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胜 《兰州学刊》2008,(11):166-168
身体隐喻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在近期中国电影制作中广为运用,使影片的叙事变得生动而复杂。主旋律影片通过身体的伤痛营造悲情来凝聚影片的情绪感召力,强化观众对其道德伦理言说的认同;商业片通过性与暴力的震惊式身体展示。迎合观众对’欲望影像的消费需求;文艺片则通过身体的异化来传达现代性时空压缩中的颓废体验。对身体隐喻的诠释成为解读影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以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 ,注意教育观念是中国电影浓重的文化色彩。中国电影对旨意的要求比较直接而明确。但要警惕只有教化、只会附庸口号而没有实际艺术内容的庸俗影片。需要有严肃的深刻思想内涵的主流影片和有浩然之态的大器主旋律影片 ,艺术化强的主旋律影片是观众内心渴望的。道德伦理传统也是中国电影表述的重要方面。遵守人伦常情构筑情感世界和借助人伦情感来褒贬判断 ,成为中国电影常见的情感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电影《恋爱中的宝贝》是一部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非传统爱情的影片,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对纯粹爱情、精神家园、生命过程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整个影片拍摄制作十分精致,叙事和情感表现得相当巧妙,魔幻艺术手法的运用为影片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体现了导演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4.
邓恩与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大多温婉高雅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不同,他在诗歌中大量地使用充满暴力色彩的语言、动作和意象来传达他对爱情、人性和宗教的冷静与理智的思考。邓恩正是通过"暴力"这种标新立异的写作技巧,将救赎意识和陌生化艺术构思融入到诗中,给读者带来独特的艺术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5.
史诗情节剧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乱世佳人》分别是中西情节剧电影发展史上最闪亮的艺术明珠。这两部影片都以史诗性的视角,以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宏大的叙述结构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与必然的历史趋势,并各自折射了中西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影片都严格按照传统的戏剧式结构设置戏剧性冲突,《乱世佳人》运用单线索的叙述方式,以主人公婚姻变化为叙事主体,是一部描写“历史故事”的战争浪漫史诗,是西方英雄传奇情节剧电影的艺术珍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则运用多线索和跨时空的顺序结构,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叙述了苦难现实状态下国恨家仇的悲剧故事,是一部富有政治与伦理深度的民族寓言史诗,成为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样式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6.
陈孟云 《学术探索》2012,(10):125-129
汉语配音译制片在20世纪末的中国曾掀起过一股热浪,尤其是以乔臻为代表的为外语片(《魂断蓝桥》、《亡命天涯》、《叶塞尼亚》等)作的汉语配音,通过汉语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使外国电影人物获得灵魂的再塑,最终使这些国外影片成为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乔臻以独特的有声语言艺术魅力为外国电影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品位,使汉语有声语言与电影艺术形象完美结合,达到圆融无碍、浑然为一、整体和谐的至美之境。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乔臻配音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探讨老一辈艺术家如何在有声语言创造过程中把审美认知和独特的精气神融入电影艺术并实现对外国影片的审美超越,从而获得有声语言魅力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7.
言情剧是电视剧的重要类型之一,言情剧所传达的伦理道德内涵更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以言情剧的叙事艺术和所表现的情爱伦理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言情剧的文本进行分析,企图探讨言情剧是通过何种叙事手段而建构出何种样态的情爱伦理。研究结果认为,言情剧通过灰姑娘的叙述模式和传统的“门当户对”的叙述模式而建构出爱情应是无功利的纯粹感情这一伦理指向和情爱观念;通过对古装剧和都市剧的文本分析,发现古装剧实则是当代人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的体现,而都市剧则在“励志”的外壳之下掩盖着唯金钱和物欲是从的价值标准,这些电视剧所体现出的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理性、务实的感情考量,爱情已经沦为实用理性指导之下的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形象因其敏感的政治性与强烈的时代特征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但相对忽视电影等叙事媒介的研究.电影虽以娱乐形态出现,却以虚构的想象满足人们更深沉的情感与欲望,恰恰对国家形象的建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用"非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表达意识形态是实现"微观政治学"的关键所在,即是说,国家形象等政治问题需要文化来解决,并最终落实到艺术话语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对象是表愤怒的情感隐喻。这两种语言都遵循同样的原则:都是以描述由这种情感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来表达这种情感。但是在选择具体由哪种隐喻来表达情感又有不同,而这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模式所决定的。因此,隐喻既是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数字特效影像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特效已成为电影中的重要元素,它丰富了电影的形式美学与叙事策略.数字特效影像不仅没有消解电影艺术的"真实性",而且将电影的"假定性"延伸到了人类的情感空间,许多使用数字特技制作出来的镜头,其美学向度,均指向人类潜意识的深层情感.数字特效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满足影片潜意识情感诉求的美学特征、基于创新的叙事功能化特征、超越影像内容的符号性特征、烘托影像主题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颂杰 《河北学刊》2003,23(4):80-87
文章对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作了概述 ,涉及本原论、本体论、神论、知识论、唯理论和经验论、批判哲学、主体性哲学、实体主义、理性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现当代哲学转向等一系列重要概念、思想和问题 ,凸显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转折性人物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以美国城市化的历程为例,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状况,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快速发展阶段。借鉴国外这个时期的特征,结合我国的具体城市化发展情况,提出大力发展中心城市边缘地区新城的建设,并且总结了新城建设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建忠 《兰州学刊》2009,(2):210-213,226
早在12世纪晚期,注释法学者们(the Glossators)就遭遇了法律冲突的尴尬局面。为求得法律正义的实现和法律争议的公正解决,注释法学者提出了如何选择法律的难题。通过对《查士丁尼法典》首篇的歪曲解释,注释法学者批评了适用法院地法的单一模式,开启了人们对法律冲突和法律选择问题的思考,为冲突法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