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社会泛称的缺位以及有社会地位女性配偶的称谓缺位在社会交际中比较常见,以往只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加以阐释,本文从认知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更全面地分析产生这些缺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一个典型的用女性意识、女性话语写作的女作家。她笔下描写的更多的是女性角色,这些人物总是生活在阴暗、潮湿、晦涩的环境中,她们没有自我,只能依附于家人或者丈夫,只能想法设法的抓住婚姻这根稻草,在昏暗中过着不完整的残破的人生,把自己一步步的推向更为凄哀的深渊。  相似文献   

3.
<正>孙家与张家的两层亲戚关系我之所以称张爱玲为表姐,因为我们孙家与他们张家有两层亲戚关系。首先,我的父亲孙用岱(蔚青)是张爱玲后母孙用蕃的亲弟弟,我们全家及很多孙家人与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过从甚密,自然,这令张爱玲很不高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5.
身体是文化社会的铭刻,张爱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成一个奇异的存在,她对于女性身体的呈现是有着深厚文化与社会意义的。她笔下的女性的身体多是美丽的,但是却伴着病态。这与女性的社会文化身份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将以张爱玲笔下的三个人物曹七巧(《金锁记》)、柴银娣(《怨女》)和霓喜(《连环套》),为例,来分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澳大利亚第一次上班迟到,就是因为巴士,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号召私车入库,让大家乘坐巴士。但是,一向很准时的巴士,最近班次问隔变得略长,从五分钟一班变成了七八分钟一班。因为经常坐同一班巴士,所以和司机很熟。那天上车后与司机开玩笑说:“就是因为你们巴士间隔时间增加,害得我被罚了薪水。”司机抱歉地笑笑,然后很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们的车轮流在公司加装一种装备,  相似文献   

7.
<正>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写到汤孤骛这个人,明眼人会猜得到他是周瘦鹃。一九四三年春,年仅二十三岁的张爱玲,携带《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的稿件与母亲远房亲戚园艺家黄岳渊的信去拜访周瘦鹃。而这次相会,由于周瘦鹃的识珠,让现代文学的一颗巨星冉冉升  相似文献   

8.
杜新尧 《现代妇女》2010,(11):88-90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七巧是一个出生于麻油店的单纯少女,她哥哥为了贪图钱财把她嫁到了有钱的姜家。在姜家,她由一个纯真少女变成了一个世故、悍泼、有着疯子般的审慎与机智的恶毒少妇。她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曹七巧是一个女性弱者,在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做了无望的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本文试图通过曹七巧形象的分析,梳理其变化的过程,寻找其命运悲剧的个人心理原因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侯洁 《现代交际》2014,(11):65-65
本文紧紧围绕张爱玲《红楼梦魇》的内容,浅谈读后感想。  相似文献   

10.
亲情,是历代以来被千万人所歌颂的。父亲对于我们的爱和母亲对于我们的爱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相同的——因为爱。正是如此,问世于九十多年前的《背影》和将近四十年的《秋天的怀念》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现如今分别被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当中。  相似文献   

11.
晓芹  兆利 《当代老年》2009,(10):16-17
“忠诚协议”,惩戒夫妻“违约者” 案例:年近五句的刘某4年前丧偶。2005年初,他和离异的医生潘女士相识。结婚前,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订立了一份“忠诚协讨,在“违约责任”中约定:“婚后如果出现一方背叛另一方的不道德行为,违约方自愿赔偿受害方精神损失人民币1万元。”然而双方结婚仅一年,潘女士就掌握了丈夫的婚外情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朱维民 《公关世界》2009,(11):53-5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越剧院到人民大学去慰问正在大炼钢铁的人大师生。演出的剧目是傅全香和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表示对艺术家的尊重,那天晚上学校有关人员特地请来了老校长吴玉章同志观看演出。  相似文献   

13.
李宏林 《老年人》2004,(2):16-17
2003年11月15日,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遥远的太空向祖国问好,对守候在北京航天指挥中心观看他飞行的父母妻儿说了一句极其温馨的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家,始终在他眼里;家,永远在他心中。杨利伟对美丽家园的感叹,想来不仅是亲情难舍的依恋,而且也是对养育他的父母的深  相似文献   

14.
刘念国 《现代妇女》2005,(10):34-36
2005年6月28日,第34届环球洲际小姐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在长沙落下帷幕。代表深圳出赛的7号佳丽张帅“爆冷”获得“环球洲际小姐中国总决赛冠军”。喜讯传来,张帅却躲到后台,用手机给远在吉林的父母打电话:“爸妈,我赢了,谢谢你们不时向我射来的一支支‘冷箭’,促我清醒,催我上进……”1张帅7岁那年进吉林市船营区第17小学读书时,动不动就要哭鼻子,害得妈妈高淑芥每天都要在她的书包里塞上一包面巾纸。读至三年级时,有一次班上选“三好学生”,表现突出的张帅连候选人也不是,她觉得老师不公平。放学后回到家里,她觉得很委屈,一个人关在屋里哭…  相似文献   

15.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20世纪40年代震撼中国文坛。这两位不同性别、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伟大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都不同于传统的、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世俗浮华生活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希拉里·鲍德温·沃的《高尔顿和喊叫的男孩们》是一篇警察程序小说,它讲述了警官侦探迈克·高尔顿如何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推理并应用基本常识和心理分析成功破案的经过。本文主要对高尔顿的破案过程进行逐步分析,并由此得出结论:任何罪犯都是人,都逃不出心理因素的制约,无论他如何掩盖真相总是会露出破绽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朝历代的文学样式各有所长并涌现了大量的传世名作。在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巅峰,产生了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主义小说,《水浒传》便是其中之一。水浒传从成书到现在,历来褒贬不一。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反书,而进步人士则认为是一部反压迫的斗争书籍。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学者对于《水浒传》的创作主旨,又有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提到张爱玲,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华丽”和“苍凉”这一类的词藻。精致生活的情调和怀旧的贵族气质,是张作为文化符号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在中产阶级气质的想象热中诞生的“张爱玲热”,我们似乎已经难以分辨究竟是张爱玲其人及其作品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这种想象的需要,还是这种需要为“张爱玲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万吉良 《当代老年》2013,(11):13-13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7月1日施行以来,淘宝网上开始陆续有店家推出了“代看望老人”系列服务。“10分钟=8元,1小时=20元。购买宝贝的形式是时间费用+物品成本+交通费用。”一家店主贴出明确的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20.
写下“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陈寅恪先生,是近十几年来国人最为关注的文化人物之一,也是不断“被书写”的对象。影响较大的如汪荣祖先生的《史家陈寅恪传》、陆建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及有些争议的余英时先生的《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等。这些著述多是从其治学、学术著述等处着笔,刻画了陈寅恪的文化性格,总结其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