):135-141
在全媒体时代,谣言借助现代媒介以新的特征广泛传播,由于网络谣言具有群圈化、图像化、短暂性和非恶意性等特征,容易迅速传播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社会中,控制谣言传播、引导舆论方向将成为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谣言产生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个体层面的主观想象与推测的助力、情绪上恐慌与孤独的综合性效应以及从众心理下集体记忆与压力的社会影响等。故而应着力及时、直接、明确地洞悉谣言内容,并借助立体的“辟谣领袖”与“辟谣平台”叠加和强化辟谣手段,以释放碎片化情景下的恐慌;通过智能算法机制提高辟谣信息的达到率,提升治理谣言的精准度;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拓展辟谣信息覆盖面,以全程、全息、全效的报道方式降低集体压力。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合法性的民意表达:网络公共舆论与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彦辉  闵然 《云梦学刊》2011,32(4):147-150
民意作为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础与来源,它在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舆论和协商民主作为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主流民意表达的两种方式,也是公共政策获得民众认同的两种重要途径。网络公共舆论作为公民话语权的一种表达形态,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媒体反映民意不足的缺陷,为公共决策提供了新的平台。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在本质上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主张通过对话实现共识,进而做出得到普遍认同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