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有着深刻的多维动因:牢牢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其历史维度的动因;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助推理论创新是其现实维度的动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必然要求,推动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是其理论维度的动因。探析这些动因是正确理解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经历了几次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的行政价值也经历了由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公平公正价值向效率优先价值再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的嬗变,行政价值的嬗变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实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价值追求,必将会对我国国家治理、行政管理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主要矛盾.新矛盾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因此将以往社会主要矛盾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对于坚定我们党的领导,促进新时代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从方法论意蕴、理论基础与实践旨向三重维度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马克思主义蕴涵,有利于阐明这一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深层联系.坚持对立统一思维方法的要义在于厘清两对对立统一关系,在初级阶段不变与变的统一中揭示两个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张力,在结构分析中阐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双方的地位及依存关系.对理论基础的考察,建立在对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逻辑关系的深刻理解之上,要认清它们之间所表征的根源与特殊表现的关系,在前者对后者的决定机理中说明“为何在基本矛盾贯穿人类史的条件下主要矛盾会有不同表现”的问题.在实践旨向方面,关键是要以问题意识探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思路,即重点把握社会有机体全局发展得好不好的问题和以机会不平等为主要诱因的分配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9.
10.
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论断形成的研究,须在需要和发展两个方面变化的事实基础上,从学理层面增加三个维度,以整体上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质。其一,理论基础维度,即以社会基本矛盾学说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揭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性;其二,辩证思维维度,即在分析各种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归纳出主要矛盾,从现象上升到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本质的把握;其三,价值判断维度,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揭示蕴涵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判断中的价值立场。而所有这些维度的审视,均在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的统一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哲学基础和现实依据,才能直面、协调并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其他矛盾问题,进而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进程中推进各项工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和战略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任务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命题,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思想逻辑;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阶段性成果,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揭示了当下因我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而再现的社会发展辩证法;还包含着实现马克思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阶段性任务的根本任务和现实道路的思考。无疑,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逻辑、辩证逻辑与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十九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是新时代举旗定向的科学论断,其深层意蕴须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视域中加以探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一个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世界历史是以"美好生活"需要为驱动的物质生活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后果与必然趋势,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客观条件与不断丰富和全面发展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体"。世界历史的具体生成与空间铺展,既是资本的同质化社会关系在全球层面上布展的总体性过程,也是一种内在矛盾与冲突对抗的生成与扩张过程,呈现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空间机制与历史效果。基于这一前提,以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为机制和方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融合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性议题,和实现社会主义与人类自由解放的世界性议题,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攻克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征程,其普遍性内涵与世界历史意蕴将逐渐彰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论断,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其现实依据是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需求逐步凸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转化要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聚焦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反映了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社会治理则致力于通过制度性安排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尝试梳理建国以来三次社会主要矛盾调整期相应的"总体性支配""技术性治理"和"共建共治共享"三种类型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治理模式间的动态变化,探寻党中央如何通过准确把握建国以来三次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治理模式,使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并结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分析我国社会治理模式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