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育率较低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改善生育率。本文采用OECD的21个国家从2001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门槛回归模型来检验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否有助于改善生育率,同时检验了其他不同解释变量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他解释变量人均GDP、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税式支出、死亡率、失业率、教育支出和流动人口数量对改善生育率的影响显著。如果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较低时,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对改善生育率影响不显著;如果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较高时,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对改善生育率影响显著。从长期考虑,政府要合理安排公共财政在社会福利、医疗和教育等方面支出,不能一味的简单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对于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必须要合理规划和适度投入,还要完善其他配套的社会政策,以达到财政政策对于提高生育率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逐渐重视体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表现优秀的运动员及其团队的奖励幅度逐年提高。本文以湖北省政府对鄂籍优秀网球运动员李娜给予的80万现金奖励为例,结合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以及财政伦理相关理论内容,以马克思主义辨证方法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分析方法,从"李娜式"奖励反思我国目前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之处,并提出了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终于达到占GDP4%比重目标,这与国家多年来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密切相关,也表明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经济增长是引起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固定资本增长是引起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对财政教育支出存在长期正向响应,而对固定资本的扰动是短期的响应;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贡献率持续增大.固定资本投资存在着短期的较好贡献,但长期影响小于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努力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服务,为此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投入,是对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投入,也就是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投资。目前江苏省还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所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明显偏低,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财政体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现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强化对教育财政资金的管理,以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明确政府的投资责任,加强政府教育支出的法律制度建设,增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并完善政府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建立新型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等,以改善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现状。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教育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区域差异是天津市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对天津市各区县教育经费投入及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教育发展区域差异原因的解释,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水平以及分级管理体制、教育政策偏差等几方面因素造成了各区县教育的发展差异。最后提出了解决教育发展区域差异的四项措施,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就是明确政府作为办学主体的地位和职责;二是增加教育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以及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经费;三是实现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主要是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四是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为解决教育发展差异的决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公共财政保障民生支出的主要目标之一,加大对教育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深入分析1994年以来教育支出结构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的对策建议,并调动社会其他力量加大对教育的关注,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8.
教育支出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体制框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规模的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和谐而竞争”两种政府竞争模式对地方教育支出规模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无论是财政收入分权还是财政支出分权都会对教育支出规模产生正向影响;不同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会在财政分权与教育支出规模之间发挥不同的中介效应,“为增长而竞争”会抑制教育支出规模增长,“为和谐而竞争”则会促进教育支出规模增长。深化政绩观转型,转变地方政府竞争模式有利于发挥财政分权体制的优势,激发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支出的动力,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因素,使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用两个指标分别来度量公共教育支出,一个是各地区教育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另一个是各地区教育事业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因素、财政分权制度等。重要的研究发现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教育支出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国有经济在经济总体中所占比重较大,就会削弱教育事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的地区,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和公共教育投入比例都比较低;省以下财政体制对于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问题,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以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区划的人均各项公共财政支出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取了基本保障支出和发展保障支出两个主因子来反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实证表明:辽宁省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较大。提出中央财政要适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等建议。研究结果为改善辽宁省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运行模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的财政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政支出结构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现阶段,要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就必须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削减行政事业经费规模,努力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力度,强化公共和公益事业支出,实现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今世界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基于国际视野下的公共财政支出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做法。在以河南的典型数据为参考蓝本对基础教育服务进行现实考察的基础上,从财政公平目标出发,提出了我国实现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3~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比例现状分析,将此五年间的政府投入比例与非政府投入比例、政府投入占GDP百分比、政府投入在各地区的差异、政府投入与外国的差异作了充分比较,分析了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政府投入的因素,提出了加强政府对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责任,统一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府投入标准,借鉴国际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能力究竟是否存在一定的赤字,以及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决策等问题,将公共预算视作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征收力度来进行调控的内生变量,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加入地方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后,发现地方财政实际能力并不存在赤字反而表现为盈余;与既往文献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作为与政府行为无关的外生变量不同,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决策时需要同时考虑“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净收入”的短期权衡和“经济增长竞争与财政收入”的长期权衡,使得地方政府在短期权衡中偏向于调节财政征收力度实现最优而非财政预算收入最大化,在长期权衡中偏向于持续调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而保持公共财政预算赤字;双重权衡机制会扩大央地财政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财政的长期稳健和削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应该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寻找到央地财政关系的新平衡点,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保障财政能够始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财政改革发展新阶段中包含三个依次递进、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内涵的把握,二是对现代预算制度的理解,三是对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的审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重要特征相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应该是国家财政、公共财政、发展财政、改革财政与涉外财政的统一。现代预算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重要方面。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应从坚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总体要求,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逐步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规范现行重点支出挂钩机制,深化改革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以及逐步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等七个方面开展。作为现代预算制度的主要载体,现阶段的政府预算体现为"全口径政府预算",即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共同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复式预算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支撑能力,优化地方高等学校布局结构。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推进高等学校有特色、高水平发展等措施,由国家、省、地市共同促进高等  相似文献   

17.
预算折射现代国家的理财能力及治理关系。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的组成部分,财政绩效评价可视为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机制及工具体系。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到预算绩效管理进程中,融合"价值—工具"二重性,财政绩效评价与预算绩效管理价值同构,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突破口和破解预算管理困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回应社会诉求的有效工具。教育经费是我国财政最大项支出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矩阵式的权责主体及利益格局。构建融合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结构体系,以及经费投入(支出)、过程监管、目标实现、社会满意为维度的指标体系,能充分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在各种评价模式中,内部评价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外部评价旨在提高教育财政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和落实民族教育自治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困境就是教育财政投入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单靠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能力远远不够,它有赖于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公共财政化程度的提高、对民族自治地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和对民族自治地方更多的政策倾斜与照顾.民族教育公共财政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民族教育只有在国家财政以及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方面得到更多的保障,才能在民族地区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走出困境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中学教育财政体制发生的重要变革,不仅健全了地方教育经费管理机构、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能力,还确定了各类中学的主要教育经费来源.这一时期中学教育财政的许多法律法规很难真正实行,相关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地方教育财政各自为政,中学教育地区差异不断扩大,中学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总结其中经验和教训表明,中学教育财政发展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提升直接制约中学教育平衡发展的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付能力;强化负责教育资源再分配的中央教育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从制度上保障中学教育财政的整体实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发展速度迅猛。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4%的目标得以实现,但在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结合我国教育经费统计情况,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