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确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话是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关键.通过对这段话的解读,我们不仅能够透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而且能够把握住马克思新世界观建立的现实基础及唯心史观产生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2.
潘伦在<马寅初先生面斥孔祥熙纪实>这篇回忆录中,详细叙述了在1939年秋中国经济学社年会上,马寅初当面斥责孔祥熙的史迹.此文被众多著述家作为信史加以引用,在有关马寅初、孔祥熙等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笔者经过细致考证,证实了历史上并无"马寅初面斥孔祥熙"之事件.  相似文献   

3.
1924年3月8日,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在广州举行了中国第一次"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这次活动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开展起来的,同时又是国际国内妇女运动发展的产物,标志着中国开始结成妇女统一战线,开启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也促使中国妇女革命思想的新觉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国演义>十多个女性形象的描写中透析出它的妇女观,并与传统礼教所规定的"妇道"比较,证明其妇女观的重要变迁在于:淡化贞操,屈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歌颂智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动;突出节烈,"舍生取义"的巾帼楷模.  相似文献   

5.
<正> 向警予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中央妇女部长、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湖南妇女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人之一。她为妇女的解放、为劳动大众的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在那刀光剑影、血风腥雨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岁月里,始终是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深恶痛绝地鞭答旧世界,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毕生精力,直至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6.
向警予深切同情中国广大妇女的悲苦地位 ,积极投身到为妇女争取自由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揭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主张妇女解放运动同国民革命运动相结合 ;高度评价劳动妇女在妇女运动中的主力军作用 ,积极倡导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相结合 ;呼吁妇女团结 ,主张建立统一战线和加强妇女组织  相似文献   

7.
向警予是我党妇女解放运动中杰出的领袖.她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她在《妇女周报》、《妇女日报》、《妇女杂志》、《少年中国》等杂志报刊上发表了妇女论文十余篇,为劳动解放和妇女解放呐喊.重温向警予的妇女理论,给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广大妇女以理论上的启示和实践中的力量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超然台记>一文发挥老庄思想,游心物外,对人生达到了思维的把握.但他并没有忘情政治.<超然台记>没有摆脱士大夫进退出处的矛盾,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相似文献   

9.
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具有区域特征:北方以称"河"为主,南方以称"江"为主,黄河、长江之间则有称"水"的."北河南江"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江、河"词源如何?这一切成了汉藏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罗傑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等学者为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他们认为,"江、河"均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分别借自南亚语和蒙古语.桥本万太郎还进一步假设,汉语是南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南北夹击的产物,而"江、河"名称的来源正是在基本词汇方面反映了这一南北推移过程.上述说法在汉藏语言学界似乎已成定谳.然而,这些假设中有关"江、河"词源的部分有违历史事实.梅祖麟和桥本万太郎都声称汉语中的"河"借自于蒙古语,这种假设主要建立在上古汉语中"河"的语音形式gal和蒙古语中"河"的语音形式rool的联系上,以及"河"所呈现的地理分布上.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来自汉语词源的证据,来自蒙古语的反证,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十三经>、<国语>、<庄子>、<楚辞>、<战国策>等)的证明,以及"河"在中国历史地志中的分布以黄河为中心、分别向南和向北两边扩散的史实,证明"河"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它的词源不是蒙古语,至于"河"在别的语言中的相对应的形式,很可能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另外,区别本民族固有基本词和外来借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语言的固有基本词的命名过程,必定具有某种共同点,并且是在一个完全同词源的系统中形成的;外来借词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与"在者"的划界,规定了科学与哲学的分野.科学以因果诠释的方式把握"在者",而哲学则以领悟的方式把握"在"本身.人作为"此在",是唯一能够追问"在者"之"在"何以可能的"在者".对"在者"之"在"的召唤,乃是作为"此在"的人的存在方式本身.对"什么是存在"的追问,隐含着沦为知识论的危险.通往哲学之路的首要前提,就在于澄清哲学提问方式的遮蔽之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瞿秋白到鲁迅家避难的史实,是反映鲁迅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一个重大方面,不仅是研究鲁迅、瞿秋白的生平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不可忽略的问题。鉴于当时处在白色恐怖之下,在这方面的史实,几乎都未见于鲁迅日记和书信的记载,现在所知道的情况主要是根据许广平、冯雪峰和杨之华的回忆,分别见于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的《回忆鲁迅·关于他和瞿秋白的友谊》和杨之华的《忆秋白》,国内所出版的五、六本鲁迅的传记和《鲁迅年谱》、《瞿秋白年谱》,几乎都采纳了这三位鲁迅亲友各自回忆。近年来在这方面有新的发现,研究也有新的进展。如《人民日报》重新发表了陈云同志以史平笔名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日巴黎《救国时报》上的一篇记述瞿秋白到鲁迅家避难的回忆文章《一个深晚》,同时《光明日报》上又发表了  相似文献   

12.
王学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对士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金瓶梅>成书时间约在嘉万年间,其作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王学一无所知.<金瓶梅>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但绝大多数不是好人,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欲望遮蔽了他们的"良知",致使其为恶去善而由人变为非人.通过孝哥出家,作者指出世人自救的根本办法是"明悟",即剔除欲望,发掘本心.小说表达的主要思想与王阳明"良知"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足以说明王学对该小说思想确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侯补中央执行委员,她就是向警予同志,中共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模范的妇女运动领袖。她的一生,主要从事妇女解放运动,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结合的问题,最早从事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结合的实践。本文就此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接触马克思主义始就接受了其中的妇女观并立即运用于实现中国妇女解放的伟大征程中,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正是这一征程的理论基奠.其中,陈独秀批判封建礼教,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分析女性问题,向警予强调女性受教育权,毛泽东主张立法改革封建婚姻制度.他们的女权思想沿着一条"破旧-立新-实践-立法保障"的线路,层层递进.这一进路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并引领了当时妇女运动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具有雍容、灵动与洒脱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散步美学";散步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在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描述与阐释中,宗白华具体而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出现在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宗白华不仅有丰富的东西方艺术体验与修养,而且还有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渗合融化"的理想、视野与实践.让人怅惘的是,散步美学的方法虽令人向往却无从摹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广东工业大学与广东省计算中心联合培养<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人才的实践中,认识到,校企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接轨、与国际的合作、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其培养定位及培养措施对软件公司"软件蓝领"的培训是有利的,并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怎样看待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和妇女问题,使全球化概念具有中国特殊的"民族主义"内涵。从批判反省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和必须指出国际资本对发展中国家妇女的严重剥削;而另一个观察角度则可以是来自本土的,有必要正视现代化和全球化给妇女带来的机遇,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会,是每个女人在家庭、社会、民族、国家之外有了作出个人选择的条件和较多的选择机会。所以,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妇女运动的主题是启蒙,今天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则是发展。妇女更多地进入国际发展项目,带来了本土化资源和本土化问题,在参与发展项目的同时怎样发展自身,怎样既做好于妇女发展确有好处的国际项目,又对建立和发展中国妇女研究的学科建设有帮助,这是中国妇女研究学者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华"探源     
通过纳西族象形文字"中"字与原始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甲骨文的"中"字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字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以"木矛"一类的东西投中物体之义;"华"为"粟花",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远古居民主要以粟作农业为主有关;"粟花"为华,有大而美、光明之褒义。春秋时诸夏取"华"之美意,形容享有礼乐文明的诸夏人,"华"遂成为族称,与夏同义。"中华"称谓源于中国诸华,与中国同义,最早出现于西晋武帝初期。  相似文献   

19.
而且茅盾又不同于国外某些光说不练的单纯搞学术的妇女问题理论家.他从1921年在党办的旨在培养妇运干部的上海平民女校任教起,就与妇运实践有一定关系.不久夫人孔德沚、弟媳张琴秋介入了妇运,更增加了茅盾接触妇运的机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不久,茅盾于1923年9月被选进新成立的中共上海地方兼区(兼管江苏、浙江两省)执行委员会.并以五个执行委员之一的身分兼任负责对国民党实行统战的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长,妇女运动也在他的领导范围.同年9月“改组了国民运动委员会,统一管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妇女各方面的运动”,由于他发表过许多妇运论著,遂又以委员长身分兼任妇运领导工作,和向警予合作共同领导妇运.从这时起,他不仅在《民国日报·妇女评论》上发表文章,而且还常为向警予主编的《妇女周报》写文章和“社评”.其《远东与近东的妇女运动》、《新性道德的唯物史观》等重要论文,就是为指导妇运而作.1924年他被邵力子拉去编《民国日报》副刊,辞去上述几个职务及所兼的妇女运动领导职务之后,虽然不象这期间与妇  相似文献   

20.
妇女工作要"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话题,笼统地谈论"以人为本",或者片面化、极端化地理解"以人为本",都可能使妇女工作陷入误区,以至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能落到实处.因此,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工作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