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纷纷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去金融化发展成为最新趋势,制造业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点。美国先进制造伙伴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等制造业发展战略是发达国家积极向制造业回归、抢占未来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典型代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进入经济改革深水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技术升级等多重挑战。作为促使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然而,就如何构建《中国制造2025》的运行机制,以保持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动态优化和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文献较少。深入研究美国、德国等世界先进制造业第一方阵的运行机制,总结其先进发展经验,对于构建《中国制造2025》运行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之后,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较弱,但在用户知识获取和吸引用户参与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如何有效发挥独特优势成为"中国制造2025"落地破题的关键。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能力的智能化升级,不仅要在技术层面进行追赶,还需要对背后的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机制进行变革。要求企业以用户驱动为切入点,真正以用户需求来驱动智能制造体系的建设,同时在体系架构上构建内外融合的智能制造生态圈。为了进一步加快"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和落地,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推进机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德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多方面的,工业4.0战略是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培养是经济根基,高度重视变革管理、创新管理和质量管理,科技研发支撑其企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其制造业高素质技工的重要来源。德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建设制造强国是基本方向,主攻智能制造的同时,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以强大的科技创新作支撑,同时强化管理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媒体融合新趋势,推进文化科技双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是实现福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的关键。在发展对策上,重点是建立系统的政策驱动机制,推进数字文化工程、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工业设计、推进文化制造业升级,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基地平台,加强文化科技人才培育,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完善金融支撑促进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国经济发展计划纷纷出台,其中,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宣布战略对接尤为引人注目。传统工业强国与新兴大国如此高级别合作,不仅在经济领域被持续关注,在政治领域也颇受青睐。此次国家经济战略计划对接有双赢一面,但也暗含风险,国家间经济战略合作,必须首先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未雨绸缪,之后才能在合作中更好维护自身权益。本文结合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从中国国家利益角度深刻剖析,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来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应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工业项目,正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分析,构建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流程图,打造创新驱动——企业能力发展矩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进行有效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工业设计产业是与制造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发展工业设计专业化服务促进区域制造业基础与先进的工业设计对接,是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化服务发展总体上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应注意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互动关系,把握工业设计研发方式、组织形式变化的趋势,更好地发挥设计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这意味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不再是一种幻想,而是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与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4.0范式略有不同,施瓦布从技术-社会范式入手,将这次产业升级界定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在物理、数字和生物技术的融合下所引发的一场深入的、全面的、系统的社会变革,它在内涵上不仅包含前两者,在意蕴上更为丰富和饱满。施瓦布坚信,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对当前的工业、商业、政治、社会和国家治理模式等产生颠覆性影响,从而开启以智能生产、创新驱动、数字集成、共享经济、弹性工作和灵活治理等为核心特征的新范式。《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今后一个时期还应当从核心竞争力、实施路径、人口优势、城市发展和国家治理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转型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企业进行战略变革的初始动机是外部环境和企业组织内部的变化所引起的.企业战略能力既可以是一种局部优势,也可以是一种综合优势;企业战略能力具备价值优越性,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企业战略能力具有不可交易性和难于替代性;企业战略能力与其他企业资源和能力相比,其受到替代品威胁的概率相对较小;企业战略能力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企业战略能力具有叠加性.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企业战略能力构建与培育的外在条件,企业战略资源和企业家能力是企业战略能力构建的内在基础,持续性创新是企业战略能力构建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产业数字化改造是推动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数字化改造的主体,但学界目前对这两类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差异缺乏研究。目前,制造业与服务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化改造存在不同的机制和路径。其不同机制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数字化主要是提升生产效率,而服务业的数字化可能重塑发展模式。不同路径主要表现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包括加强工业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工业数字装备和软件、推动供给端标准化、推进工业数据流通和共享,以及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而服务业数字化改造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包括发挥市场和企业作用、完善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规范数据使用秩序和标准,以及加强消费互联网平台包容审慎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11.
德国作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是中国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背景下,促进德国与东北地区投资合作对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分析了新形势下德国与东北地区投资合作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和宏观经济放缓削弱投资者信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的担忧,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且面临融资挑战,以及本土工资成本上涨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政府应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资环境,提振企业投资信心;深化优势产业,挖掘新兴产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发挥中德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作用;加强伙伴省州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发展;以服务地方需求为导向,加大人才外引内育力度。  相似文献   

12.
因稀缺性引发的水资源危机使水资源问题“安全化”,国际社会对“水战争”或“水冲突”的担忧和恐惧正随之日益加深。近些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水纷争事件,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建的重要因素,随着亚洲水资源危机的显现和中国实力的崛起,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在地区层面提供更多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中国在周边地区逐步开展了多层面的带有战略伙伴建设和公共外交性质的“水资源外交”,使之发挥着冲突预防,危机管理与促进区域合作的职能,凸显了中国在和平与稳定的周边地区构建中的负责任大国风范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从战略高度看待人力资源管理,并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战略管理体系,已经获得企业界的普遍认同。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层面上,我国的企业大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基于运营流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着重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能动地适应运营流程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历史性转型,社区和社区工作者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主战场和主力军。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着编制数量少、专业素质能力不高、待遇偏低、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需要从理念、选人和用人渠道、能力培养,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在竞争战略制定上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在剧变动态竞争的条件下,通过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和持续地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运用日益受到重视的企业资源说理论,在掌握中国企业核心资源与竞争力状况下,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核心资源的外部制约因素和内部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寻求在剧变环境下构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现实问题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广泛的资源约束,因此强化对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极其重要,尤其是互补性和关键性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在对外部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凝练出网络化嵌入、合作式集群和用户参与三种外部资源的利用方式。然后,通过建立SLIC分析模型概括出中小企业将外部资源演化成自身成长能力的分享机制、学习机制、整合机制和协同机制。逻辑上,分享机制和协同机制重在对外部资源的合理选择,学习机制和整合机制意在生成动态创新能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最后选取科技型、制造型和服务型的中小企业各一家分别对其成长过程中的外部资源利用和能力演化机制进行文本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客观准确地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应用层面均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相对成熟的公众网络平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文章以平衡计分卡(BSC)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利用相对成熟的公众网络平台,通过文献研究、网络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探索建立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同时推动有关公众网络工具在企业人力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品牌消费和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主持人已成为各个电视频道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基于对CCTV-2财经频道打造品牌主持人实践的解析,提炼了主持人品牌化建构基础和实施路径两个方面的思路。主持人品牌化建构的基础有三个,一是文化自觉而产生的人格魅力,二是作为主持人专业主义体现的话语技术,三是主持人的情绪场控制能力。主持人品牌化建构的实施路径体现在品牌规划上的开拓创新意识,品牌运营的分级分类管理和品牌营销的系统化品牌包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乡一体化因应城乡联系发展、城乡等值发展等理论并不断创新。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做法值得借鉴,给中国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以其开放、平等、创新、协同、共享等特性,对个人生活、企业经营、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和社会治理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将互联网看作继市场和政府之后资源配置的第三只手,提出各类市场主体可通过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有效集合生产资源、整合闲置资源、聚合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优化配置路径。分析了互联网通过变革社会生产方式、服务方式、治理方式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和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最后,给出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下,现阶段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包括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智慧农业,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