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Theil指数探究2015—2020年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性。构建三阶段SBM模型与GML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效率进行分析,借助Moran’I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性明显,表现出组内趋同且组间趋异的趋同特征。(2)调整后的效率提升明显,东部、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效率优势明显,东北、西南地区效率处于劣势。基于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分析发现,加强政府支持和发挥区位优势是减少资源冗余、促进效率提升的优势因素。(3)全要素生产率呈“M”形不稳定波动趋势,技术进步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因;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北部沿海、东部沿海、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增长态势,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呈下降趋势。(4)时序上,中国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经历了离散-集聚-离散的“倒N”形演变过程;空间上,基本形成了效率高水平的东部、北部沿海地区趋同和效率低水平的西南、东北地区趋同的空间集聚格局。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因此系统分析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应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从全国和区域层面来看,收入差距对房价均有正向影响,但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外部特征:收入差距对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影响更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较小;此外,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更显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房价则受成本的影响更显著。2004—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3.
我国“重售轻租”失衡问题的长期存在,对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利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建立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研究租售失衡下,不同地区、城市住宅销售、租赁市场的价格对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冲击,进而探究货币政策和租售同权政策对房地产销售和租赁价格的调控作用。主要结论有:给予租金价格正向的冲击后,大多数东部地区城市房价增量有明显波动,而中西部地区脉冲响应较弱。给予房价增量正向的冲击后,各城市租赁市场脉冲响应值均接近于0,中长期房价与租金脉冲走势趋同。给予货币供应量一个正向冲击,大部分城市房价增量均有负向响应,东部地区城市房价波动较为剧烈。各地政府需分层次理解房地产需求结构,采取“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调控政策,确保楼市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7-2018年30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在分析人口老龄化、房价以及住房空置率三者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和房价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人口老龄化和房价均对住房空置率有正向影响;在区域层面上,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最大,各区域房价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均为正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房价确实是人口老龄化影响住房空置率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Hausman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住房消费的影响,并分别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分区域的实证检验以探讨此种影响的区域性特征。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住房消费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同时住宅供应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对住房消费也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人口老龄化对住房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表现为显著正向作用,西部地区则显著为负,而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吸引人才的同时,也带来了住房供给问题.因此从人口因素角度出发,利用2008—2018年我国30省级面板数据,重新将城市分为三个等级,研究人才集聚对我国各区域城市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才集聚度对我国房价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其中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房价会随着人才集聚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对发达地区影响不显著.控制变量中的土地购置费和工资对不同地区的房价均呈现显著正向影响,房屋竣工面积和GDP对不同地区房价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常住人口对各地房价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运用2013-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数据,从场地、设施、师资三个维度,对八大综合区基础性办学条件的均衡程度与发展水平实证研究发现:初中阶段基础性办学条件总体均衡程度高于小学,区域间场地和设施条件均衡程度高于师资条件。东部沿海地区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均衡程度相差最小,西北地区小学的基础性办学条件绝对值高且均衡程度高,长江中游地区小学、初中的基础性办学条件绝对值低且均衡程度低。东北地区小学、初中设施条件的绝对值低但均衡,场地条件和师资条件绝对值高但均衡程度低。西南地区、黄河中游、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四个地区的小学、初中各类指标绝对值较低且均衡程度相差较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阶段应从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强化政府责任、缩小区域差距、改革经费制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7-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经济因素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死亡率、教育投资、人均收入水平、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化水平等因素对人口老龄化存在较显著的正向效应;出生率对人口老龄化存在负向效应.从区域层面看,死亡率、教育投资、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化水平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均为正向效应;出生率在三个地区对人口老龄化均有负向影响;健康投资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有负向效应;非农产业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的效应也为负.  相似文献   

9.
运用1996—2010年中国29省市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和DEA-Maml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环境污染这个非合意产出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分析三个“五年计划”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并结合静态模型给出一种适合测度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的绝对收敛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6—2005年间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而在2006—2010年间出现小范围上升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呈追赶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一直处于低位;技术退步和规模无效是导致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发现:大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和管理问题。从绝对收敛模型结果来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整体上显著收敛,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即各自内部省份间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房价波动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阐述房价暴涨通过银行信贷中介效应传导机制对产业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并基于全国大中城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法检验房价波动通过银行信贷中介效应机制影响产业升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中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对产业升级产生负效应;第二,大中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会增加房地产银行信贷需求,挤出了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银行资金,从而抑制产业升级;第三,通过区域差异对比分析,东部大中城市银行信贷对房价波动与高新产业关系发挥中介效应,房价上涨通过吸收银行信贷挤出高新产业发展资金;中部大中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吸收银行信贷挤出第三产业发展资金;银行信贷没有对西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与产业升级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突出难题。微观分析表明,房价变化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于不同群体是不一样的,并受到金融环境的约束。决定房价变化对全社会居民消费影响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均住房资产量及其分布结构、住房价格变化的性质、金融制度安排和社会文化因素。以1999-2009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的研究发现:(1)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收入效应产生负向影响,总效应方向具有不确定性;(2)1998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的长期上涨所带来的房产升值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出效应大小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的区域差异特征;(3)近5年我国房价的持续加速上涨强化了房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削弱了住房财富效应,在住房和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富效应的减弱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2.
高房价遏制了科技创新能力,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房价的推高作用尚未明确。以此为新视角的探究,首先根据经济学理论推演研究假设,而后构建中国31个省份2006年至2017年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房价的混合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修正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选用Ward法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进一步结合区域异质性建立多元线性计量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能力对房价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推高了房价,主要原因是科技投入中R&D人数的显著增加,而科技创新能力的产出和研发经费投入的正向影响较小;R&D人数的传导机制是通过直接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正向影响房价;考虑区域异质性,R&D人数增加在各省份均推高了房价,且科技创新能力非发达区域效应更大;在科技创新能力发达的7个省份中,R&D人员出现"聚集效应",其他省份出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住房价格决定的"存量—流量"理论分析框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9-2008年间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基本面因素对住房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对住房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阶段差异性。区域住房价格波动具有较强的自相关特征,以2003年为时界点以来的住房价格历史信息对现期房价波动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度,住房价格上涨已经脱离了区域经济基本面的动力支撑,预期和投机因素加剧了房价的波动,区域住房价格泡沫化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构建SVAR模型分析了金融市场与房价波动之间的联动关系。金融市场可以分解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与信贷增额之间的反应最为显著,两者具有自我强化的循环作用;房价与股价、汇率、国际资本净流入、利差之间在短期内具有正向响应关系,在长期内影响则逐渐趋于平稳;信贷增额、股价、汇率对房价波动的贡献度较大,除自身影响外,房价波动是其他变量波动的最大贡献者。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0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30个省/市/自治区的月度面板数据,构建存款准备金率与房价的PVAR模型,并进行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旨在探索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房价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且存在较长的时滞性,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才能对我国房价产生较好的调控效果。此外,存款准备金率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当给定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冲击,西部地区的反应幅度最为剧烈,效果持续时间最长;而中部、东部地区的反应程度较小,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6.
能否科学揭示预期与房价的关系是行业健康、调控有效、决策正确的关键。建立实证计量模型后,联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聚类法等分别从时间、空间变化角度对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参与者预期与商品住宅价格的内在关系进行数量刻画与纵横比较,主要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剖析了预期与房价内在联系的演化过程与地区分异规律,为房价波动、地区间房价差异、调控低效等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结果表明:从时间维看,预期与房价的关系在4个阶段中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对房价的刺激作用不断加强;房价在4个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的。从空间维看,预期对1—4 类地区的正向影响力度存在差异,大体上表现出随房价水平的下降反而加强的趋势;宏观政策对4类地区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EGARCH(1,1)模型,实证分析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利率变量对国内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考察涵盖2008年9月1日至2013年5月8日样本区间内主要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对央行政策利率的调整的反应,研究显示,具有代表性的贷款基准利率变化和调整对国内房地产行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显著且方向为负——利率调升则上市房地产企业股票价格向下调整,反之,如果政策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房地产企业股票价格向上调整。进一步分析则发现,国内房价历史信息可以部分地解释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房地产业股票价格波动具有群聚性,其股票价格收益率对宏观经济信息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的杠杆效应特征,即利好消息和负面消息对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有非对称性影响,具有负面性的政策信息对地产市场的冲击往往大于对等程度的正面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是维护国民健康的重要屏障,完善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指标确定了,才能正确合理地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事业。文章旨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发现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综合评价指标可分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全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呈现“东强西弱”“南优北劣”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华北和华东地区在中医医疗服务收支能力方面普遍强于西北和西南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人均医疗资源强于中部和华南地区,但总体医疗资源弱于华东、华北地区。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的中医医疗服务机构以较少的服务资源投入获得较好的服务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