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投入产出视角下工业技术创新的环境规制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红利"的必要途径。为此,构建环境规制影响工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三阶段分析框架,利用中国2002-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35个分行业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在区分行业间污染排放强度波动趋势异质性的条件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工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及分阶段作用机制,找寻工业技术创新的环境规制最优协同区间,进一步引入交互项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的交互影响与协同效应,以综合探究工业技术创新的环境规制协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除在污染排放强度为递增样本,环境规制与创新人员、资金投入均呈现"U形"关系;(2)环境规制与创新知识、产品产出均呈现"倒U形"关系;(3)虽然在全样本中存在创新投入产出分阶段协同作用的最优环境规制区间,但中国现阶段环境规制水平还处于各曲线拐点左侧,远低于协同区间水平;(4)在创新技术研发阶段,存在环境规制与创新资金投入的协同效应,在创新技术转化阶段,存在环境规制与创新知识产出的协同效应。目前,中国工业行业整体环境规制水平仍然较低,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应提高环境规制强度,针对不同工业行业制定环境规制滚动修正、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目前鲜有研究关注经济型环境规制将如何影响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2008—2017年黄河流域九省十示范市为样本,采用固定面板模型探究了投资型与费用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间接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 投资型和费用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形关系;投资和费用型环境规制通过倒逼污染结构演化,能间接协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倒逼污染结构演化,两类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且相较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的U形关系拐点到达的更早。建议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要知悉各经济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原理,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针对各地区的异质性污染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施以合适策略,从根本上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以2008-2013年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市场竞争可能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环保投资与环境规制呈倒“U形”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企业环保投资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存在“度”的限制。(2)目前大部分样本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尚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意味着进一步提升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增加企业环保投资。(3)市场竞争与环境规制具有互补性,表现为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越大。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外部机制,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会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明显的差异作用。基于全要素视角,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2008—2016年30个省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以此为基础,探求命令控制、市场激励与自愿意识三种环境规制类型对中国不同区域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全国层面上,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与综合环境规制强度同碳排放效率间呈现“U形”变化趋势,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强,影响的主导力量由“倒退效应”转变为“倒逼效应”;(2)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命令控制型平均规制水平已跨越曲线拐点,实现“倒逼效应”,但中部与西部地区尚未超过拐点值,而对于市场激励型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目前各区域“倒退效应”仍处于主导地位;(3)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依靠市场激励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更有效率,而对于中部与西部地区而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仍处于主体地位,且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针对不同地区提出选择科学的环境规制工具,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规制力度的逐渐加大,引发行业间与行业内的就业再配置,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福利。利用2003—2017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数据,发现环境规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现阶段34个工业行业未越过拐点;相较于污染行业,清洁行业的就业再配置能显著提升社会福利;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全行业、污染行业的就业再配置在环境规制与社会福利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因此,实现生态优化与社会福利提升的双赢目标,需要识别各行业的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对未越过拐点的行业应加大环境规制强度,也可以通过提高就业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灵活匹配来减少环境规制的社会福利代偿。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相矛盾的情况下,技术创新成为解决此矛盾的关键。以2006—2013年中国的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全行业按照污染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研究环境规制在不同污染行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污染密集差异性的存在会造成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不同,其对重度和中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轻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分析环境规制对不同污染业造成影响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通过环境规制政策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这对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国2003—2016年26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兼有径向和非径向特点的EBM-Windows-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测算,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模型和非可加性面板分位数回归(QRPD)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出“倒U形”的特点,且纯技术效率变动是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2)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3)不同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即在较低的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较高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发展影响的直接机制、传导机制,以及区域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矿业绿色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通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影响矿业绿色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与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呈“U”型关系;东南沿海地区环境规制对矿业绿色发展暂未产生影响,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环境规制与矿业绿色发展呈倒“U”型关系。提出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因地制宜地设定环境规制强度;强化科学管理,提升技术效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等建议,不断提升矿业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制度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剖析不同规制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以及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对规制压力的异质性战略响应,进而从中国典型重污染行业中筛选597家上市公司,采用多项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政策压力增加,企业倾向于选择环保领导型战略,而不倾向于选择反应型战略;(2)监管和公众压力越大,企业越不会选择反应型战略,但对选择污染防御型或环保领导型战略无明显差异;(3)进一步地,政策、监管和公众压力越大,成熟期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环保领导型战略;(4)政府政策的不断施压使初创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偏好污染防御型战略。通过揭示规制压力、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内在关系,丰富了制度同构和战略异质性二元行动逻辑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污染治理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从结构转换这一新的视角解构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通道,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刻画环境规制竞争,探索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定的促进作用,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是提升发展质量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与高质量发展间存在“U形”动态规律,中国平均环境规制强度已经处在“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但低规制强度组尚处在“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2)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中介通道间接促进发展质量提升,且产业结构中介效应大于环境规制的直接效应,环境规制有助于激励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要素重置效率的促进效应,增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要素升级的促进效应,进而助益经济高质量发展。(3)考虑空间相关性后,全局层面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局部区域环境规制竞争产生了异质性的空间影响,东部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执行上缺乏协同性,对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空间溢出,而中西部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正向空间溢出。从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角度,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对策,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拐点强度距离视角解读了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不平衡的形成机理,并依据2001—2019年中国省(区、市)工业部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形关系,中国环境规制因实际强度整体较弱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是负向的,但样本期末环境规制的实际强度已迈过拐点强度,继续严格实施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和行业结构绿色化程度较高,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拐点强度较低,其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在中国区域间环境规制政策非均衡实施的背景下,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实际强度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明显较高,而环境规制拐点强度又较低,即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拐点强度的距离较大,导致东部地区原本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不平衡问题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根本动力,研究碳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异质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技术进步异质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模型,以检测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GTFP的空间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环境规制下的R&D投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碳环境规制下的DS对GTFP的影响始终为负,并存在门槛效应;碳环境规制下的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污染晕轮”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当同时考虑技术进步的一致性和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13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采取线性标准化方法构建环境规制的综合测量体系来量化环境规制强度。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总体上是有效率的,技术进步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环境规制促进了制造业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行业分类来看对重度污染行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度污染行业具有阻碍作用;而对于轻度污染行业的作用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污染、环境规制与公民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合理环境规制,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公民健康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因此,厘清农业面源污染、环境规制与公民健康三者内在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Grossman宏观健康生产函数和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法考察了农业面源污染、环境规制以及二者交互项对公民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发现,农业面源污染与公民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恶化显著增加了食源性疾病发病数;环境规制与公民健康之间呈倒“U”型关系,拐点临界值为3.079;仅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不仅不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健康风险,反而引致隐形经济规模扩大,出现了显著的“绿色悖论”;2007-2012年、2013-2018年两时期检验结果显示,强化农业污染源监管能够显著减弱“绿色悖论”,并重塑环境规制政策的健康红利。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机理与传导路径,以中国95座地级资源型城市2007—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B-K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的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空间区位+资源依赖度+发展阶段”三重异质性进行分析,探究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传导机制的异质特征。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呈“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外商投资、人力资本积累4条路径间接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中空间差异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环境规制影响出口竞争力的传导机制分析,运用Heckscher-Ohlin-Vanek(简称HOV)模型,以26个制造业行业"十一五""十二五"(2006—2015年)10年间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环境规制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影响是先抑制、再促进的"U"型动态影响。目前我国处于拐点左侧,即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随环境规制水平上升,将不可避免地呈现下降趋势。从长期来看,存在"波特效应"。为尽早越过拐点,促进中国制造业提高出口竞争力,政府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与贸易立法,实行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并丰富环境规制工具;产业应加强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利用绿色补贴等政策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企业应树立环保理念,加快技术创新,增加人力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17.
研究立足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背景,构建“经济—环境—社会”统筹协调的绿色低碳发展评价体系,聚焦于企业绿色创新在环境规制的发展影响路径中产生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分析不同规制工具、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不同地理区域表现异质性中介效应:命令控制型规制下,绿色创新在东部地区产生显著负向传导效应,而在西部地区发挥微弱正向驱动效应;市场激励型规制下,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正向中介效应占比极高,而西部地区未显现创新驱动效应;公众参与型规制的正向中介效应同样呈现“东部显著,西部不显著”分布特点且占比较低。不同创新水平表现异质性门槛效应。命令控制型规制呈现倒“U”型影响曲线,市场激励型规制呈现“U”型影响曲线,而公众参与型规制仅在高创新水平地区发挥激励效应。据此提出具有区域差异化特征的环境政策建议,加快提升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该文立足于研究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在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整体呈波动式下降,各省间绿色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环境规制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同,行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呈倒"U"型关系,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因此,政府看清西部地区绿色经济运行形势,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制定强度适宜的环境规制,有助于实现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阶段SP-DEA动态分析模型测算了2013~2017年1324家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综合考虑并计算了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并与企业的两种异质性研发投资活动联系,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异质性研发投资活动进而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和机理,结果表明:法规命令类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类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TC)提升,市场导向类环境规制则主要作用于效率改进(EC),但环境规制作用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由效率改进主导;对3种环境规制下的异质性研发投资的中介作用分析得到:法规命令类环境规制通过研究性投资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前沿面企业(先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市场导向类环境规制导致前沿面企业研发投资性活动不足,负向作用于技术进步,正向提高了企业的效率改进;公众参与类环境规制门槛较高,仅通过前沿面企业的研究性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对落后企业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污染要素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引入行业的特征参数从三个角度分析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及其行业差异.基于2006-2012年中国30个省份不同产业下1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行业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与就业的关系存在行业差异,呈现出“U型”“倒U型”和“不相关”三种情况.从行业间的就业分布变化看,第一产业行业与第二产业行业分别为“倒U型”和“U型”,表现出“反向联动效应”.第二产业行业和部分第三产业行业同为“U型”,表现出“同向联动效应”,存在环境与就业的双重红利.最后,文章为取得环境改善与就业的双重红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