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艳房 《学术界》2024,(2):83-92
国际话语权是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分配格局中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中国走向国际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的必然选择。进入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程度提升,但在国际话语格局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基于全球性视域的观照全人类的价值观,它的提出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开拓了新方向、提供了新基础。当前,在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的国际话语规则制约与限制、国际社会误读与曲解、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等诸多挑战,内部的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有待加强、话语传播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话语表达体系阐释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中国亟须从厚植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根基、加强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理论创新、优化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建构策略、创新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传播这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吴瑛  乔丽娟 《社会科学》2021,(11):28-39
国际共识经国际组织而传播,可以借助国际组织提升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西方国家"制造国际共识"的传播机制包括:通过取得世卫组织高级职位和"金主"角色奠定话语主导权,形成基础共识;通过组建精英群体联盟和开展新闻批评,形成程序共识;将西方中心主义与反共意识形态融入组织逻辑,构成政策共识。针对西方国家通过国际组织谋求话语霸权的现实,中国要和世界各国一起发出声音,推进"重构国际共识",这包括:推动平衡国际组织各国人员比例与资金投入,重构基础共识;推动传播主体从精英群体向多元话语网络转变,重构程序共识;在强调国际公共利益和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开展精准传播,重构政策共识。因此,要将国际组织打造成多种声音并存的平台,在发出中国声音和重构国际传播新秩序的进程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张涛甫 《东岳论丛》2012,(11):32-35
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成功建构是其成功输出的关键.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设计以及整合上有其成功之处.突出体现在:他们运用民主话语和市场机制,实现了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巧妙整合,形成了一整套自洽的话语系统.这种话语系统在与他者文化进行话语竞争之时,具有显著的优势.与强大的西方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在价值观建构上存在不足,当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没能解决好文化的产业功能与意识形态功能的冲突,对外则没有形成一套参与世界文化竞争、对话的话语系统,没有掌握议程设置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何淼 《东岳论丛》2023,(4):20-27
中国共产党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与世界对话的过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能力建设是党和国家适应时代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求,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际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参与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全球话语格局长期“西强中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能力建设仍面临自身“话语窘境”“传播困境”及西方“话语霸权”“话语陷阱”等问题与挑战。提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能力,需要政党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媒介、话语受众等要素的相互配合和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5.
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是一国政府的"执政资源",开放条件下不同意识形态的竞争更加隐蔽。西方发达国家高效施行的控制体系强化了本国民众的价值认同与民意支持,所推行的价值理念亦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国际权力、强化国家利益的一项利器。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攻防战略与战术策略对中国提升本土价值的现代感召力与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动学习,促进本土理念的现代化、积极提升中国价值的国际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话语权”实质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对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建构还存在传播“声量”较小、“供给”不足和“本领”不强等现实挑战。为改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不利局面,必须做到“言之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言之有料”,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言之有器”,加强中国理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杨慧 《东岳论丛》2024,(3):174-181+192
百年变局下,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优良外交传统的基础上,为回应以“文明冲突”为代表的新冷战思潮,破解后疫情时代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困境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这一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实现了对西方文明观的范式超越,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偏狭历史叙事,突破了“普世价值论”的话语陷阱和西方文明冲突的谬论,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文明观的理论创新。在西式文明观再次将世界引向意识形态对抗危险陷阱的背景下,新时代中国文明观阐释了中国在文明发展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国际秩序重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亓光  张翔 《江淮论坛》2023,(1):12-20
意识形态功能是民主的基本功能之一,民主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理念—制度—治理—价值—文化”的基本结构。以资本为中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重释、重塑、夸大等方式对民主进行概念改造和价值歪曲,试图将西方自由民主打造成为民主的唯一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念凝练、制度建设和治理优化的基础上重构了民主的意识形态功能,在系统批判西方自由民主的过程中,在“理念—制度—治理—价值—文化”等五个基本维度上实现了整体性变革。由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充实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形态功能,在具体功能的实现上凸显了“人民需要—人民参与—人民满意”的呈现逻辑,实现了民主话语逻辑的批判性超越,真正展示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深刻反思西方民主话语,既要从话语结构层面揭示它的虚幻性,又要从话语本质层面揭示它的内在逻辑。近代以降,随着近代自由主义的发展,民主话语被赋予以资产阶级政治话语为核心的正确性与真理性。现时代,西方社会对西方民主的笃定并非仅是意识形态的现实选择,更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确定性思维的必然结果。因此,仅从民主的本质与历史揭示西方民主话语的真实性,并不能彻底批判它的虚伪性。只有在审省西方民主话语确定性思维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其模糊性本质及其广泛传播的现实路径,进而阐明模糊性在民主话语的体系构建与话语传播过程中的真实性、正当性与比较优势。深刻反思西方民主话语的确定性思维,是批判西方民主话语和破解西方民主转型思维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增强当代中国的民主话语自信。  相似文献   

10.
张云莲 《理论界》2010,(12):228-230
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但对其内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领域的价值观实践与他们推行的价值观相悖。因而在国际政治领域,西方价值观是否普遍适用成为了人们争论的话题。中国在和平崛起中应该客观和理性地看待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同时积极倡导和谐世界价值观,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王毅 《晋阳学刊》2007,(5):13-18
国际合作理论更多地强调权力、收益和国家身份等因素,现实的国际合作中,国家权力表现为话语霸权,国家收益也依赖于话语交流,而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共享观念也同样需要有话语交流的基础。基于对话语因素在国际合作中之作用的分析可见,潜藏在国际合作背后的话语矛盾是导致国际合作难以持久的内在原因。因此,只有"归还"话语权,建立平等对话、平等协商的话语伦理,才是构建国际合作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徐静 《学术探索》2012,(5):43-46
话语实践在向技术化趋势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话语规范和习俗的一个相对的"断裂"。因其图像所产生的拼图效果,Fairclough将之称为"马赛克"模式。本文依据这种模式,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私人区域中局部的女性主义话语秩序,如何运用话语实践的策略,在更普遍的男权主义话语秩序中反抗,妥协,最终得以协商亲和的。研究发现:在运用语气、自称语反抗男权主义的同时,女性主义者会综合运用介入标记语、模糊语、态度词汇多种人际互动手段来实现协商亲和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在语篇的篇章连贯和信息分布上有所不同。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发生的语篇错误,正是来源于这种目标语和母语的文化差异;而理解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透彻地理解目标语。  相似文献   

14.
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核心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引领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凝聚、整合和认同作用.立足新时代,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全面、准确、客观、立体地阐释、表达和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的思想价值,是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构建政治话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政治话语体系创新;需要不断深入学理研究和理论阐释,积极推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普及与推广,积极推动大众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努力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推动国际话语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里,随着权力的分合变换和物质财富的急剧积累,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权力和利益的驱动而变得日趋疏远,甚至充斥着紧张与冷漠。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曾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商谈环境"来实现主体间合理有序的商谈、沟通。本文以理想商谈环境是批判工具理性的现实需要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了商谈环境的四项条件,论述了普遍语用学在理想商谈环境转为现实商谈环境的基石作用,概括性地对哈氏的商谈环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提升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围绕提升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一主题,学术界对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紧密跟踪当前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梳理和归纳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本质内涵及特征、权力基础、策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把握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成果及不足,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为中国梦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目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话目在不同话步中作用的不同,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话目,可总分为三大类:起始类、应答类、附和类,其中起始类、附和类是主持话语中的主要话目类别。起始类话目包含提名、补充、陈述、提问、请求、建议六种类别;附和类包含了反馈、帮助、评论、重述四种分类。研究各话目的组合规律及出现语境对主持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怎样防止话语一体化即话语霸权现象的发生,成为了当代新闻学必须面对的课题,因为一旦"失语",则意味着某种不在场。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话语困境及其话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话语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话语主体间实现有效交流的首要载体,其最显性的功能就在于话语主体对彼此之间表达意义的共同理解。但是,这种理解的有效实现并不完全依赖于话语内容的准确性和主体知识结构的丰隘,而更决定于话语间性的张力度:张力太大,则抑制话语功能的有效实现;张力太小,则主体之间就会失去交流的意义。话语间性在话语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符号差异性;二是主体间性;三是语境间性。虽然,话语间性在话语实践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一个社会学问题或者语言学问题,但是它的逻辑根源却只能在哲学认识论那里寻求到存在的合法性。话语间性的存在使得话语主体的话语实践更显得丰富多彩,但其衍生的符号异化、文本冲突和话语霸权等问题却使得主体间表达意义的理解受到阻碍。因此,如何把握话语间性的两重性,突破话语间性的两难选择,就成为主体间达于共同理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