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公司须承担社会责任进行强制性规定的基本商事法律。本文探讨了公司为何承担、承担什么、对谁承担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四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以公司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部门落实社会责任提供了清晰的理路,从而切实体现公司的制度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曾晓昀 《兰州学刊》2013,(7):190-194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自然因素、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制度手段等的综合发展。其中,制度手段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引入"软法"概念,提出通过粮食"硬法"与"软法"的结合,尤其是中国《粮食法》与粮食政策并进,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制度创新。粮食"软法"的提出,有助于实现公共治理、私人治理与第三方治理的有机统一,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是一种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了个人在虚假广告中推荐食品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侵权赔偿责任。本文结合《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探讨包括食品在内的产品代言人(推荐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根据、归责原则、侵权责任的构成以及代言人责任与生产经营者责任的关系,认为其根据是消费者对代言人的信赖关系,归责原则上适宜采纳过错原则,代言人责任与生产经营者责任之间宜为按份关系而非连带关系。  相似文献   

4.
二、三版《辞海》将“商战”诠释为一指商业战争 ,二是“商业竞争的形象性比喻。”本文认为 ,以上诠释从头至尾有误。首先 ,“商战”仅为中国近代史所特有的一个特定范畴 ,原意在其最先的提出者即清末戊戍变法运动的重要思想先驱郑观应那里 ,指的是要在当时充斥中国市场的10类洋货的生产上与资本主义列强一决高下。其次 ,二、三版《辞海》将汪康年虽有“商战”之名但无“商战”之实的短文《商战论》硬塞进“商战”词条 ,将“商战”的提出者与因袭者作了不适当的相提并论 ,会误导读者以为郑观应的“商战”涉及的仅仅只是些流通问题。与“商战”一样 ,马克思愤怒谴责过的“商业战争” ,也是一个有着特定外延、内涵的特定范畴 ,不能简称为“商战”。  相似文献   

5.
罗剑波 《云梦学刊》2007,28(5):49-53
“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其运用模式较典型地体现于《辨骚》篇。就“辨《骚》”而言,刘勰在对汉代诸家关于经、《骚》关系所持论点进行梳理,以及对于“骚经”(概指《楚辞》)本身进行“擘肌分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势”和“理”,即《辨骚》中《楚辞》“四同”、“四异”于经书的结论。关于这一点,在《楚辞》文本中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6.
韩旭 《社会科学家》2024,(1):124-131
律师执业中遭受侵害事件近年来不时发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通过对国内律师在执业中人身权受侵害的38例事件的实证研究发现:涉众型案件、婚姻和家庭等领域律师最容易成为受害对象,发生在法院内部或者法院门口的袭击事件占有相当比例。对方当事人、法院法警和本方当事人是侵害律师的三大主体。赤手空拳进行殴打是侵害律师的主要方式,遭受轻微伤和轻伤的损害后果占比较高,律师受侵害事件分布范围较广。有效遏制律师受侵害事件发生需要多措并举:一是培育公众的法治信仰和对律师地位作用的正确认识;二是律师言行上注意避免激怒对方当事人并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对本方当事人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三是法院应加强对律师人身安全的保障;四是完善律师人身安全保障的法律制度;五是将律师人身安全保护纳入培训内容,尤其应注重警示教育、人防和技防等措施的落实;六是律师协会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祥波 《学术研究》2023,(7):153-160
《诗经》汉、唐注疏以“诗史”阐释为核心,对诗歌文本作出带有具体历史人物、事件内容的阐释,“风教”“正变”“美刺”等《诗经》学理论都以“诗史”阐释为出发点。经学史重视文献和师法传承,强调《诗经》学的汉、宋之别,低估了“诗史”阐释传统在宋代以来的影响。传统上认为首开反拨汉、唐注疏之功的欧阳修《诗本义》,对“诗史”阐释传统的延续远高于否定,只是微调了具体阐释细节。首次提出“里巷歌谣”观念的朱熹《诗集传》,乃至推崇这一观念的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保留了冗长的“诗史”阐释尾巴,甚至有所倒退。直到五四“歌谣”运动影响下以顾颉刚、闻一多、朱自清、朱光潜等学者为代表的现代《诗经》研究的出现,才从深度和广度上厘清了“民谣”观念,使《诗经》阐释彻底走出“诗史”阐释传统,呈现出《诗》的本义。  相似文献   

8.
"封建"一词在中国史学中的应用一直是史学界争论已久的一个老问题,但是对其理解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强,重新反思中国历史,汲取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在重新反思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重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性质是绕不过去的关键问题。因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论争这一问题又浮上水面,成为史学界、社会学界论争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相关论述出发,全面澄清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要点以及其分析社会形态的原则和标准,据此解析"中国封建社会"争论的核心问题,并为我们回到中国历史实情,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形态及其社会性质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连续数年居全球首位,但电商平台滥用"平台霸权",强迫平台内商家接受如"二选一"等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时有发生.在现有竞争法体系难以规制此类行为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35条确立了相对优势地位制度,为电商平台经营者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进行规制.然而,由于该条并未阐明适用范围以及适用标准,无法实现法律的可预测性和实效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解释.通过考察各种观点,比较借鉴国外滥用优势地位相关制度的经验,建议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35条的适用既需要确定优势地位的存在,也需要对行为进行"合理性"分析,确保该条真正成为我国竞争法体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错薪”、“束薪”、“析薪”等词语多次出现于《诗经》中,古代注诗发微者,都有所重视,指出它们与婚姻爱情的密切关系。历来研究者也作了“束薪”、“析薪”所代表的婚姻意象的研究。本文试从“束薪”这一现象入手,多角度地分析它的文化内涵,从而反映中国古代婚俗的变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老子道的思想体系的主轴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一种超越常识、超越经验的方式来理解《老子》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更能领略《老子》的精神与道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道家从老子起就极力主张自然无为,然而这种思想绝非道家独有。实际上,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也主张自然无为。关于这一点,却很少被人注意到。本文将以《论语》为主,谈谈孔子自然无为的思想。首先,我们应对自然无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自然”,并非指自然界,而是指“本然”,即事物本来的样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中的“自然”即这个意思。“无为”也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掺杂个人的主观臆断,一切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淮南子》对“无为”有一个很大篇幅的解释:“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  相似文献   

13.
郝敬 《兰州学刊》2011,(1):108-114
文章选取成书时间与《史通》相近和稍后的《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将其置于《隋志》和《新唐志》之间,对其引书中与“小说”相关的22种书予以重点考察,然后结合刘知几对采“小说”入史的态度,探讨分析了唐人所持的“小说”观念:以“道”为核心判断标准,外围概念随不同时期或不同史家对表达之“技”的认可程度而存在动态增减。这种以阐述“小道”为核心的“小说”观念,经由《汉志》《隋志》《旧唐志》《新唐志》直到《四库全书总目》,始终是史家著录小说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江泽民文选》理论体系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金评本《水浒传》看“腰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圣叹是否“腰斩”过《水浒传》是学术界所 关注的一桩历史公案。立足于金评本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诸多证据足以证明金圣叹确曾“ 腰斩”过《忠义水浒传》。着眼于金评本研究“腰斩”问题,不仅可以揭开金圣叹“腰斩” 《水浒传》的历史真相,而且有助于对其作出系统全面的文化美学评价,而不是孤立肤浅的 政治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论语》的“乐学论”,首先需要弄清楚孔子所言“学”何谓、如何“学”、为何“学”这三个问题。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这三个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学”是“成己”,是乐在心,故谓之“独乐”;“时习之”是“成己”并“成物”,是乐主发散在外,故谓之“众乐”;为己学而“乐”,是“成己”而后“成物”之乐,故谓之“至乐”。  相似文献   

18.
有学者对马克思的《问题》和《导言》这两部早期著作中的"人类解放理论"作了详细论述,以此为由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提出了质疑,并试图从"五个方法论原则"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进行驳斥。事实上,这五个驳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足够的证据表明:《问题》和《导言》作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尚未摆脱"旧哲学"的影响,仍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旧哲学的"痕迹",的确具有"不成熟性"。该学者的"质疑"和"驳斥"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悲剧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发■(pity)和■(fear)使人的情感得到■(Katharsis;陶冶、疏泄、净化)。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前两种情感,那么,争论■一词的内涵毫无意义。国内《诗学》主流译本把希腊词■译为怜悯误解了亚里士多德所用■一词的原意。它不仅严重损害了经典学术著作翻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且遮蔽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的深刻内涵。为了克服■主流译法的表面性和肤浅性,应该以懊悔取代怜悯,如此方能彰显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独特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定势》篇的"势"范畴及主旨是"龙学"研究中的难点。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对《定势》篇主旨及理论地位作了深入探究,指出《定势》的主旨是"别体",是确立"循体成势"的原则,并首次指出《定势》与"论文叙笔"的紧密联系,从而不仅使《定势》篇与"论文叙笔"的作意明朗化,也指明了《定势》篇在《文心雕龙》中不同寻常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